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0907梦的释义-沈 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除了身体上,生理上是这样,在知识的增长也是必要的。我们知道,我们白天经历很多事情,我们的大脑要时时地记录,时时地监控,时时地记录你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不管你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只要你眼睛一扫,所有的刺激都会跑到你大脑里面去。这样,特别是视觉这个信息量很大,这样多的信息,它白天是按照时间从早到晚,就把你的信息都储存到脑子里。当你睡眠的时候,脑子就会回放,一边回放,一边整理,然后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把它放到脑子不同的功能回路里边。 

  另外,就是说夜间它还可以有学习的功能,这个功能,有很多科学家,最近二十多年有很多研究。比如说夜间学英语,夜间学一些音乐,那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有的人,试验的事实证明有的人有学习能力,有的人就证明不了。比如说nature和science这样一个国际知名的杂志上,最近几年也一直有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夜间是不是能够学习?学习效果怎么样?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除了这个,今年2月份,nature有一篇文章,就是说睡眠中的顿悟和创新性。这张图左侧它给的是科学上的顿悟。是指一个缝纫机的发明者,是在夜间睡眠的时候,解决了轮子怎么样转,轮子之间怎么样衔接,这个缝纫机才能很好地工作。而右边图是给的一些艺术上的创新。比如说西方很有名的一个叫奇案,侦探就构想不出来这个案子怎么发生的,白天就百思不得其解,结果他晚间一做梦,梦出来是怎么回事,第二天按照他梦的提示,他就解决了,解决了这个案子,破了。像这种在夜间睡眠当中,这个梦,有时候会带来顿悟,有时候会带来创新性。 

  下面我们看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那么我们说,睡眠以后,第二天感到精力充沛,心情很安适的这种感觉。如果做一些噩梦,噩梦很多第二天心情也不愉快,又觉得睡觉睡得不好。如果睡眠不充分,第二天就会心情焦虑,烦躁,爱发脾气,做事静不下心来。可见做梦是保持良好心态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前面讲的就是人为什么会做梦。那么关于梦的科学理论,我们说尽管弗洛伊德,刚才我们讲的精神分析是在一百多年以前,可是真正对梦的科学解释,还是在20世纪20到30年代,第一个科学理论就是俄罗斯的伟大生理学家叫巴甫洛夫,他就用狗做条件反射的试验,这是第一个最早的。他明确地指出梦的本质是什么呢?梦的本质就是脑的抑制活动,而且还揭露了从清醒状态到睡眠要经过很多催眠相,这就解释了梦和睡眠障碍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 

  这是巴甫洛夫,靠左边这面是他的学生,对一个狗进行试验,狗在架子上面进行条件反射训练。巴甫洛夫的这个理论主要有三点:一点他说,睡眠的本质是大脑的弥散性抑制。脑可以兴奋,也可以抑制,它是两种基本的神经过程。那么脑是全脑的弥散性的抑制,就会进入睡眠状态。而这个梦是什么呢?是在普遍大脑弥散性的抑制背景上,一些警戒点的局部兴奋活动,就是梦。为什么梦没有逻辑?就是这个警戒点,普遍抑制的警戒点不断地在游动。为什么一定要保持警戒点,因为正是有了警戒点,所以你随时有危险的事情,别人随时喊你,你可以随时醒来。如果完全都抑制,那我叫不醒了,那不就是太危险了。所以这个警戒点的活动,就是梦的一个基础。 

  第三个贡献,他就说,从正常到清醒状态,到睡眠状态,要经过低常相,反常相,超反常相。而睡眠当中醒来的过程,正好是从超反常相,反常相,低常相再转到睡眠相清醒状态,那么这个解释了很多疾病的问题,很多睡眠障碍的问题。比如说低常相,我们说正常的时候,对于弱的刺激,我们给出弱的反应,强的刺激,我们就给强的反应。比如说肌肉,如果轻轻碰你一下,你可能手不大动,但是你有感觉。我使劲一掐,你疼了,你手一定会缩回去,那么这个弱的刺激,有弱的反应,强的刺激,有强的反应。反常相的时候相反了。就是说低的刺激,给强的反应,这个强的刺激,给弱的反应。咱们生活当中也有体会,比如说你睡眠想要睡觉,一开始你还没注意,过了一会儿,你会有一个阶段,什么呢?旁边有人小声说话,对你的刺激,你觉得特重,反而远远的砰、砰门响,你倒不在意,这个就是反常相。有很多精神失常和一些疾病,梦的一些障碍,就是催眠相所形成的。所以这个就是巴甫洛夫的科学理论。 

  第二个科学理论是在随后,在20年代到50年代。那么用生理学的方法,就发现了调解睡眠的脑中枢在脑干网状结构。这是大脑皮层,这个底下是小脑。我们看,这底下的小脑和大脑最下角有一个细长的这个,就叫脑干。这个脑干中间的部分就叫脑干的被盖,里面有一些结构,神经细胞它的轴突发出的方向四通八达的,所以就叫做网状结构。那么30年代到50年代,就发现人从清醒到睡眠,睡眠到清醒,由那个脑干结构负责。所以脑干网状结构是清醒和睡眠调节的一个重要的脑中枢。 

  随后在50到60年代的生理学家发现,利用睡眠期间记录脑电图和一些其它生理指标,发现睡眠是有阶段性的,分很多阶段,而且有周期性的,这是第三个时期。我们看这位女士在睡觉,她头上就戴有很多电线。我们要特别注意,她右眼的上眼眶这儿和下眼眶下面,贴着一个小胶布,贴着一个电极,上下电极,这个就记录她睡眠过程当中,脑电变化的同时,她眼睛是不是也动,这种记录方法本来是脑电生理学,记录脑电图所必需的,看看有没有眼动。因为眼睛相当于一个小电池。眼睛一动,它产生电场的变化比大脑脑波要强。所以要把有眼动的这个脑电,把它去掉,然后就利用这种方法记录睡眠过程的脑电图和眼动。结果意想不到的,1953年一位科学家发现了人睡眠到一定阶段就会眼睛出现扑腾、扑腾的快速眼动。 

  那么我们就看看记录。那么这个就是随着睡眠深度的变化,从清醒的时候,经过嗜睡期,浅睡期,中睡期,深睡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呢?是脑电波周期变慢,就是慢波逐渐增多,幅值逐渐增高。所以这四个期就叫做慢波睡眠。另外还发现,当你入睡以后,上半夜,经过这四期以后,脑电图就从深睡期,一下子回跃到类似清醒和嗜睡期这个脑电图,这个波就快了,比慢波就快得多了,幅值降低了,就好像醒了。这个时候有一个特点,眼睛动,眼球在眼眶里动,每秒钟1次,一分钟60次左右,所以就叫做REM,R就是rapid,E是eye,M是movement,就是快速眼动现象。那么这个就叫做一个异相睡眠。为什么说异相睡眠呢?就是从他的脑电图上来看,他是快要醒了,类似清醒和刚入睡的时候,脑电图是这样,可是肌肉张力比深睡期的肌肉张力还软,还弱。所以这就不相同了,叫异相的变化。 

  睡眠的60年代就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发现有什么用呢?就是说找来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们就研究,让被试睡眠记录他的脑电图,也记录他的眼动,发现他属于深度睡眠,慢波很慢的时候,这时候就把他叫醒就发现,最深睡眠被剥夺的时候,连续两夜到三夜,这个人体力就不行了,精力、体力都很差,有疲劳的感觉,但是心情还是可以的,就是有点疲劳感。如果快波睡眠,叫异相睡眠,要把它剥夺,他眼睛一动,一发现他眼球在动了,马上就把他推醒,然后他一会儿又睡了,等一会儿眼睛一动,又给他推醒,这一夜每次都在这个波段把他推醒,就发现三、四天以后,这个人就处于一个抑郁症的状态。所以看来异相睡眠也就是快速眼动睡眠更重要。 

  还有一种是试验就发现,这个试验我做研究生的时候,第一个进试验室吸引我的就是这么一个试验。我们让被试睡,我们在屏蔽室外面看着,一看见他有快速眼动现象,这个时候进去,有几种做法,一种做法就拿这个喷雾器,我们那个年代喷蚊子没有现在这个高级的熏蚊器,那个时候叫喷雾器,喷敌敌畏的。那个时候,我们就拿这个东西用清水,就在被试的头上就推两下,水雾就喷在他的头上,然后把喷雾器放下来,把他推醒,醒醒,你做梦了没有,梦见什么了?哎呀!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