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都受过专业的攀登越野训练和野外生存训练,不过他们似乎没打算运用自己的野外生存技能,而是不断偷袭国民/党军的伙房和后勤部门,弄走大量的食品。
4、都精通炮兵作业,在指示和修正炮火方面很专业。
楚云飞听着汇报,突然心里一动,那是尘封已久的回忆,虽然岁月流逝,逝者如斯,当年山本一木的特种部队突然在他脑海中出现,心中的迷雾奇迹般地消散了。他勾起嘴角笑道:“李兄……你送了这么一份大礼给我,不回敬,对不起咱们硝烟处建立的情谊。”
作为金门防卫总司令,楚云飞拥有自己的一支私人卫队,虽然人数很少,但都是经过严苛训练出来的,绝对精英中的精英。但楚云飞不觉得有必要派遣这支卫队,在岛上,八万守军,他布下天罗地网,对方还能跑得了?楚云飞自信一笑。
楚云飞还是漏算了这支队伍的强悍,想到突出重围逃走的十五人,楚云飞面沉如水。这只是一支分队,预计应该有三支这样的队伍……他只有一支卫队,人数太少了。
特种作战,真没想到李云龙那个泥腿子也有这样的远见。楚云飞想,国防部应该已经在训练特种作战人员了,想到跃跃欲试的妻子,楚云飞有一瞬间笑得极为温柔。
这一次突袭金门,国/军方面损失较大,很大的原因是没有及时收到消息做好准备。但后半段,楚云飞敏锐的控制局势,并在防御中撒网,收割了对方四分之三的侦察兵。某个方面来说,双方打成平手。
单方面挨揍可不是楚云飞的作风,他亲手训练的卫队也泅渡上大陆,给李云龙造成不小的麻烦。他的卫队全美式最新装备,军火供应商是自家太座,火力比起李云龙那一支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李云龙也没想到楚云飞也会搞这么一支队伍,被打的有些措手不及,虽然很快就回神来,但失了先机,吃了一个暗亏。楚云飞见好就收,也不恋战,才能保得全身而退。
沈陆这边的日子过得相对平静,但是陆依萍和陆如萍姐妹就没这么幸运了。我们将时间回拨到1956年底,1957年初的大陆,这时候国内正轰轰烈烈的进行一场整/风运动,并有扩大化的倾向。
陆如萍还好一些,虽然出生在资产阶级家庭,但是‘思想觉悟’高,读书的时候有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又去战场当护士,这一些都有她的旧上级、同事证明,后来还嫁给了无产阶级的杜飞。
陆如萍在被打为右/派初期便散尽家财,并且诚恳‘忏悔’及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见她认罪态度良好,所以惩罚很轻,只是被学校撤职,然后被安排的工作就是清扫大街与厕所。
因为杜飞家属于贫下中农,虽然娶了一个资产阶级太太,但一家人态度恭顺,没有发表右/倾言论(没来得及发表),所以他除了口头教育外没有什么大事儿,还可以经常带着饭盒去看陆如萍,并偷偷帮她倒垃圾。
比起陆如萍,陆依萍与何书桓的日子过得极为艰辛。何书桓办了一家报社,初期便响应党的号召,批评了时下的一些弊病。不久,他们就打成右/派,被严肃批评并送农场改造,一起去改造的还有他的妻子陆依萍和母亲何卓曼倩。
不得不说,就算生活让何书桓学会了妥协,但还没有让他学会圆滑与政治。所以他一直不明白,自己的罪名怎么就成了“右/派分子”,他只是响应政府的整/风运动。
明明主席说了,热诚欢迎党外人士向党提出批评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还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何书桓一家三个大人被送去东北的兴凯湖劳改农场和音河农场,冰天雪地里,陆依萍将鞋子给婆婆穿,自己的脚冻烂了,每走一步路都是钻心的疼。
劳改厂里没文化的管着有文化的,在恶劣的环境下,人性的丑恶显得淋漓尽致。文化人一个个细皮嫩肉的,因为没干过重活,所以干起活来架手架脚的。
有些人干活不行,打小报告的可不少,还特别爱写思想汇报,一写就是二十多张纸,把自己骂得连王八蛋都不如,开起批判会来一个比一个积极。
何书桓与母亲、妻子分在不同的劳改场,因为共患难,何卓曼倩和陆依萍的感情好了不少。劳改场要做体力活,粮食又不足,所以饿红了眼的人们开始挖野菜、草根,挖到什么吃什么。春天来了,树木发芽后,不到两周,树上的叶子全部消失了。
人在饿昏了的时候,一切的尊严和斯文,统统可以忘却;一切信用和承诺,都可以踏在脚下。一些文人一旦到了这个份上,啥规矩都不讲,净想择清自己,把事往别人头上推。
家里的大人全被送去改造了,剩下四个孩子被扔在家里,左邻右舍虽然偶尔照顾,但因为何家还戴着‘右/派’的帽子,不敢正大光明地给小孩子们吃食。
何书桓和陆依萍的长女何宁这一年九岁,他们最小的儿子才五岁,大人被送去改造后,九岁的何宁一肩扛起三个弟妹四张嘴。
陆家人大部分都在台湾或者国外,求救无门;何家书香世代,全部被打成右/派,无一漏网,姻亲间自顾不暇。何书桓只希望杜飞能及时收到他的信,到南京来带走他的四个孩子。他可以想象,何家被全部打成右/派后,他的孩子们要遭遇怎样的人情冷暖。
杜飞接到何书桓的信件已经是三个多月后的事情了,那时候邮递不方便,而且何家又是右/派分子,所以寄出去的信件要一审再审,杜家有陆如萍这个右/派,收到的信件也要严格审核。
捏着皱巴巴的信纸,杜飞心里的火气很大,但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嬉笑怒骂,跟在陆尓豪和何书桓身后耍宝的初出社会的小记者。生活给了他太多的磨难,已经让他的鬓角染上风霜,而他才四十出头而已。
杜飞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儿媳妇儿被打成右/派后,全家受尽冷眼和风言风语,但就这样,他们也是尽力的对陆如萍好。
杜飞和他的父母说了想接连襟的孩子们到家里来生活,他的父亲粗糙的手编织着藤筐边憨厚的说:“做人讲良心,你在上海的时候何先生就一直照顾你,你们又是连襟,他有困难,你得帮。”
“对啊!儿子,就是四个孩子……我们大人省一口粮食就成了。你赶紧去,快去快回,你媳妇儿和孩子还等着。”杜飞的母亲杜赵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补衣裳。
“爹,娘。儿子没用,一把年纪了不能享福,还要苦着你们。”杜飞问。
杜赵氏停下手里的活儿,她粗糙满是黑色横竖裂纹的手摸着杜飞蜡黄的脸孔说:“我这一辈子,生了你这个出息的儿子,乡里乡亲都羡慕着呢!赶紧去接你媳妇儿回来,你明早就出发……没有大人在身边,都不知道那几个孩子过得怎么样,天可怜见的……”
杜飞看了看天色,急忙披上靛蓝色外套出门。陆如萍弯腰扫了一天的垃圾,累得直不起腰来,但在看到打着灯笼来接她的丈夫,面上浮起了笑容。
“如萍,我今天来晚了,是不是很累?我背你。”杜飞凑到陆如萍身边帮她拿扫帚和簸箕。
陆如萍轻轻拍了杜飞的肩膀一下,说:“好了,虽然天黑了,但还在大街上呢!爸妈吃过饭没有?孩子们都睡下了吧?”
“嗯……”杜飞低下头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和陆如萍坦白,陆如萍听了眼泪扑簌扑簌的往下掉,她被打成右/派,受尽言语刻薄、凌/辱的时候都没哭,这会儿却在无声的哭泣。
杜飞惊慌失措的想帮陆如萍擦掉眼泪,他焦急地说:“早知道就不告诉你了,但是想到书桓和依萍的孩子们到咱们家来,你一定会知道,所以才告诉你的……”
“杜飞……我不明在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我什么都没有做,就要被人歧视?”陆如萍终于说出心中的郁结,她捂着嘴低声啜泣,不敢大声哭出来。她问:“去农场改造?那书桓和依萍的孩子们怎么办?他们还那么小……如果我也……杜飞,我好害怕……”
“没事的,没事的……”杜飞机警地望着四周,发现没有什么人影,他轻拍着陆如萍的后背说:“咱们忍一忍,为了孩子们忍着。”
第56章 56
安慰了妻子,辞别父母、孩子,杜飞坐着镇上的班车到城里转车去南京。一路的颠簸,杜飞终于到了南京,沿着印象他一路摸索到何书桓家。
杜飞擦掉头上的汗水,吐了口气说:“终于到了,应该是这里没记错,不过这房子旧了好多。”
敲门——敲门——再敲门——没有人应答。一个热心肠的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