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这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第1节:我很久没有喝过香槟了 
 
   
  就这样不期而至地显现那个十字架,有一次甚至是在熙熙攘攘的西单大街上。 
  我便在如此喧嚣、浮躁而又荒漠的日子里站住,与那不曾相近相亲,却比了如自己还了如自己的十字架默然相对。 
  只是那么一会儿,它就绝尘而去,丢下我,把不尽是敷衍的日子继续下去。 
  难道那只是日子的无望,而不是我的无望? 
  那正是蒲宁在《三个卢布》里,指给我看的、竖立在不知名少女的墓前,并在雅尔达的阳光下,闪耀着白光的十字架。 
  相信在许多没有星光的夜晚、在散发着潮气的荒草丛中,会有那相当古老的族类、从不相干这个世界的萤火虫,飞掠在它的四周。 
  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萤火虫那点存在又似乎并不存在、忽隐又忽现的光亮,以及无声无息到即便在我们的梦中,也不会出现的萤火虫,更能体谅万物和它们自己不得不坠落世上的遭遇?那十字架该是很不寂寞的了。 
   
  然而谁又能说那十字架不属于契可夫? 
   
  谁又能说它仅仅竖立在雅尔达阳光明媚的山岗上,而不是竖立在英格兰的一处荒原上? 
  在一个秋日即将落幕的时刻,徒步走过英格兰的那处荒原。 
  这才是英格兰最美的景色,也许英国人不喜欢我这样说。 
  别以为“云”只是一味地无辜、轻柔,其实它窥伺已久,只等着这样的日子,将残败的秋日一笔勾销。又像一个急不可待的噩耗,挟着满怀歹意的雨,阴沉地碾过一无遮拦的荒原;荒原上无处隐蔽、被万般蹂躏无由伤害过的一切;还有那孤零零地、突兀在荒原上的十字架……雨水潲过飘摇的伞,漫过我的脸,又流进我的嘴角。我咂磨着溶解在雨水里的、荒原的滋味,眼巴巴地望着那层叠的、无法穿透的雨幕。雨幕后面,是同样眼巴巴地等待、且永远等待不到我的十字架。 
   
  十字架下,既没有费尽心机杜撰的、拍案惊绝的故事,也没有气象万千的意念和恢宏阔大的气势……无非是契可夫的咳嗽,优雅、宁静、温柔、羞涩、敏感和忧郁…… 


第2节:完了的何止是一个朝代 
 
   
  以及,再也不会有人把它们的光彩重现的《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而且,果真有人把它们的光彩重现过吗? 
  以及,一万个三等作家都能写出来的:人生不过是一场与孤独不能获胜的、而又不得不做的挣扎;和,那个受苦受难的万卡…… 
  却只有一个契可夫才能写出来的:姚纳终于认可,当一个人再也没有用的时候,自然要出局的游戏规则,最终能与他相依为命的,只有那匹和他一样老而无用的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像他那匹老马,一动不动地站在弥漫的风雪中,倾听他那也许算不得苦恼的苦恼,直至大雪覆盖了他和它的全身;和,万卡那封等着爷爷拯救、既没有地址也没有姓名、只写着“寄给乡下的爷爷”的信…… 
   
  也曾喜爱和阅读过很多的作家,但是契可夫,那是一种缓慢的、对生命有去无回的穿透,而不仅仅是阅读。他那具有纯美而又并不纯美特质的小说,或许根本就是对万般缺陷的无奈。 
  曾以那样痛苦和嫌恶的心情,看待沽名钓誉那些人和事的契可夫说过:“你以为他们是作家吗!他们是马车夫!”※1。却对蒲宁说道:“您是贵族,是'俄罗斯一百个文学家中'最后一个贵族……”。 
  可不! 
  那个流亡巴黎的男人,不就是和一个不得不沦落为饭店招待,却仍然彬彬有礼、冷若冰霜、言谈举止谦逊而又庄重的女人相逢相遇……回光返照地续演了一段,如“在巴黎一个潮湿的深秋之夜”※2一样凄清而短暂、美丽而支离的旧梦,又在一个不再属于他们的早春破碎。 
  而且,难道不正是最后的蒲宁,看到了文明世界的大限--“蓦地里,我完全清醒了,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是在黑海上,我乘着一艘异国的轮船,不知为什么,我正在向君士坦丁堡驶去,俄罗斯完了,一切都完了,我过去全部的生活也完了……”※3 
  完了的何止是一个朝代? 
  蒲宁,一个朝代的结束实在不那么重要,完了的是一种味道、一种品位,一种永远消失、再也不会重现的品位。 


第3节:谁会对这些小说爱之弥深 
 
   
  又何必替客死巴黎的蒲宁感到惋惜?至少他一直完整地保留着那种品位,以及有关那种品位的回忆。要是日后回到俄罗斯,他将比那个夜晚乘着一艘异国的轮船,向君士坦丁堡驶去更加地“完了”。 
  幸亏契可夫不必跋涉到这个味道的终点,在所有的人还没有变成马车夫之前,并挤上那条开往君士坦丁堡的船。 
  他把那个十字架留在了雅尔达,而把自己以及他的细腻和优雅,留在了一个远离俄罗斯的地方,直至最后一刻,还能握着一杯香槟对死亡说:“我很久没有喝过香槟了。”然后从容地喝完那杯香槟,躺下,对着“未来”,永远地、安静地转过身去。也许在他转过身去的时候,又发出了那优雅而忧郁的微笑?不过人们再也看不见了。 
   
  我老是猜不透,对浅薄、平庸、无聊、猥琐的“眼下”,充满着不满和猜疑,在《带阁楼的房子》里对“未来”说过那么多好话的契可夫,怎么会知道《樱桃园》将一去不复返?又怎么能预见到未来的粗陋、粗鄙、粗俗,不得不含着怜惜的泪,砍掉精心栽培、美丽而茂盛的樱桃园,决绝而又绝望地毁灭了樱桃园的生活--那饱含着往昔贵族(并非物质意义上的)生活的诗意,美丽却又、却已无用的,为着特别的、不复是这个时代(抑或根本不是这个世界)的审美趣味而酿就的生活…… 
   
  还有谁会对这些小说爱之弥深? 
   
  以后也许会有好作家、大作家。但是,再不会有优雅的作家了。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五日写于 
  SleepyHollow 
  二零零四年八月八日修改于 
  SleepyHollow 
   
  后记:写于七年前的原文,何止生涩、简直就是文理不通(但感觉没有错),让我想起多年前神经裸露的日子。。。。。。丢失的又何止是驾驭文字的能力。。。。。。幸有走出沉沦、幸有结集出版的机会,让我得以修正。如果有人看到修正前的这篇文字,请原谅我当时未能尽责。 
   
  ※1蒲宁:《契可夫》 
  ※2蒲宁:短篇小说《在巴黎》 
  ※3蒲宁:短篇小说《完了》 


第4节:有多少事我们无法预料 
 
   
  说不定它们在哪个犄角旮旯里瞄着你、等着你,然后轻而易举地将你射杀; 
  说不定什么东西不意间就闯入你还算平整的日子,于是你不得不穿针引线,将你的日子重新补缀。而且,从此以后,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只好带着这份不请自来的牵挂,走南闯北。 
  不过你也许因为有了这样一分不请自来的牵挂而悲喜交集。。。。。。 
  谁知道呢。 
   
  对于绘画,我不过是个业余水准的爱好者,却因为海走天涯得到不少欣赏的机会。 
  既然几次出入阿姆斯特丹,怎能不参观伦勃朗和凡·高的藏品博物馆? 
  那些博物馆的入场券,偶尔会从某一本书中滑落,拣起来看看,背面多半留着我潦草的笔迹,记载着当时的感受,尽管很不到位,可那是我用过的心。 
  伦勃朗是西方美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尤其是他的肖像画,据说出群拔萃、构图完美、明暗对比无人能出其右、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等等。 
  “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名誉,比名誉更重要的是自由”,似乎是伦勃朗的座右铭。 
  如果这一行文字的首尾两端不进行链接,可以说是功德圆满,如果链接起来,可就成了一个怪圈。 
  人对色彩的倾向、选择,不是毫无缘由。红金、橙金、褐金,是伦勃朗惯用的色彩,他一生创作多多,但我们几乎可以在他的任何一幅画作中,分离出黄金的质感。这使他的画面、尤其是肖像画的画面,呈现出一种“富贵之气”。 
  这是否伦勃朗后来被称为“上流社会的肖像画家”的原因之一?或是这种“富贵之气”原就是为所谓上流社会准备的? 
  不过伦勃朗的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