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十个做代表,这是「修行信心者之身」,所以这十个位次叫十信。第二个阶段这有十住,第三个阶段十回向,第四个阶段十地,这当中还有十行,一共五十个阶位。不通过十信你怎么能入住?住而后这才行,行而后这才心量真正拓开,回向,然后这才登地!所以,这是修行信心者之身,菩萨示现给我们做榜样。我们看看这个样子,跟自己做一个对比,就知道自己现前到底是在哪一个阶段。不用问人,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真正如教修行,前途一片光明。
  下面长者说「此品已下」,此品是「名号品」,「如来名号品」以下到「贤首品已来,六品经,是长科一部经中,第三以果成信门也」。长科是大科,清凉大师把这一部经分为信解行证四科,在全经里面来讲,这是第三个大段,「以果成信」。「为明初会是举佛果劝修」。这是二会,前面初会我们读过,初会是「举果劝乐生信分」,这第一分,第一大单元。现在我们进入第二个大单元,第二个大单元是「修因契果生解分」,这是第二大单元,很长有四十一卷经,有三十一品。在九会里面来讲,这个单元一共有六会,从第二会到第七会。二会一开端,讲毗卢遮那佛的正报。
  第一会是讲依报,前面三品是讲正报,讲正报因果,说「举果劝修,信诸佛所得」。我们看看毗卢遮那佛的成就,前面我们看到的是依报庄严,他生活的状况,物质的生活跟精神的生活,人事;在初会我们看到了,无比的庄严,令人羡慕。在这一会一开端,我们看到毗卢遮那佛正报的庄严,真的是「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从事上看。
  要从理上看,你就能看出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激发我们见贤思齐。我们看到,我们应当跟他一样,为什么?原本是一样的。何以我落得这种地步?原本我们是一样的,跟毗卢遮那佛无二无别,今天为什么他能做华藏世界教主,我们沦落成这个样子,这才能激发我们的道心!策励我们勇猛精进,我们应当要恢复自己的本性,不可以再堕落了。怎样恢复,世尊在这个教学里面提供了方法理论,这些方法理论皆不离自性,全是性德的流露。所以长者在这个地方讲,这六品经是「以果成信门」,毗卢遮那的正报。「为明初会是举佛果劝修,信诸佛所得」,得的是依报的因果,依报庄严。
  「此第二会一会,以果成信,信自心是佛,与果佛不异故,至文方明」。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会有九法界?为什么会有六道三途?无非是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本心,或者我们用儒家的话来说「人之初,性本善」,迷失了本善。搞成这个样子,不能怪别人,不是别人搞的,自己迷了。迷了之后自己糊涂,随顺妄想分别执著,随顺烦恼习气,愈陷愈深,我们错在这里。
  再看下文,他的文还很长。「前之已成佛果,将用劝修,此举佛名号果劝修」。名号是表法的。「十方世界无有一名非佛名者,名体性自解脱故」。「名号品」里面的精义、精华,长者在此地为我们点出来了。我们凡夫确实不知道,「十方世界无有一名非佛名」。我们的名字是不是佛名,万事万物的名字是不是佛名,树是不是佛名,花是不是佛名,桌子是不是佛名,书本是不是佛名?都是!为什么说都是佛名?诸位要记住,佛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佛是觉。你仔细再去想想,宇宙之间十方世界,所有一切名号是不是帮助我们觉的?既然帮助我们觉,它怎么不是佛名?
  又何况大师在此地跟我们讲,「名体性自解脱故,但随众生所闻不同故,此明佛名号遍周,即明於一切名,无所著故」。这句话非常重要,你要著了怎么样,著就著相了,著名字相。著就迷了,不著,不著就觉悟了,你觉了。一定要知道名字性空,老子《道德经》上说「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要不要?要,它能帮助我们觉,可是不能执著;执著你就迷在里头,迷在名号之中。学佛的人要不善学,读这些经典,执著一些经典,我们说他迷在字里行间,他不会开悟。怎样才开悟?懂得名、体、性解脱,本身解脱,自解脱。所以一切法都不能执著,可以受用,不可以执著;不但不可以执著,不能分别。
  那诸佛菩萨讲经说法跟我们分别法相,没有错,分别法相是帮助我们觉悟的。但是,如果我们要执著这个法相就迷了。所以说,分别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就是分别,这个话是《般若经》上的!分别是什么?分别是起用,不分别是自体。知道自体没有分别,在作用上有没有分别?作用上也没有分别,那个分别是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手段。目的,目的是教你明了离一切分别执著,这是佛法。佛法一般讲修学难,真的就难在这些地方,一切经论都不能执著。
  《金刚经》上佛讲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舍就是放下,不执著。不是不要,要是不要的话,释迦牟尼佛何必跟我们讲经说法?何必有那么多菩萨、罗汉来积集经藏流传后世,称之为法宝?它宝贵在哪里?我们都要懂。要知道它是手段,是方法,它不是目的。我们要达到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大彻大悟、是明心见性,是恢复我们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那是我们的目的!佛用的这些都是方法、都是手段,我们要利用这个方法手段达到我们的目的。
  那你就晓得这方法手段不能执著。好像过河我们坐船,船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方法。到达彼岸了,就得上去,船就不要了,绝不执著它。即使没有到达彼岸,我坐在船上,我执不执著这船?也不执著。知道这是临时的,我用这个工具到达的时候,我就放下它;即在用的时候,执著的念头都不生,那就对了。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明了,「佛名号遍周,即明於一切名,无所著故」。这句话非常重要。世出世间一切的名号都不要执著,你在名号里面解脱了。不但於一切名号不执著,名号是依他起性,他是有个实体、有个体。但是那个体,体也是依他起性,许许多多条件聚合的,不是单纯的。不能执著,你执著就错了,为什么?没有自体。「遍计所执」没有自体,「依他起」也没有自体,「圆成实」有没有自体?「圆成实」有,但是不能执著圆成实这个名,要执著圆成实这个名字,永远见不到圆成实。「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总的原则。所以不但是「一切名,无所著」,一切诸法都不能执著。
  就像《金刚经》上佛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范围很大!八心王是有为法,五十一心所是有为法,二十四个不相应是有为法,十一个色法是有为法,百法里面有为法占九十四,包括心法、色法。心法、色法,我们现代人讲精神、物质;色是物质,心是精神。精神跟物质统统是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你要分别执著就错了!
  诸佛菩萨对这些有为法分别,他不执著,他分别也不是真的有分别,他的分别是教导我们的,那个分别是教学的方法。我们这些学的人、学生觉悟了,他目的就达到了。我们学生、做学生的人很笨,不懂得老师的意思,老师讲空我们就著空,老师讲有我们就著有。而不晓得老师讲空是教我们不要著有,老师讲有是教我们不要著空,空有两边都不著,目的就达到了。
  凡夫的分别执著成了一种习惯,好像不分别不执著就不行。这个习惯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自自然然它就冒出来,就起分别执著这个念头。佛以善巧方便让我们真正省悟过来,於一切法中离妄想分别执著,那你在佛法里面修学就毕业了。只要你还有一丝毫妄想分别执著在,你就毕不了业。执著没有了,还有一些妄想分别,小学毕业了。分别也没有了,还有微细的妄想,你中学毕业了。微细妄想断尽了,你是圆满了,大学毕业了。我用这个比喻,诸位比较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经前总的介绍到这个地方是一个段落。
  下面「释此品作三门」,为我们介绍这一品,这一品经「如来名号品」。它有三个段落,首先给我们介绍这一品的「来意」,我们在前面看到清凉大师也给我们讲来意。但是清凉讲的来意里头,有这一分的来意,这一会的来意,最后这一品的来意。长者在此地只就这一品来说,这一品的来意。第二给我们解释「如来名号品」品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