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如薛子仲、张长叔这样的巨贾大贪有的是金银,这在什么地方都能生存,甚至有许多小股义军希望得到这些人的支持。
洛阳城破在即,城中兵将仍有斗志者不多。
在昆阳之时,拥有百万大军都未能胜绿林军,如今王莽末日已到,又怎能守得住这洛阳孤城?
林渺返回枭城,已是九月,其伤极重,故在平原小住十数日,在迟昭平与晴儿二女相陪之下,倒也自在逍遥。
养伤之余,林渺则更强化自己身边诸人武功,与众人精研招式之中的破绽,让晴儿更增实战之经验,使迟昭平的武功也再提高一个档次。
林渺此刻是身具数家之长,更是聚数家绝世武学为一身,尽管其所学皆不全,但以其超卓智慧和自身的罕见功力,竟逐渐将之融合为一体。
《霸王诀》林渺只学了前半部的武功,而未能得其内功修习之法,仅知此基础入门,但林渺却身具《广成帝诀》之中的绝世内功心法。因此,林渺在两种武功的互补之下,又得玄门之内的极寒之气而洗筋易髓,此刻的武功确实已是天下罕有敌手。
林渺自身的功力也足以让天下人侧目,机缘巧合之下,不仅吞服了烈罡芙蓉果,还服下了大圣丹,若能将之全部发挥,至少可拥有百年之功力。而在林渺的体内似乎尚有另外一股存在的潜力,这股潜力是林渺无法觉察到,却确实存在的。
只有在特殊的时候,它才会以一种生机的形式迸发出来,依林渺的估计,这可能是因为在玄境之中吸纳了自天外天渗入玄境中的魔气的原因。
这股力量一直隐而不发,却不知其潜力究竟有多大。
林渺无法在正常情况下探测到,自然就无法知道这股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了,因此,他也不会去为这件事想太多。
林渺只是专心养伤,然后将《霸王诀》的武功,或是他总结出来的武功传给身边最为亲近的人。他始终知道一点,只有所有人都强大起来了,才是真正的强大,否则无论怎样也只是孤家寡人。
传说王莽也是绝世高手,但是他却无法以一人之力抗拒更始大军。
昔日武皇刘正更是无敌于天下,但想杀一个王莽却也身负重伤,无法在那众多的高手围攻下全身而退。
林渺自小生长在最低层的天和街,他最清楚集体的力量。最厉害的混混,往往因为其手下拥有别人不敢招惹的大批兄弟,若独来独往,那便只能成为浪子。
体验过最底层生活的人,往往只会做一些最为实际的事,会省去许多花巧和无益的东西,而得最大的实惠。
在经历过大日法王之后,林渺知道,身边每一个人的武功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与摄摩腾切磋之后,林渺更觉得武学实可以意想天开,完全能另辟蹊径。
西域的武学与中土的武学确有差距,其瑜珈术之绝,几乎到了无以复加之境,两人相互切磋,确实受益极丰。
黄河帮在对待富平军与获索军方面的态度很是谨慎,他们也明白,想要花最小的代价,便要策略。
放松对富平军的限制,却加强对获索军的控制和打击。
如果能够控制两河之间的地方,那绝对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迟昭平现在稍担心的是怕获索在无奈之下,可能会选择去投奔王郎。
逼得太急,获索投奔王郎并不是没有可能,失败会让他不会去想太多的后果。
如果他将王郎的大军引入两河之间,那黄河帮的发展势必受挫。
而林渺此刻也没有更高明的策略,所以只能让一切顺其自然。倒是迟昭平象末卜先知般放缓了对付获索的步伐,并未将之逼得太紧。
林渺返回枭城,伤势已经差不多痊愈,于是开始谋划与大日法王换人。
大日法王绝不是个庸人,其武功甚至比摄摩腾还要高,而且此人以一代宗师的身分,却施以偷袭的手段,可见此人绝不是一个讲原则的人。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最为可怕的,可以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未必就会守信。
林渺一开始就对西王母门没好感,或许是因为一开始空尊者便对怡雪无理的原因吧。后来与西王母门人的接触也是怨多于喜,而当他听到西王母门的人竟有辱梁心仪之时,便已决定,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将这个行事邪僻的门派消灭,不管其是在中原还是在西域。
一直以来,没有谁能够真正取代梁心仪在他心中的位置,这也是因为林渺一直以来,对梁心仪怀着深深的歉疚。
如果他不是因为藏宫的那幅画而知梁心仪尚活着的话,也许他会少去很多麻烦,但遗憾的是,他知道了梁心仪还活着,而且还在大日法王的手中。
以前,林渺并不太在意这个西王母门,但是自那日之后,他便开始收聚西王母门的资料,及在江湖中的各种动态。
时间,仍不是太过紧迫,王郎的威胁尚不能影响到枭城,而他也仍需要更多地积累资本,只有在拥有足够的力量之下,一举而起,再一鼓作气。
在这种时候,民心依然是很重要的,而林渺在不断招兵买马的同时,更不断地巩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于是借势散出各种立意要废出王莽旧制的消息,更专门设立“民策府”。
民策府专门制出一些废除旧制符合民心的新制度,而这些则散发于王郎的势力范围之中。另外,这些人专门处理百姓的各种需要,及与官府之间的矛盾,也会为百姓讨公道。
这只是一个附设,却是任何义军所没有的机制。
借商人与难民之口,将这种消息远播。另外,林渺更派使臣去见刘玄,表示天下若定,必当尊其为大,愿为臣子扶持汉室之社稷,并承认刘玄的刘室皇权的地位。
林渺的决定有点突兀,更让群臣心有所惑,便是朱右诸人也都有所不解。
也有些人认为,林渺乃是舂陵刘家的老三刘秀,刘寅乃是更始政权的大司徒,刘仲也是更始军的人物,尽管刘寅病故,但是林渺既已认祖归宗,便当以刘秀的身分尊刘玄为大,共保汉室江山。因此,有些枭城将领对林渺的决定并不意外。
朱右诸人却是深知林渺的人,对林渺如此作法自是不解。
林渺自然知道,此举很可能会影响军心,也知道朱右定会来找他商议。
朱右并不只是一人而来,与其同来的有卓茂、欧阳振羽。
“城主大可自立,何以称臣?”朱右直言。
林渺笑了,道:“我若自立便须以武力服河北,但若称臣则可以威服河北!”
“如若刘玄要主公交出兵权呢?”卓茂担心地问道。
“我根本就不必要回复刘玄的使臣,我只要刘玄给我一个回复,然后就可以不用去管其它的了!”林渺道。
“臣仍不解!”朱右道。
“哈哈哈,我意欲称臣只是想骗得刘玄承认我乃刘室正统,乃是实至名归的刘秀就行了,往后我们便可以做我们该做的事!”林渺淡然一笑道。
欧阳振羽似有所悟,问道:“可是如果刘玄让主公去京城授封呢?”
“我为什么要去?想要不去可以找到一千个理由!”林渺狡黠地道。
“可是这不会激怒刘玄吗?”朱右问道。
“他会发怒的,但他不会表现得很明显,至少当他的使者到枭城时,这使者还得口甜如蜜。我既已称臣,他便不敢早与我撕破脸,而当他要撕破脸时,我想也已经迟了!”林渺自信地道。
三人恍然,顿时明白,林渺此举只是借刘玄之名名正言顺地成为汉室正统,更借此刻刘玄的声势来扩张,但却不必向刘玄做出什么承诺。
刘玄若想北方平定,必倚重于枭城的林渺,那时,林渺就可明正言顺收复北方。当刘玄想找茬时,只怕河北已经差不多了,那时,枭城的力量就不是没有与更始政权一拼之力。
几人心悦诚服,对林渺的高瞻远瞩确实心服,他自然不了解,林渺对借别人的名头来壮大自己,在宛城做混混时是常用到的招式。而这种不依常归的行事方式却不是这些没有那种经历的人所能明白的。
林渺绝对是个只讲成败,而不则手段的人,只是他坚持自己最基础的原则,这也是林渺何以能在天下这种乱局之中迅速成长起来的最大原因。
小刀六顺利归返枭城,带着大批的漠外礼物,呼邪单于竟然让他成为使者以表示与中原交好的愿望。
此去漠外更是满载而归,不仅带回了耿况所需要的马匹,更也为枭城军带回了一千匹上佳的匈奴马,为信都送上了五百匹。
小刀六出手之大方,确让人不能不欢迎,北方诸股势力对之几乎是趋之若渴,连塞北沈家的风头都被盖过了。
当然,小刀六自然不会做对不起塞北沈家的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