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切皆有可能--李宁:冠军的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迪达斯,这个10年后会超过〃李宁〃在中国的销售额的企业,在1996年甚至还无暇顾及中国市场,1993年,濒临破产边缘的阿迪达斯刚刚被两个商人各自出资1万美元,连同它高达4亿美元的债务一起买下,直到1998年,公司才重新恢复元气,销售额达到59亿美元,并且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1999年,当〃李宁〃在中国达到7亿元的销售额时,耐克在中国只有3亿元,阿迪达斯只有1亿元。正是因为这两个日后的强大对手还没有足够精力和经验涉足中国市场,〃李宁〃得到了宝贵的修复机会和时间。
  如果事情发生在10年后市场竞争白热化之时,情况则会大相径庭:企业犯下的一点小错误就等于把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甚至足以断送了企业的性命。所以,探索者总是能得到更多的机会。这是市场对杀出荆棘的先行者的嘉奖。
  第五章 二次创业张志勇上任 以前,一家公司里总会有这样的人物:小里小气、目光短浅、板着面孔、恪尽职守、已到中年、一身灰色西装打扮、具有深厚的分析才能,但是,缺乏魅力。他们之所以没有和工程师一样被喜欢打趣的同事叫做〃呆头鹅〃,完全是因为他们还管着这些同事的钱。
  这种人,就是会计师。
  然而,这一次,在李宁公司,一位有点不一样的会计师就要出现了。不过,最初,他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就是张志勇,中央财经大学毕业,1992年加入李宁公司担任出纳,2001年担任总经理,2004年担任公司CEO至今。
  作为李宁公司历史上的第14位员工,张志勇进入李宁公司时,由于公司缺少人手,他时常扮演多重角色,促销员、搬运工…… 根据《背影李宁》的报道,作为为数不多的到北京来闯荡的上海人,张志勇是为了北京的女友、现在的太太。而之所以到了李宁公司,〃一是因为他喜欢体育,当时体育用品公司也就是李宁最好〃,另外,当他拿着简历到李宁公司北京办事处应聘时,这家公司给了他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不需要本地户口。
  来到李宁公司之后,张志勇最初做财务出纳,顶头上司就是陈义红。后来张志勇升为财务部经理,开始参与公司的年度计划和预算制定,表现出了严谨务实的态度。到2001年,张志勇已经是李宁公司的财务总监了。但他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做财务,除了财务分析报告,他还提交涉及运营的管理报告,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能力。陈义红很赏识这个部下。当他成为财务总监后,公司同时将储运部、子公司、管理部划归财务总监分管,着意于培养更为全面的优秀管理人才。
  2001年,当陈义红需要接班人的时候,他向李宁推荐了张志勇。
  2001年,陈义红从公司总经理任上离职,转任法人代表之后,已经担任助手半年的张志勇顺利地成为李宁公司的新总经理。至此,李宁品牌建设的重任就落在了张志勇肩上。
  张志勇在李宁公司经历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产品积压一度高达60多万件、连续26个月负增长的时期。他也看到,陈义红扭转了负增长的局面,但是仍然无法突破魔障般的10亿元销售额的上限。
  他知道,自己需要面对的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也许他无力改变李宁公司的命运,但是他的命运,注定将被李宁公司所改变。
  张志勇决定全力以赴。他上任后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怎样运用有限的资源增强公司财务能力?张志勇认为,对短期销售额增长最有影响力的是零售端,零售端有活动的时候,生意是最有活力的。开店是最简单的水平增长,而且是最能够看得见的。根据这一判断,张志勇当时把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投到了对渠道的支持上,之前在陈义红手中已经开始进行的渠道变革,现在在张志勇手中被加大力度。张志勇大规模推动李宁专卖店策略,开新店、统一新旧店的视觉识别形象、做促销,而且把这件事情持续做了整整三年。
  张志勇必须挑起这副重担,而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很可能会以牺牲员工的士气为代价,而且,许多员工对他们刚刚上任的年轻的新领导看法不一,这更加剧了张志勇面临的挑战。
  以首席设计师杨超为代表的一批设计人员选择了离开。《环球企业家》2006年5月号《十字路口的李宁》一文记录了设计师们的担心:他们担心〃李宁〃太注重扩张销售渠道,而忽略了产品设计。〃张志勇喜欢搞资本运营。〃杨超说。
  在人生中最具挑战性的一年快要落幕的时候,张志勇决定增加这一挑战的难度。他并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人事改革…尽管他一直有这个想法。公司还有一些老员工,张志勇把他们劝退了,然后再大举引入新人。
  实际上,那时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不仅是〃李宁〃,几乎所有公司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调整需要。从1999年开始,安踏推出了孔令辉的广告,2000年,特步花费巨资邀请谢霆锋担任代言人。〃明星+央视广告〃的〃晋江模式〃开始发展。更多的体育用品企业都在慢慢转变,国内的体育行业开始了一个整体的上升阶段。
  第五章 二次创业(2)整个行业都在摸索一个问题:如何拥有市场,成为第一?
  品牌再造 现在,品牌老化问题切实地摆在李宁面前,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让他警觉的是,这也正是健力宝滑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李宁明白,他必须立即改变这种状况。而这不是一个小工程。
  他需要构造出一个有战略目标、清晰定位和强大系统并且由职业经理人团队组成的全新的运营系统。这段时期,后来被李宁公司称为〃二次创业〃。〃公司目前正处于二次创业阶段,从品牌经营和企业制度方面进行改造。〃李宁当时对员工说:〃这些对我们都不会是问题,我们在领导公司迈向新的竞争水平。〃由此亦可见问题之大、决心之大。
  创业,一切从头再来。当前最需要更新的,就是品牌战略。
  李宁公司决定不再完全以研发为导向,而专门派人去研究市场消费者的行为,对品牌战略做一个较为长远的规划,目的是把李宁公司发展成一个体育用品产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公司。
  首先能够看出问题,也能够很快纠正的是广告。
  品牌的建立,需要一个更新的品牌内涵。通过品牌的广告语,通常可以看出该品牌的内涵。李宁公司之前14年换了8个广告语,从〃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给自己〃,到〃我运动,我存在〃,到〃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其广告诉求一直不明确,消费者看不到这个品牌跟自己有什么关联。1999年,李宁聘请的广告明星是当红女模特瞿颖。而就在那一年,安踏聘请的代言人是两年后成为乒乓球奥运冠军的孔令辉。
  负责考虑新的广告词这项工作的是市场部经理徐伟军,他大学毕业后在可口可乐做了6年多市场部经理,被挖到李宁公司,正是因为李宁公司看中了他的国际品牌运营经验。徐伟军非常谨慎,对他来说,品牌重塑的压力很大,每一个决策都必须谨慎做出。
  首先,徐伟军进行了公司内部访谈,跟基层的销售人员和各个部门的经理沟通,得到很多关于品牌的片断的认识。
  接下来,徐伟军在市场部进行头脑风暴,尽可能地激发〃李宁〃的品牌联想。最后初步选定的是〃时尚和运动〃、〃潜能和运动〃这两组联系。
  然后他又做了32场消费者座谈,挖掘出消费者对〃李宁〃的想法。
  通过对消费者的调研,一个关于〃李宁〃的新的品牌个性渐渐浮出水面:〃李宁〃要做成一个运动时尚的体育品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耐克的个性是叛逆和张扬,对于中国普通消费者似乎有点高不可攀。阿迪达斯让人更多想到的是三十多岁的成功男士,其个性是稳健。而以张志勇为首的〃李宁〃的管理团队希望人们谈到自己品牌的时候,会用〃亲和〃、〃时尚〃、〃魅力〃这样的字眼来描述。很明显,他们面对的是不同的目标消费者。李宁牌应该是亲和的、有魅力的、时尚的;李宁牌应该给消费者两个利益支持点:功能性的利益和体验上的利益。而对于体育用品来说,其功能性与体验性是天然相通的。这两者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
  〃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概念就这样被挖掘出来。
  新的定位出来以后,整个公司都感到很振奋,时任公关及品牌经理张庆说:〃'一切皆有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