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猝然离世,震惊世界,她也一直深感遗憾,没有亲眼见过他本人。
还有美国九十年代最特立独行;最具创造力的音乐天才Beck,曾经风靡全球Nirvana(涅槃乐队),虽然当时他们还没有消失在乐坛,但已经开始走向下坡路。以及冉冉之星的Green Day乐队,也就是未来最受欢迎的摇滚乐队之一,也是美国流行乐朋克复兴中最有影响的乐队之一。
美国就是这样,上一刻你可能还站在顶峰,下一秒就突然的被砸进地狱。
后来她再见到其他世界歌星或者音乐人,她已能慢慢恢复她的面瘫脸继续谈定,若是有机会的话,她还会请教他们有关于音乐的问题。
其实她在牧场生活的那两年也因为灵感爆发而创作过不少曲子,但是她总觉得与好的音乐相比,感情描写得有些空洞因而缺少了一些灵性以及在专业知识技能上的不足。完美主义的爱丽丝觉得这些缺点中任何一点都可以完全否定她的作品。
所以虽然她有着对未来那几年流行的预知,可面对光在音乐能力上就可以完爆她的人,她一直抱有极大的敬畏。况且,那些东西总归是别人的。音乐是神圣的,即使你将它复制下来,不是你的终究不是你的,强行模仿能成就的只是四不像而不是经典。
90年代前,在英国等国家的乐坛上疯狂的活跃Glam Rock由创造它的Marc Bolan宣布:“华丽摇滚死了”。
在此之后各种曲风的音乐都有创新,像是回到了枪花时的黄金时期。而此时的美国由于没有接受华丽摇滚歌手戏弄传统的性别观念,而一直在不断地创新与世界同步并有意引领世界乐坛。
爱丽丝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不停的关注这个时代的乐坛变迁。曾经在油墨纸上读到的人事,如今如此近距离的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她亲眼见证了一些人的辉煌,一些人的萧衍。
时代每时每刻每秒都在不停地发展,音乐也不停的在创新,如果没有突破,最终只能慢慢萧衍在茫茫人海中。世界那么大,天才那么多,你不努力,没人会等你。
爱丽丝开始每天都是三点一线,家—学校—公司。实际上,由于以前就在外国留学且成绩优异的爱丽丝对美国学校的课程表示毫无压力。后来在争取到父母的同意后,几乎很少去上课。她几乎将所有时间放在公司学习音乐。
“你是僵尸么?敲击时,你的脚腕和脚掌要松弛自然的随着踏板上下运动,你抬了左脚忘了右脚是怎么回事?还有鼓棒敲击点要相对集中,你的手是抽筋了还是断了?最重要的一点,鼓手必备的力量和感情!你的力量和感情是被你当成热狗了么?”Dave站在舞台下,看完爱丽丝的表演后,抱着胸挑剔的点评道。
爱丽丝有些无措地站在台子上,她学习架子鼓已经三年了。可是无论她怎么努力,她的老师Dave总是不满意。Dave是非常优秀的架子鼓手,胖胖的甚至有些臃肿身子,细小到快看不见的眼,怎么看都有些滑稽,可当他打鼓的时所爆发出的极其强大的力量与激情给他增添了不少魅力。这让爱丽丝很是羡慕。由于继承了韩国人的血统,爱丽丝不同于纯粹的西方人,小小的骨架总是显得力量十分单薄。
下了台又被Dave教训了一顿,爱丽丝背着包有些沮丧地走出了公司。
“嘿,Dave,作为绅士,对待美丽的小姑娘,可不能是这个态度。况且爱丽丝只是个小女孩,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了。哦!你不能把你那挑剔的毛病稍微收收?”一旁的架子鼓手见爱丽丝被Dave骂的灰头土脸的,像是一只落进水里的小猫仔,于是开口帮爱丽丝说好话。
胖胖的Dave眯着他那细细的眼,瞥了他一眼,以一种非常严肃的语气的说道:“我的学生,一定是最优秀的,只有最严格的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好的鼓手。她很有天赋,相信我,她很快就会超越你的。担心担心你自己吧!”
架子鼓手这才知道,原来他为爱丽丝说好话,实际上是落了个里外不是人是么?而且还专程跑到人家面前被人奚落来了。
此刻走在街头的爱丽丝,望着来来往往不同发色不同模样的人,繁华的街道,华丽的巨幅海报,一切都还在继续。此刻,有些人因为梦想正在奔跑,有些却已放弃瘫坐在角落自暴自弃。
而爱丽丝,她从来都是一个执着的人,只是因为她执着的东西值得她去执着,哪怕结局并不如人意。
作者有话要说:
☆、行走在路上
已经快要初中毕业的爱丽丝刚刚结束舞蹈训练,从公司出来后就准备招出租回家。
其实,真实世界里,许多有钱人家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有着戴着白手套的开着豪车来接小姐少爷的司机或是身后跟着一群黑色西装的保镖。要知道,那大多只是小说中的场景。
爱丽丝家的家务一般都是奥加德和艾莉亲力亲为,忙不过来时才会请小时工。
或许是美国的传统,他们很会赚钱很会享受,但是却能合理的使用金钱。
突然一旁有个二十几岁左右的女孩向她走了过来,黑发黑眸黄皮肤,长得很漂亮,很明显是个亚洲人,带着帽子,显得很是精神。“打扰一下,请问百老汇大道是往哪个方向去的?”
爱丽丝抬手,指向她左边的方向。那个女孩冲她点点头笑着道谢。然后又有些犹豫的问道:“请问你是亚洲人么?”
爱丽丝一愣,斟酌了一下说,“不。。。。。。我是美国人,不过我有韩国人的血统。”
那个女孩听到后却突然扬起了笑脸,很真诚的笑容,然后突然说了一串韩语:“你好,小妹妹,我叫崔雅江,是个韩国人哦!没想到这么巧遇到老乡了,虽然是半个老乡。”
幸亏爱丽丝的父母都会说韩语,经常在家里也会说些韩语,特别是艾莉。所以爱丽丝的韩语也是很不错的。老乡见老乡,虽不至于两眼泪汪汪,但也算是相逢恨晚了。两个人就站在纽约街头交谈了起来。
原来这个叫崔雅江的韩国女孩刚刚从意大利留学回国,学美术的她一直有个梦想,想要看遍世界所有角落的风景,然后找一个视角,画出她心中最美的世界。于是她从韩国开始她的旅行,四年了,到现在她已经走过三十几个国家了。
爱丽丝很是惊讶的,要知道很多人都有过环游世界的梦想,可是有想法与付诸行动相比,它的比例却小到不能再小。因为它需要的不仅是金钱上的优越,还有时间上的宽裕。
不是谁都能有一颗说走就走的心。
就好像或许很早的时候你有想过想要做什么,然后偷偷制定好计划;就准备安心的等待实现的那一天。可是你不知道的是,后来的如今却早已不是曾经说好的以后。
崔雅江告诉爱丽丝,她曾看过瑞典乌普萨拉道的一座沿海小镇的极昼,罗马角斗场恰逢乌云密布时那一瞬间震撼人心的瑰丽,德国菲森田园诗式的湖光山色水j□j融以及瑞士琉森那座被时间遗忘的小城似锦的朝霞。
她走过的这一路,有过感动,有过胆战心惊,也有过如这般美好的相遇。
爱丽丝没有想到在肩摩踵接的街头,一次偶然的相遇竟然让她认识了她以后最亲密的朋友,虽然她们之间相差了七八岁。但是友情,有时候在找到共同话题时,总是没有年龄和性别界限的。
后来的时候,某天训练回到家的爱丽丝发现邮箱里,有着崔雅江的一封邮件。
“知道么,今天我在路上遇到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当地女孩,很可爱,但是没有你漂亮。现在的我正站在葡萄牙里斯本的古城居民区,感受真正的葡萄牙风情,突然想起了你。”
邮件的后面附了一张图,崔雅江站在极具巴洛克风格的楼房下,带着长长的浅绿色围巾,笑得一脸灿烂。
再后来的后来,崔雅江到了一个一个陌生的国度,看着陌生的风景,走在陌生的路上,接触陌生的人群。她偶尔也会收到爱丽丝的邮件,长长短短的,虽然更多的时候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韩语。
”雅江姐,你还好么?”
再后来的后来的后来,结束这段旅程的崔雅江早已回到了韩国,常年的漂泊,并没有适应稳定居家生活的她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而那时的爱丽丝却开始踏上了属于她的旅程。
有时候爱丽丝也会想,大概就是那个时候她才会有了那种说走就走的想法吧?
她们并不是那种整天黏在一起谈论着私密的闺蜜,而是那种一句话就能知心的知己。她们得感谢,时间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