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少、烦恼轻、智慧长,能收到这个效果。
  第七「久行」,这个很重要,「用之未即有益,常习不废」。你用这个方法没收到效果,你不要放弃,你继续努力下去,长时薰修,利益就现前。我们习气太深,养成习气的时间太久,哪有那么简单一下就能把习气控制住,这是不可能的,佛菩萨再好的方法,你也得有耐心你才能收到效果。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读书,对书里头的意思还不能了解,那是你功夫不够,功夫够了,展卷一看意思就现前。为什么从前展卷意思不能现前,现在一展卷意思就现前?从前有业障,现在业障消除了,障碍没有了,道理就在此地。
  第八「知取舍,知益即勤,有损即舍」。原则里面都是好的,没有取舍,你统统都要受。可是在这千百年当中,许许多多的前人依照这个方法去做,都能够得到好处,我们要依照做能不能得益?不一定,为什么?古人跟我们现在人所处的环境不相同,他那个时候可以这么做,现在不能做,所以就有损有益。原理原则决定没动,古今经验里面有不同,这必须有智慧你才能够拣别,就是能够选择,哪些对我有益处的,我要好好学习,哪些对我没有益处的,我要把它舍掉,要把它放下。虽然放下,不能说它错,它在那个时代是对的,在这个时代不合宜,所以它在那个时候这个用法是不错的,这个道理要懂。
  第九要护,「持护,善识异缘,不令触犯」。不同的缘,有没有?有,尤其在现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这叫异缘。我们要不要学习?要学习、要尊重,要认真学习,要十分尊重,我们才能够相处,才能和睦相处。不能够产生对立,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和而不同。就好像我们吃东西,我们几个人在一块吃饭,有人喜欢吃甜的,有人喜欢吃咸的,有人喜欢吃辣的,没有冲突,他爱怎么做都好,怎么不好,都好,不要要求别人跟我一样,这个道理要懂。各有所需,各有所取,各得利益,人就好处了。这些年来我们跟许多不同宗教往来,我们在佛法里认知一个原则,世界宗教是一家。在《华严》里面,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比是一家还亲切多了,一体。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这差别有因缘的,古时候交通不方便,资讯不发达,没有资讯,古圣先贤应化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他要适应那个时候的环境展开教学,他教学的方向目标决定是一致的,不变的,但是方法不一样,这都是我们能理解的。所以要互相学习,和睦相处,不令触犯,这叫持护,持是受持,护,不但护自己,也要护别人。
  末后一个,「识遮障,得益不向外说,失损不生疑谤」,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得到好处你不要去夸耀,为什么?会引起别人反感,尤其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这就是现在讲的敏感问题。别人来问你,可以说,不问,不主动去宣扬,而要赞叹各种不同文化都好。对於不同的信仰,要学十大愿王里面「礼敬诸佛」,平等的礼敬,平等的供养,这就对了,世界大同、社会和谐肯定就能够出现。我依照这个修学,可是所得的结果不是福德,而是灾难,而是病苦,这怎么办?会不会怀疑?会不会毁谤?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种行为出现。佛菩萨、祖师大德在此地教给我们,不可以,为什么?你失损,那就是你得到的,学佛学久了知道,消自己的业障,得了一次大病,业障消了,业障消了病就好了。所以要知道忏悔,不能怀疑,不能谤佛,不能谤法,你谤佛、谤法你罪上加罪,你对於佛法更虔诚、更认真、更努力,业障很快就消除。所以大乘教里佛才说,菩萨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怀疑,疑是菩萨第一个重障,这前面我们都曾经学过。一定要记住,对於圣人的教诲、佛菩萨的经教,不怀疑、不毁谤。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九三卷)  2010/1/26  华严讲堂  档名:12…17…209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我们今天从「第二治地住」看起:
  【佛子。云何为菩萨治地住。此菩萨於诸众生发十种心。何者为十。所谓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是为十。】
  我们学习了清凉大师的注解,就是疏文,今天我们从疏文第三,「於危惧无乐众生,令得乐具不尽」。我们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句在前面我们也讲了很多,可是愈看这里面含的意思太多。如何帮助大家离苦得乐?这里都是讲的『大悲心、安乐心』。不安这是危,心不定这才有恐惧,无乐这个现象实在说就是我们现前的社会现象,无论是贫富贵贱都有危惧无乐。尤其是年岁大了,使我们想到养老育幼的教育,老人没有人照顾,子女长大,各人为他自己的小家庭忙碌。确实有许多做父母的人被子女遗弃,晚年住进老人院,老人院里面的情况,你不去参观你不了解,你看了之后确实会感慨万千。在中国几千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没人养老。现在发生,为什么?从前的人,人生价值观不一样,一个人生活在世间为什么?过去的人都会说为家庭,现在家没有了。以前家庭是大家庭,小孩从小就养成孝亲敬长,这一生要做的是荣宗耀祖,所以他一生努力都为这家庭,大家庭。我们在前面也做过很多次的报告,一般家庭,这一家人口大概都在三百人左右,五代同堂,人丁兴旺的六、七百人,家庭是个社会组织。所以古德讲修身齐家,齐家就能治国,治国就能平天下。中国几千年来长治久安,家庭的贡献最大。
  我们中国人的家,是在第二次大战之后消失,二战之前还有,我们还亲眼见过,二战之后没有了。家没有了,这家破人亡,这一个家族几百人逃难,流浪到四方,过一代、两代彼此都不认识,这是中国人的悲哀。在古时候养老育幼都是家庭肩负起的重担,我们现在感到危惧无乐,果报现前,家道、家规、家学、家业都没有了。古代的中国人,没有不知道教育重要,尤其是家庭教育,教什么?教人发扬性德。人性本善,《三字经》上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如何把这个本善的性德,在人一生当中能保持,不失去,这是教育第一个目标。所以中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也就是说人不能不知道自爱,自爱爱什么?爱自己的本善,这叫真正自爱。本善是什么?父子有亲是本善,父子有亲那个亲爱那是本善;君臣有义,那个义是本善;夫妇有别,别是本善;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本善!现在没有了,父子没有亲,君臣没有义,夫妇没有别,长幼没有序,朋友不讲信,这就是什么?就是不自爱。你本性里面的善德你统统丢掉,这五伦。第二个是五常,五常是本善,仁义礼智信,现在把礼丢掉,无礼,不义、不仁、不智也不信,这五常没有了。於是四维八德也自然消失了,这些就是古圣先贤所讲的本善。
  八德有两个说法,我们如果讲四维八德就完整的,就全包了,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唯有自爱他才知道爱人,知道爱人的人他才知道爱家、爱族(爱家族)、爱乡、爱国、爱众生。大乘佛法里面把这爱更扩大,爱天地万物,这是圆满的天伦之乐。在过去,如何把这桩大事做得圆满的,完全是家教。所以中国人从小,这十二岁之前严格的教学,教规矩,就是现在这些年我们提倡的《弟子规》,包括《感应篇》。这是儿童必须学习的功课,是要求他做到,在佛法里面这是戒律,做人的规矩。从小学了,一生都不会改变,养成习惯,所以「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童年的时候记忆力最好,把应该记得的古圣先贤的教诲,都要把它念过、要背过,不必讲解只叫他背诵。背诵遍数多了,很多道理自然明白,这就是古人经验当中告诉我们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所以老师、尊长跟他讲解的,他一听就懂,一点都不难。甚至於还有许多老师、尊长还没有讲到的,他已经悟到。所以过去的老师常常在一起谈到,「某个学生有悟性,悟性很高」。悟性从哪里来?悟性是清净心来的。他心里妄念少、正念多,什么是正念?把古圣先贤的那些话记住,那是正念。
  现在这种教育没有了,那小孩学不学习?学习,学习照样学习,他在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