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和有先例可循的公司运作方法,但是这些明星创办的公司,无一能够达到今日李宁公司的高度,其中有的公司甚至只是昙花一现。
故此,有必要在此时慎重地看看,加入健力宝集团对于李宁日后的成功而言意味着什么?李宁如何走出了和其他体育明星与众不同的道路?实际上,正是因为站在多年以后回望,健力宝对于李宁而言的重要作用才清晰起来。
根据零点调查集团董事长袁岳的分析,正是因为有了健力宝,李宁公司在起步时才具备了成功公司的雏形,这区别于目前众多凭借个人资源建立起来的体育公司。
尽管当时的健力宝只是偏僻一隅的小镇上的乡镇企业,但正是这个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最早具备企业形态的企业之一,在未来让刚刚起步的李宁有了起跑的助力。
全新旅程 〃让我们欢迎李宁。〃李经纬站在台上,激动地对着话筒说。
台下的李宁也同样激动。
1989年4月21日下午,在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一个特殊的受聘仪式正在进行。李宁从6岁开始体操生涯,20年来,每次走上比赛台,都面对着不可预知的挑战,而这一次他将面对的是一条完全陌生而艰苦的道路。
李宁带着微笑走上台,从李经纬手中接过聘书,全场掌声雷动,照相机和摄像机频频闪动。此后,李宁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
事后的发展证明,在健力宝担任总经理助理的这一年对李宁而言大有裨益。从6岁开始就从一个体操房到另一个体操房的李宁开始接触体操以外的世界,而且,还是陌生的商业。在这里,他将从事一些自己以前从未想过的事情。
1989年的中国市场正处于经济过热后〃治理整顿〃所形成的低谷状态,无数企业正忍受着前所未有的阵痛。而健力宝是少有的较为顺利者,李宁初到健力宝,主要分管公关宣传、市场策划、筹办运动服装厂等工作。
他着手的第一件事情是为健力宝拍摄一部广告片。调研之后,李宁认为,健力宝以前的广告形式比较陈旧,效果不好。《李宁:从106块金牌到16亿身价》中记录道:〃凭着一种天生的直觉,以及多次出国比赛所培养出来的眼界,李宁提议重新拍一个有冲击力、富于体育动感的健力宝广告片,而且由他亲自出演。这个建议,连同在当时属于天文数字的60万元的广告费用,得到了李经纬的全力支持。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后,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一年,健力宝的销售量增加了3 000万元。〃经此一役,李宁在健力宝集团开始赢得了更多员工的尊敬,他不断试图证明:自己也懂得商业。
李宁在健力宝集团经历了最初的商业磨炼。难得的是,这位前世界冠军并没有架子,他愿意从头学习经商,踏踏实实干起。为了商业他做出种种妥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不是和社会脱节的不谙世事之人。
制作一则气势磅礴的广告只是李宁工作内容里的一小部分,李宁还需要面对更加琐碎而且无奈的日常事务。一件小事可以说明李宁当时的工作态度。在一篇刊发于1990年第11期《南风窗》杂志题为《李宁紧急出动》的报道中,作者屹立描写了这样一幕:〃1990年4月20日,深夜,北京的春夜,仍有几分寒意,李宁手提大哥大,形色匆匆地走进了一家新闻机构大门,直奔总编室。〃 总编室的一位值班负责人接待了李宁。尽管之前没有联系过,但是,他仍然立刻认出了这位体操王子…当时,谁不认识这位领奖台上的冠军呢?不过,〃对于这位大名人深夜来访,他也有几分纳闷〃。《李宁紧急出动》一文介绍了这位名人贸然登门的原因。事件的起因是,当时健力宝把产品上印制的生产日期提前了,被山西质监局检查出来,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技术监督报》公开披露了这一案例。接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半小时》节目又予以转播,于是,某通讯社记者据此采写了《健力宝违反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受罚》的稿件。此事很快被和媒体关系甚好的健力宝获悉。李宁当时在健力宝分管宣传工作,这是他的职责范围,他必须面对,于是不得不深夜亲自出马。
第一章 〃李宁〃诞生(3)《李宁紧急出动》里描写了李宁的办法:〃李宁介绍了他现在的身份后,就直截了当地提出,希望撤销该媒体当天播发的一条批评健力宝的新闻。他提出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健力宝公司在国内已有一定名声,此稿一见报,势必严重损害企业声誉,影响企业经营;二是,健力宝目前已初步开拓了一些国际市场,此稿见报会影响健力宝的出口,对国家不利。〃 李宁亲自登门的效果和坦诚的态度不可小视。该文介绍说:〃这位负责人问李宁:我们播发的这篇稿子是否是事实?李宁承认是事实,并再三解释希望能够撤销那篇稿件。〃事情的结果是,〃也许是李宁的精神感动了负责人,也许是稿件见报后的社会效应难以预料,这位负责人说了句下不为例,大笔一挥,撤下这篇稿件,并通知了全国各主要报纸和广播电台、电视台。第二天,这篇颇能引起些震动的批评稿,并没有出现在报纸版面上〃。李宁凭借对一家企业的信心和热情,以及健力宝过去的声誉,总算解决了这件事情。健力宝躲过了一劫。
在种种妥协、对公司的利益关注和学习商业社会规则的过程中,李宁开始了解商业。
他成长起来。
亚洲雄风震天吼〃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这首亚运会的主题歌《亚洲雄风》,李宁本人偶尔也会不自觉地哼唱起来。不仅李宁,当时全国人民几乎都熟悉这个旋律。这是一个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体育赛事,凝聚了全国人民的民族热情和自豪感。
和李经纬曾经交往甚密的著名策划人王志纲在2006年11月23日举办的〃佛山财富精英论坛〃上发表的演讲中提及了这段历史:〃1990年,我作为健力宝集团的总顾问,与当时的老板李经纬、体操王子李宁到北京去,北京市的常务副市长张百发亲自到人民大会堂门口把我们迎接进去,规格很高。这时北京正在筹备亚运会。粤商的代表李经纬代表广东人民,拿出上千万元来支持北京举办亚运会,正是这个举动,让张百发感动得热泪盈眶,几乎毫不犹豫地满足了健力宝提出的三大要求:第一,在天安门前放一只健力宝的充气罐作为广告,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二,希望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在天安门接见以李经纬同志为代表的赞助亚运会的企业家;第三,给刚冒出头的李宁牌服装冠名权,在整个中国的火炬长跑上做标识,进行广告宣传,并要求中央电视台连续跟踪报道。〃 具体到操作层面,据《李宁:从106块金牌到16亿身价》描述:〃亚运会火炬接力处对买断亚运会火炬接力开出了300万美元的高价,无论是〃李宁〃还是健力宝根本承受不了。这时,李宁本人的公关能力及名人效应再次发挥作用,他调动国家体委的老关系,并用一种爱国情绪感染了火炬接力处的领导:如果火炬接力的承办权落到外国公司的手里,那将是12亿中国人的耻辱。经过一番谈判,最终,亚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由健力宝主办,费用只要250万元人民币。〃 于是,就有了那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1990年8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李宁作为运动员代表,身穿雪白的〃李宁〃运动服,从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里接过了亚运圣火火种。取圣火这种形式当时在国内非常少有,这个带给人神圣感的时刻通过电视定格在了全国观众的心中。至今,很多人都能回忆起当年在世界屋脊上那雪白与神圣的一幕。整个亚运圣火的传递过程,有2亿人直接参与,25亿中外观众从新闻媒体知道了健力宝和〃李宁〃。火炬传递到天安门,通过中央电视台,全国人民都发现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上穿的都是国产〃李宁〃服装。
此次广告一举成功。王志纲回忆道:〃亚运会结束以后,一颗新星升起来,健力宝最红火的时代到来了!'李宁'服装一夜之间在中国风行!坦率地说,'李宁'服装的质量、款式都不是最好的,但健力宝慷慨赞助亚运会的爱国举动让全国上下对之刮目相看。
实际上,1990年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中国随后的经济发展奇迹有着很强的关联,〃李宁〃分享了这些奇迹。随着亚运会的召开,〃李宁〃成了著名品牌。这一刻,李宁牌真正横空出世。
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