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林如海、林谦父子就那件大逆不道之事,进行最后的商议。
林如海沉声说道:“就算咱们的计划成功了,却也不是万无一失,为了增加成功的几率,咱们需要太子妃娘家的支持,所以,必须保住太子妃!”
林谦说道:“虽然有父亲的暗中帮衬,忠顺亲王能动用的人也不会有很多,东宫是储君的居所,绝对是重兵把守,护卫太子夫妇的安危。”
林如海摇了摇头,说道:“忠顺亲王绝非善类,我虽不知他的计划,却能猜得到七八分,第一,除去皇上,第二,除去太子,第三,除去太孙,太子、太孙都在东宫,忠顺亲王派往东宫的人手,绝对是精锐,到了那个时候,东宫的护卫大多会聚集在太子的身边,刀剑无眼,若是出了什么意外……”
林谦皱眉道:“那……给太子提一个醒?”
林如海还未说话,林谦就将这个主意否定了,说道:“父亲,是儿子想得不周到,这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更何况,太子……”
林谦停顿了一下,而后说道:“锦衣卫!要不然让杨大人安排人手保护太子妃?”
林如海还是摇头,说道:“杨家和咱们大致目标是一致的,却只是合作关系,不能完全相信……”
然后,林如海叹了一口气,说道:“让你妹妹寻个理由,去找太子妃说话,让你妹妹保护太子妃。”
林谦大惊失色,急声说道:“妹妹年纪小,不懂事,这种事情怎么能让他参与呢!”
作为林家的嫡长子,继承人,林谦是知道黛玉习武这件事的,林谦很宠爱幼妹,却不想让幼妹参与到这种事情中,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林谦没有和黛玉比试过,并不信任黛玉的武力。
听了林谦的话,林如海不以为意,说道:“玉儿是练武的奇才,前不久更是武艺大进,就算是数十名壮汉,也进不了玉儿的身……”
想到自家闺女不久之前徒手碎大石的“壮举”,林如海的嘴角急速地抽动了数下,脸色十分精彩。
林谦知道父亲不会在这等紧要关头胡说的,显而易见,林如海对黛玉的武力很有信心,但是,林谦依然不想将妹妹牵扯进来。
林谦咬了咬牙,说道:“妹妹的武力很高,这很好,可是……父亲,虽然太子喜欢妹妹这件事,给咱们添了不少的麻烦,可这和妹妹没有关系,妹妹是无辜的,还是不要让妹妹牵扯进来为好。”
其实,林如海和林谦一样,并不想让幼女参与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让爱女的手上沾上鲜血,只是,林如海回想了一下自己和长乐大长公主的交易,狠下心来,对林谦说道:“此时不必再说,我心意已决,你放心,我是不会拿你妹妹的性命开玩笑的!”
林如海在心中叹道:“长乐大长公主,我本以为对她已经很高看了,却没想到,她竟然会如此冷血无情……只是,为了细枝末节的一点小事,竟付出了如此之多,我不明白,她到底想做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我真的是林妹妹的亲爹,给林妹妹开了玛丽苏光环,让林妹妹文武双全,不仅是才女,还是练武的天才,能够将大刀耍得虎虎生风,还能够徒手碎大石的林妹妹,你们可曾见过?
ps:猜猜看,林家的计划到底是怎样的?林如海和长乐大长公主的交易到底是什么?林妹妹真的能够保护太子妃吗?
pps:精彩即将开始,敬请期待!
☆、第117章 谋反
承瑞帝很重视这个嫡孙,太子嫡子的满月宴办得十分隆重;让太子党成员都安心了不少。
因为嫡孙的出世;承瑞帝看太子觉得顺眼了不少,暂时没有“废立太子”的想法。
当然;这和承瑞帝十分想处理掉忠顺亲王也有关系;嫡孙的出生;不仅让太子的地位更为稳固了;也让承瑞帝的皇位坐的更稳了。
承瑞帝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举起了屠刀;准备向忠顺亲王下狠手……
然后,承瑞帝没有料到,忠顺亲王并非是没了牙齿的老虎,而是一条恶狼;一条孤注一掷的红眼恶狼!
忠顺亲王选择的“清君侧”的时间,并不是深夜,而是白昼,不是忠顺亲王胆大包天,想要在朗朗乾坤之下举旗谋反,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林如海、杨冀等人的帮助下,承瑞帝并没有发现忠顺亲王暗中的谋算,却依然每时每刻都小心谨慎,夜色下的紫禁城,步步设防,跟铁桶一般。
不得已之下,忠顺亲王将“政变”的时间定在了白昼……
这一日,是很普通的一日,上至皇帝皇后,下至贫民百姓,都和平日里一样,做着各种事情,除了少数人之外,谁都不会想到,位于大明帝国的首都中心的紫禁城,即将血流成河。
大朝会结束之后,承瑞帝回到东宫,处理国家大事,近段时间灾祸泛滥,承瑞帝确实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为此数夜都没有休息好。
就在承瑞帝为受灾百姓发愁的同时,驻扎在京郊的京营某部突然有了异动,全军轻装上阵,向着神京的方向疾驰。
为了确保神京的安全,京营驻扎地距离神京很近,不到一个时辰,该部就到达了神京的城门外。
面对城外惊慌失措的老百姓,这支军队没有丝毫迟疑,就举起了屠刀,骑兵冲锋,踏着百姓的血肉之躯,冲入了城门。
城门内外,血流成河,城门上的军士,却冷眼旁观,原因很简单,城上军士的统领之所以“没能及时关上城门”,是因为,他也是这场政变的参与者,只是不知道,他是忠顺亲王的人,还是内阁首辅林如海的人……
这支军队是忠顺亲王发动政变的底牌之一,进城之后,这支军队没有丝毫停顿,便杀向了位于神京中心的紫禁城。
在城门通往皇宫的街道上,血流成河,无数躲避不及时的百姓,被疾驰的军马踏成了肉泥,上一刻还十分繁华的街道,下一刻便变成了人间地狱,红色的鲜血,白色的脑浆,铺满了大地……
这支军队虽然是有精锐军士组成的队伍,却是轻装简从,没有携带攻城器械,而皇城之坚,不逊色于任何军事堡垒。
按理说,这支军队应该在皇城之下束手无策才对,然后被“勤王之师”杀得片甲不留。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这支军队到达皇城之下,一座宫门无声无息地打开了,将这支军队迎进了皇城。
守在宫门口的人,是忠顺亲王在皇宫中的内应,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的心腹。
作为太上皇的心腹太监,承瑞帝掌权之后,戴权虽然依然是大明宫掌宫内相,手中的权势却大不如从前了。
戴权怀恨在心,暗中投靠了忠顺亲王,戴权的权势虽然大不如从前了,却毕竟是在宫中经营了数十年的老人。
对于戴权来说,打开一道宫门,还是可以做到的。
戴权用这座宫门作为投名状,正式登上了忠顺亲王的战车。
进了宫门,便再无能够阻拦叛军的堡垒了,忠顺亲王距离成功,只有数步之遥了。
这支军队进京之后,城门缓缓关闭,将坐拥十万精锐的京营挡在了城门外,现任京营节度使虽然是承瑞帝的人,却不敢率军攻城。
原因很简单,这里是北京,若是攻城的话,那么这场政变最后就算是承瑞帝获胜了,率军攻城的京营节度使,也会人头落地。
京营节度使唯一能做的,就是率军在城门外列队,将神京团团围住,然后和守城的门将、以及九门提督进行交涉,要求他们打开城门。
现任九门提督也是承瑞帝的人,却不敢打开城门放京营的虎狼之师进来。
承瑞帝掌权的时日不长,并没有完全控制京营,京营之中,山头林立,九门提督不敢放人进城,若是进来的也是叛军,九门提督都没地方哭去。
因为害怕城破,九门提督所属的步军统领衙门将一半兵力放在了城墙下,然后将剩余的兵力派往皇宫救驾。
就这样,承瑞帝的两个心腹,九门提督和京营节度使,皆被“猪队友”牵制在了城墙之下,虽然明知对方是同一阵营的队友,却不敢相信对方,害怕对方是忠顺亲王的人。
凭借暗中的谋划,忠顺亲王打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只用了很少的人手,就将京营的十万军士挡在了城墙外,将九门提督等京中的“保皇党”,暂时挡在了皇宫之外。
从整个神京来看,忠顺亲王的势力远逊于承瑞帝,但若是只从皇城来看,倒是忠顺亲王比较占优势。
从起兵谋反的那一刻开始,忠顺亲王就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
兵贵神速,忠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