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日花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清盛的爱妾佛御前夺走了清盛对祺王的宠爱,祺王万念惧灰,与母亲刀自、妹妹祺女一起告别浊世皈依佛门净地,出家当了尼姑。后来,佛御前醒悟清盛对自己的爱是暂时的,便随怒气而去。

  一边想着这段故事一边看,矮孝恭恭敬敬地坐着的清盛似乎在赎罪,样子滑稽、可笑。

  穿过缀满红叶的枫树林和清凉之感的竹林,准备正沿坡道向泷口寺走去的大木想要解个手。于是钻进路旁的草丛。

  落叶“沙沙”作响。

  在这种地方解手有些顾虑,但又没有办法。时值秋季,到处都是修学旅行团的学生。刚才去过的祺王寺和前面的大觉寺、释迦堂的厕所都是满满的人,所以,没解成。

  解过手,准备上路的大木的视线,突然,盯在地上。

  在厚厚的落叶丛中,露出一只白皙的手。

  (2)

  大木战战兢兢地凑到眼前。

  即便喊,周围连个人影也没有,而且,在没确定到底是人手,还是人体模型,活着还是死了之前,不便声张。

  用落下的树枝,拨开枝叶一看,露出的是长着长长黑发的人体。

  “死了!”

  即便是外行人,一眼也能看出来。已是秋天,可还有一只苍蝇“嗡嗡”地飞来飞去,在露出的手腕、眼和鼻等处爬满蚂蚁。

  用树枝敲敲尸体,发出空空的声响。

  “已经僵硬了。”

  这使大木安下心来。

  如果刚死不久,被人发现自己就在一旁,可能会被误认为罪犯。

  然而,如果是企身僵硬的尸体,至少是死后12至24小时。他也是个推理小说作家,这点常识他还是懂的。

  死后尸体僵直,从上至下,大体分为,一二小时后颚关节僵直;五六小时或七八小时后上下肢开始僵直。死后大约12小时左右,全身僵直,全部解体大约需要24小时至48小时。

  在这个人死的昨天,他还在东京,所以不会被怀疑。略放心后,又想仔细看看尸体,作为推理小说作家,这样的机会很难得。

  死者为二十五六岁的女性短外套里面穿着一件毛衣,脖颈上缠着一条领带。

  “勒住脖子,杀死的!”

  一想到是杀人事件,即便没联系,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

  必须尽快离开这种是非之地,但又一想,“如果向警察掖告,这里发现死尸,这样,人们便会知道发现者是一位推理小说的作家。这便是最好的广告,报纸和电视台一定会来采访。

  但是,一想到以此为媒介,自己的书是否能以此而畅销这个问题,又没有信心。反过来,如果被怀疑成凶手,被警察调查一番,即便最后没有牵连,也将是个麻烦,很可能为此丢了饭碗。

  大木的脑子飞快地转着。

  “还是趁没人赶快离开这儿。”

  想到这儿却忽然君见横卧的尸体的胸下露出一本书。

  轻轻抽出一看,是石阪二郎所着的《杀意的星期日》的新单行本。

  就在最近,周刊杂志连载了这部小说,可能连载结束后,又发行了单行本。

  一见这本书,大木又皱起眉头。

  “事件披露后,一定会涉及这本书,这样一来,他的书肯定会又畅销起来。”

  在这之前,曾报道过,逃到国外的罪犯,在逮捕前读过类似的书,有些绑架犯读后,也模仿推理小说等等。当时大木就曾想过如果是自己的书该多好。

  “加上正好是昨天,星期日被害的,与《杀意的星期日》恰好吻合,一定会成为人们的话题。”

  一想到电视荧幕打出这本书的画面,并加以说明的情景,大木的心里一种新的妒意油然而升。

  环视四周,什么人也没有。

  大木将石阪二郎的书装进自己的提兜,而后,用手帕垫着取出自己的书,按上死者的指纹后,放在尸体下面。

  (3)

  第二天中午,大木在东京看到了有关死尸的电视报道。

  今天早上9点20分左右,在京都市右京区嵯峨的祺王寺附近,发现一具年轻女尸。通过被认为是死者本人的手提包中的证件了解到,死者为住在东京文京区音羽的林美知子(25岁)。据认为,林美知子是来到京都,在嵯峨散步时被人杀害的。

  死者是被勒死的,时间大约在11月1日星期日的下午。

  另外,林美知子似乎很喜欢读推理小说,在死者的胸下,抱着一本大木进先生所着的《失窃的墓碑铭》。

  大木的视线离开电视,暗想,干得不坏。

  果然,立即接到报社打来的电话。这是平日一次也未打过交道的一流大报的社会部打来的。

  “喂,是大木进先生吗?”

  “是我。”

  大木一本正经地回答。

  “您看到午间的电视新闻了吗?是在京都的嵯峨发现年轻姑娘被害事件……”

  “没有,不知道这件事。”

  大木有意表现冷淡。

  记者详细报告事件后,问道:

  “据说,那位女性很爱读先生的《失窃的墓碑铭》这本书,是不是您送给她的?有什么印象吗?”

  如果是有名的作家,作品到处都是,所以不会采取这种问话方式,因为大木的书,几乎卖不出去,所以,可能认为是赠阅的。

  “到底是谁?请再说一遍。”

  “叫林美知子。”

  “啊,没印象。没送过她书,也未收到过这样女人的来信。”

  对这个名字没印象是真的。

  “这位女性就住在东京,到过府上吗?”

  “没有。我几乎没有女性崇拜者,如果有这样的事儿,我会记得的。”

  报社记者知道大木没什么印象后,好像有些失望。但是,还是问了那本小说的故事梗概,这起事件的罪犯究竞会是什么人等问题。

  大木介绍过那本书的梗概后,对此案轻描淡写地谈了几句。

  “至于罪犯,尚不了解情况,不太清楚。不过,由于是被勒死的,凶手大概是个男的。”

  “如果是个男的,那么,动机会是什么呢?”

  “或许是爱情纠纷。这可能是由于地点是祺王寺附近所引起的联想……”此后,又有几家周刊杂志和电视台打来电话,大木成了一时小有名气的人物。

  而且,有家电视台说外面书店没有卖这本书的,特意跑来借书。

  正如所料,在当天的晚报上,继续报道事件的同时,也介绍了他的那本书。并且,登出了那本书封面的照片。

  这时才忽然想起他的一家杂志社约他写一篇随笔和一篇短篇小说。接到电话时,大木暗暗庆幸把书换得真不赖。

  (4)

  但是,到了第二天,事态有些变化。这是由于报道说,尸体怀疑是从东京转运去的。

  大木觉得事倩有些不妙。由于始终认为那个女人是前天在京都那个地方被害的。当时,还在东京的自己,必然在涉嫌圈外,所以才做了手脚把被害人手中的书换掉的。

  如果是在东京被害的,会不会受到怀疑。

  无论怎么说,当时自己在现场。

  “会不会在什么地方留下了指纹?”

  “是否有人见到了自己在嵯峨的野地里。”

  大木紧盯着报纸,仔细读着认为是从东京运到京都尸体的有关报道。证据有4点。

  1。在尸体的背部和腹部两处出现死斑。

  2。检查被害者所持物品时,发现了半张被认为是被害者死亡时间的11月1日的东京新宿的电影院的门票。

  3。那天午后4点半左右,给朋友打过电话,她说是在家里打的。

  4。发现尸体时,被害没有穿鞋。周围并没有发现那双鞋。所以,尸体差从现场以外的地方转运来的这一点,大概是事实。

  大木陷入沉思。

  由于是推理小说作家,知道死斑意味着什么。

  死斑是指血液沉淀。大约死后二三小时开始,12小时至15小时变得明显,出现在尸体的下部。最初俯伏的尸体,腹部出现死斑。过5小时左右,移动尸体,仰面放置的话,背部也会出现死斑。

  死后至出现死斑期间,如果移动尸体,另当别论。但是,假如出现死斑后,撮动尸体,只要按原样放置,便可以断定尸体被移动过。

  其次,是被害者身上的半张电影票。据报纸报道,那场电影从午后12时20分开始第一场,第2场从下午2时35分开始。并且,从那张票的编号查出,是第一场卖出的。

  死亡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