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切皆有可能--李宁:冠军的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际上,这个园区正是李宁本人对公司期望在建筑物上的表现:历久、弥新。
  更重要的是,办公环境的舒适度和帮助提高工作效率的布置在李宁公司的办公环境内随处可见。李宁希望公司是一个有运动灵魂的公司,所以,园区里游泳馆、跑道、健身房、球场一应俱全,对员工随时开放。〃李宁〃不规定员工上下班时间,而是实行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随时进行锻炼。《李宁,以创意为支点》描绘了这样的工作场景:清晨,员工来到基地,可以在园区的跑道上晨跑,在〃肌理〃花园散步,到健身房锻炼,也可以到展览中心的咖啡厅坐坐。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在园区内任何一个地方无线上网。工作结束后,可到游泳馆游泳,到球场踢球,或者到健身中心健身,室外的攀岩,能够同时进行22人的攀岩比赛。当一切都平静下来,面对泛光灯照射下轻盈飘逸的建筑,水从脚下悄无声息地溢出,汇集到广场,水面映出周边的环境,这无疑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
  围墙这个因素被降至最低,200米长的景观街就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之一,客户甚至普通市民都可以到景观街参观。项目总监翁士朝说:〃'李宁'是做品牌的,品牌需要让人们来了解、熟悉进而认可、忠实于你。品牌公司不能是深宅大院,一看就让人有距离感,认为你高不可攀,无法亲近。'李宁'的创意设计要表现的就是人与人沟通相处的和谐,品牌和受众零距离的良好关系。李宁运营中心其实是李宁品牌传播的阵地,是向媒体、公众、全球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传播李宁文化的载体。〃 李宁总部,创意无处不在,如从艺术体操的飘带抽象而来的螺旋走廊、独具匠心的中国灯笼等等。〃思之园〃内的900平方米水池,与整个广场无边界地结合在一起,水量随着时间而变化,如潮汐般时涨时落。水落后,这里就可以作为运动场地,成为举办各种活动的广场。〃不像那些有钱的企业,做很高很高的喷泉,很大很大的假山,'李宁'要做有素质、有设计感的东西。有创意才有品质和设计感,才能成就我们的品牌。〃翁士朝这样概括。
  第十一章 不平凡的2007(12)这些想法,都是为了〃李宁〃下一步的发展做准备。从整个园区的设计和使用可以看出,李宁和张志勇已经把创新看做一个必然。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新,并且让创新这一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真正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过,这个工业园区不完全是优点。从北京二环以内的崇文门新世界办公大楼这一热闹之处搬迁至五环以外,新园区也存在一个弱点:园区自成一体的格局是否会让李宁公司与外部交流减少,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实际上,这个问题耐克也面临过。耐克的全球总部坐落在设备齐全的郊外园区,其创始人不理朝政,这使耐克可能出现一种危险的闭关自守倾向…可能威胁到该公司密切联系顾客和追求创新的能力。耐克当时的新总裁帕克表示:〃我确实认为存在这种危险,这种感觉非常强烈。我担心耐克的创新正变得过于与世隔绝。〃不过幸运的是,帕克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出了改善,他亲自设计了耐克的创新流程。在建立了首个研发实验室后,他还成立了一个从事远期创新工作的小组,名为Explore(探索)。他称这个小组正与学者、发明家和其他公司一道追求〃深度空间〃创新的可能性。
  在李宁公司,刚刚乔迁新居的张志勇显然还没有感受到这一有可能来自地理位置和空间格局的威胁。
  实际上,在2007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张志勇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要直接得多。坐在新园区的办公室里,张志勇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朋友送给他的《没有不可能…再造阿迪达斯》一书,他还没有来得及看。他的办公室外面摆放着包括获得iF工业设计大奖的获奖作品〃飞甲〃、〃半坡〃等〃李宁〃研发的样品鞋。令他感到踏实的是,公司已经通过创新取得了诸多成绩;而让他最放心不下的是,眨眼之间,需要用更多创新去面对的、对公司未来起决定性作用的2008北京奥运会就要来到了。
  第十二章 提前奥运心头热渴望之心 〃我的手甚至有点颤抖。〃张志勇说。
  他的旁边站着李宁,以及其他几个同事,他们全都显得很紧张。那是2004年夏天,在位于北京东四十条桥附近一家宾馆的房间里,张志勇拿出一本本标书,翻开精美的封面,提笔开始往上面填写数字,每笔都很慎重。
  张志勇手里拿的是李宁公司提交给2008年奥组委的奥运赞助商竞标书。标书印制得非常精美,印刷时标书里所有金额都是空白的,这是怕泄密,也为了不断获得市场信息以便到最后一刻做出最佳决策。张志勇记得清清楚楚,在临出发前只剩下30分钟,他才把那个大家斟酌已久的竞标金额填了上去。〃当我填时,觉得心里非常非常紧张。〃张志勇回忆说。
  张志勇当时填下了一个对公司而言非常巨大的金额。
  30分钟后,李宁带领他的CEO张志勇和几位核心员工,抬着一只装了厚厚一摞奥运标书的箱子,步行出发,走了10分钟,来到了北京二环路上的青蓝大厦,这里就是当时北京2008年奥组委所在地。在竞标奥运赞助商资格的企业中,少有企业董事长亲自递交标书的,而一直低调的李宁,却出现在了这件事的这个小环节上,足见其重视。
  所有可能出现意外的环节都被考虑进去了,甚至李宁很早就在青蓝大厦附近租下了宾馆房间,作为工作小组的临时办公室,这是为了避免投递标书时出现堵车或者其他意外情况。
  这些细致周详的安排,目的只有一个:尽量保证〃拿下奥运〃。
  奥运,一直是李宁的理想所系。
  〃请支持中国申办奥运。〃早在1993年,李宁就作为中国申奥代表在全世界游说。一篇关于传媒大王默多克的妻子邓文迪的报道中就曾经介绍,连当时李宁在美国的兼职员工,正在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就读的普通学生邓文迪也在校园里散发印有〃北京2000〃的宣传单,由此可见李宁申奥之心切,动员面之广。不过,此次申奥,中国以两票之差败北。之后,李宁又加入了申办2008奥运会的奔走中,2001年中国终于申奥成功。那一刻,全中国沸腾了,而李宁心中的喜悦尤胜于常人。
  张志勇2002年升任公司总经理时,就明显感觉到李宁对于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热情。他举例说:〃我刚上任时,就被告知有两件重要又紧急的事情要做,一件是竞标奥运会赞助商,另一件是制订公司急缺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当年的战略规划制订之后,不仅把公司〃救〃出了当时营业额停滞不前的困难时期,也为李宁公司之后的发展带来了质的改变,而在李宁本人心中,参与奥运与这个意义深远的决定同样重要,由此可见李宁对于奥运的执著与重视。
  这一执著可以回溯到18年前,李宁创办企业之初,此时尚显幼小的李宁公司就延续了健力宝体育强国的愿望和经营思路,近乎固执地积极参与大型体育赛事:1990年第一次赞助亚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2000年、2004年的每一届奥运会,〃李宁〃都是中国奥运代表团赞助商。
  实际上,除感情之外,奥运计划在商业上也是不错的体育营销策略。李宁公司曾经做过的一次品牌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认为〃李宁〃最丰厚的品牌资产之一,是品牌始终与奥运资产相连。
  现在,奥运会终于要在自家门前召开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不仅让〃李宁〃,也让更多中国企业看到希望。比如联想集团,在决定竞标奥运会赞助商的2001年、2002年前后,和〃李宁〃一样,也是所在行业的国内老大,而且也同样听到了庞大的跨国追赶者急促的脚步声,更为相似的是,此时,两者的国际化都还没有找到出路。所以,对于此时迷雾中前行的中国企业而言,奥运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李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相信我们是准备得最早的企业之一。〃张志勇说。
  正是由于对奥运的执著,在申请奥运赞助商资格的过程中,李宁再一次少有地对外表现了他商业上的大胆和魄力。当李宁公司参与竞标时,公司上市计划正在执行中,公司营业额尚未突破10亿元人民币,利润未过亿。按照当时的企业力量,李宁公司无法支持自己填写的竞标费用。但李宁综合判断,根据公司的五年战略,2008年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