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呸呸,我乱想什么。这太监有什么好的,我怎么能拿他们自比呢?听,认真听,这可是大朝会啊!
宁采臣是极想认真听的。但是他们现在讨论的竟然是联金灭辽的事。
他们的说词,与历史书上记载的丝毫不差。听得让人昏昏入睡。唯一的差别,便是这金人又派出了新的使节。
而宁采臣作为拦劫他们的主谋,在听到使节说辽人劫了他们的回赐。宁采臣就更不好出声了。
其实出声也没用,他的官职与官品都决定了他就是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也没用。
不是没有二品一品的官员指出目前的大宋,经济军事都不足以开战。
但是有用吗?还不是没用。
再说了,这军队就是用来打仗的,如果不打,又怎么发现问题?难不成就这样养着?
就像后世的野猪皮朝代,那军队强大吹得是那个牛比,简直就是天下无敌一样。可真打起来呢?
几十万大军,就让几千人打得跟孙子一样。皇帝都吓跑了。
与其做一个早晚砸破的鸡蛋壳,还不如主动出机,自己打碎它。
至少自己打碎了,还可以补救。南宋的那位皇帝,不就是做了适当的补救,便挡住了金人,继续做他的皇帝吗?
至于后来,那不过是他舍不得皇帝位,所以才有意毁自己军队的战斗力。那是人性,以及政治上的事。与此没有多大关碍。
毕竟后世无数人早分析过,如果不是他有时间重整防线,最后很可能就不会有南宋,大家也会早那么几百年戴上猪尾巴了。
而一旦金人先出手,决定灭宋。就不会有这个时间再建防线,就像辽人一样。
这几天很纠结,中关村在线卖3。9万的电脑,他才卖800。一看便知道是诈骗,但是真的很想要。每天每天,都站才能入睡,可惜,为什么是骗子呢?是真的多好。(网址就不公布了,以免真有人上当买了。那就是罪过了。现在才明白骗子为什么屡屡得手,这明知道是诈骗都想买,更不用说上当了的了。)
卷四:序战第447章、使节
更新时间:2012102419:02:06本章字数:3994
大人们对形势局势的分析,里里外外可谓透彻。&&在这一点,宁采臣也没有什么好补充的。
只是宁采臣想置身事外,却不知道有人却已经盯了他。
只见一个身着绯袍的大官突然出来奏道:“启禀陛下,无论是联合,还是不与联合都不是当务之急。”
“哦?你说当务之急是什么?”联合的好处,联合的坏处。赵佶已经听烦了,比起这些道理来,他迫切需要先做起来。
这时候的汉人皇帝,也代是统治阶级,是真正的大国心态。什么事,先打了再说。
这与后来那种,嘴大国叫着。一真要打,便在种种理由下缩了回去。
也许有人说这是成熟的表现,但是仔细看看,其实不过是缺了两个字,“勇气”,打战的“勇气”。
只要是战争,就没有人是包胜的。如果以此为借口,虽然表面光鲜,其实里子却已丢尽。
和平虽然重要,但是没了勇气的和平,不如不要。
不要看大宋给这个岁赐,那个岁贡的。但这只不过是华夏人的劣根性罢了。
自华夏人建朝以来,哪个朝代没有?只是称呼不同罢了。比如和亲,比如回赐,比如人道援助,比如救灾……
无论人家需不需要,华夏人华夏政府都要送去,哪怕人家指着鼻子说“咱们不要你们的东西”。也得带着笑脸。拜托送去。
这就是华夏。
所以大宋也就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至少大宋的东西,别的国家可是抢着要的。这可要比宁采臣穿越前,各个单位强制人们为印尼捐款,最后却让人家把东西丢进垃圾堆的时代,要好!
汗!扯远了。每个时代总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只看你怎么看了。
再回来。只听那位大臣说道:“陛下,既然辽人已经知道我国欲与金人联合之事,是不是应该派出使节,或安抚,或其他。”
静
没有人敢说话。
这是任务,还是派人去送死啊!
虽说古语有云: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是那对华夏人而言。
这辽人根本就是野蛮人,他们读过吗?就是读了,又会遵守吗?不会。
自辽人建国,他们可是斩杀了不少使节好不好。而这次更过份。你都要打人家了,还派使节。这不是摆明了让人杀,让人祭旗吗?
不行,我绝对不能出声。
千万不要选我去啊!
每个人都不出声。有可能成为使节的二品官三品官全都低着头,仿佛在这议政大殿中的地面突然出现了一群蚂蚁。而他们就是观蚁人,观看得是那样的仔细与认真,简直就是沉迷其中,两耳不闻身边事,不可自拔。
就是不适合做使节的一品大臣们,也是目不斜视。双眼似乎在盯着自己前方,又似乎哪儿都没看。
不是他们装模作样,而是这使节一职,从古到宋,都没有确定过官职的。有用普通人做使节的,但是同样也有王爷做使节的。
实在是不好说,官家会不会心血来潮,突然就派出一品大臣去做使节。这并不是不可能。
所以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表现的,越是不起眼,官家看不越好。
静气
赵佶看着这突然静下来的议政大殿。便知道他们不想去。
也是,这差事绝对危险,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可是这差事还真得有人去,不为别的。这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
而且他和童贯也商量过了,就是与金人结盟。也不能让辽人的注意力放在大宋这边。
虽说赵佶做皇帝不是那么合格,但是这国与国之间,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所以他不得不问道:“董爱卿以为这事何人合适?”
一双龙目饱含着热情与期待,仿佛在说:快答应!快答应下来。朕全靠你了。
董文路本来只是想提出这么件事,但是却完全没有想到会惹火烧身。
然而他能拒绝吗?
食君之俸,忠君之事。这本是天经地义之事。
要不怎么说,没有质变前的儒学还是有可爱之处的。
就像是崖山跳海的十万军民一样。董文路咬咬牙,就欲应承下来。大不了,也就是提前备一口薄棺罢了。
只是他却也觉得,怪不得没人点出这事,不是我聪明了一把,而是真正的聪明人根本就不会提。
哼!都是尸位素餐之辈,如此臣子,何来臣子之道。
正当他一脸悲愤,准备应承下这九死一生的差事时,不想坐于一边旁听的太子赵煊却站了起来,只听他说:“启禀父皇,董大人忠君爱国,儿臣有意拜他为师。”
太子拜师,那就是太子的老师了。
其他人立即以一双绿油油的眼睛盯住董文路。
真是因祸得福了。早知道刚才我就站出来好了。
羡慕嫉妒。未来国君的老师,这里面的好处太大了。
天地君亲师。一旦太子即位,太子会薄待自己的老师吗?不可能。
比这些人,董文路的思路却是慢了半拍,虽然他叫文路,但是不等于这种事,他会有这么好的政治觉悟。
他激动得无以复加,只觉得自己一定要把太子教育成一个贤明的国君。
自己是不行了,但是有一个国君的学生,此生足矣。
赵佶说:“好,太子有心向学,这是好事,朕准了。”
自己儿子好学问,赵佶自然不会反对,反而很高兴。再看董文路。
赵佶点了点头:嗯,这人是个老实人,虽然没有什么急智,但是胜在四平八稳,做太子老师,还是可以的。
不过……
赵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董爱卿做了太子老师,这使节由谁去做?”总不能让人家做了太子老师,又立即让人家出使他国!而且还是送死的出使。
赵佶看向朝臣,朝臣们立即齐刷刷玩起了木头人,脸的羡慕瞬间变成木然。
太子却说:“父皇。知制诰,宁采臣宁大人,年富力壮,正是出使的最佳人选。”
咦?有人得罪了太子吗?
宁采臣得罪了太子,没听说过啊!未完待续。。
卷四:序战第448章、封妻荫子
更新时间:2012102422:29:45本章字数:5729
宁采臣怎么会得罪了太子?
老实说;别看宁采臣没有为什么人;也没有拉学年;交朋友。但是关心他的还不少。
虽然关心他的大多数都是屁股不干净的这一点有点儿不好;但是毕竟是有人关心他的。
他们全都在交头接耳;议论宁采臣到底得没得罪太子。
如果说没有;没有理让他做使节的。虽然五品官做使节的不是说没有;但是咱大宋什么时候用过五品官。
这二三品的都不一定保得住命;这五品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