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康熙王朝同人)清穿之幽篁居 作者:皎月初斜(晋江vip2012-06-26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会儿,她提着个带盖子的木桶进来,把一半的水倒在架子上的木盆里,就着热水绞了帕子,过来给苏锦擦拭手和脸,规整头发。苏锦注意到小姑娘的手和脸都已洗得干干净净。
    打理好了病人,又把炕桌上的茶壶放进木桶里,见苏锦的眼珠子随着自己转动,便笑着解释:“省得蜜水凉了。”
    苏锦眼眶有些湿润:才十一岁的小姑娘做事便如此周全,竟连自己润喉的水也考虑到了。她张张苦涩的嘴,声音低如蚊吟:“谢谢姐姐。”
    “一家人说什么谢字。”小姑娘冲苏锦粲然一笑,脱去外袍和棉裤,缩进被子里。肉呼呼的小手把苏锦的鸡爪子包进手里,“姐姐的手暖和。”把被子压紧了,小声道:“这新被子果然厚实保暖。妹妹睡吧,灶里添足了柴火,不会冷的。”




☆、玉佩(修)

    天空飘起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直下得京城积雪三尺,滴水成冰,家家关门闭户,路断人稀。
    苏锦盖着厚实的被子,躺着热呼的暖炕,从上午睡到傍晚。自梦境里回转过来,苏锦的嗓子干涩得快要冒烟,细棉布的里衣已全部汗湿,黏黏糊糊的贴在肌肤上,甚是不舒服。
    枕头边放着张软帕,苏锦直接拿来擦拭满头的汗水,又将就着抹了遍背心。茶壶里的蜜水尚有余温,恰好用来解渴润喉,她大口大口的饮下两杯才罢。滑进被窝里,她叹息一声:家里虽然困窘,但父亲却不曾在吃穿上亏待两个女儿。光看小姑娘那白净白润的脸庞就知道了。
    吐出一口浊气,苏锦觉得浑身轻松多了,手心也不再发烫。环视着简陋而整洁的房间,却不见小姑娘的人影。手边的枕头微凉,看来小姑娘起床有一会儿了。钉得死死的窗户外极为明亮,难道自己一觉睡到了次日?
    伸手在被子里胡乱摸了摸,拉出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里衣。苏锦猜想应该是细心的小姑娘放在被子里暖着,预备给自己替换的,便在被子里悉悉索索的忙乱一阵,手脚酸软前总算穿好了。
    大口大口的喘着气,苏锦轻拍着自己的胸口,压下翻涌起来的咳意。她不由埋怨这身体的差劲,穿衣服这么简单的活动,就能让自己累得像患上哮喘的老人。苏锦的手顿了顿,这小姑娘不会真有哮喘病吧?想到这里,心里一痛,引起重重的咳嗽。
    苏锦连忙用抽出左手捂着嘴,右手不断摸索着帕子。咳嗽不停时,她脑袋里还在想着,刚才不是我的情绪,莫非是这个身体留下的?越想气息越急,只觉得有只大手抓住自己的内脏,狠狠地揪了几圈,疼得她眼泪直冒,几欲自绝免受此等苦楚。
    颤抖着双手,打翻两个茶碗后,好不容易倒了半杯茶,憋着气快速给自己灌下,才慢慢止住咳嗽。视线飘到隐隐作痛的左手,才发现掌中捏着一块不规则形状的玉佩,手心被磨出了几道深深的红印子。
    但见玉佩颜色黑如夜空,中心处有几溜白色带状纹路,形状看起来好像……好像竹子!对,就是竹子的模样,竹节、竹竿、竹叶皆清晰可见。玉佩上系着红线编就的绳子,绳子有些老旧褪色,玉佩应该是锦儿常年佩戴之物。
    至于白色中糊着那团暗红色的脏物,应该是自己刚刚咳嗽出来的血液。苏锦捏着帕子想把玉佩擦拭干净,这毕竟是锦儿留下的遗物,当好生珍惜才是。谁知帕子还未触碰到玉佩,异状忽现!玉佩活像长了嘴巴般,迅速将血液吸收进去,然后墨色渐退,最后玉佩竟整个变为雪白色,并隐隐发出白色的光芒来。
    苏锦惊骇非常,迅速把玉佩抛在一边。这玉佩有古怪,竟然会吸人血!好吧,看过神话故事的人,都该知道这是最简单的宝物认主行为。苏锦抚着胸口平复激烈的心跳,心思电转,显然也朝这方面想了。老天爷果然是公平的,让她离开家人穿越到清朝,却送给她一个宝贝。只是不知这个玉佩有什么功用?
    刚想拾起玉佩探查一番,外面便传来靴子踩在雪地里的“咯吱”声。步子有些急切,转眼间便来到门外。苏锦猜想是小姑娘回家了,麻利的套上棉袄,省得她看见自己不爱惜身体又要伤心。
    小姑娘揉揉被刀子似的冷风刮得刺疼的脸蛋,跺跺脚除去靴子上的残雪,搓着手推开门,身子像条灵活的泥鳅般钻进来,又马上将门关上,以免冷气蔓延进屋。
    “姐姐,你去哪里了?”苏锦把炕桌上翻倒的茶杯扶起,冲了杯热水递给小姑娘。
    小姑娘比苏锦的真正年龄整整小了二十岁,苏锦原是对“姐姐”这个称呼有些膈应,但是一想到小姑娘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料,再高的心气儿也平了。
    小姑娘接过蜜水慢慢饮了,才道:“去了隔壁的刘大娘家。昨儿里她给咱们送了好些腌萝卜呢,我拿了些蜜枣去,她的孙子才两岁,正是吃爱零嘴的时候。”蜜枣本是买来给苏锦喝药后解苦味的。“刘大娘是个好人,干爹的丧礼也是她家帮着办妥的……”她倏地顿住话头,转而笑道:“今儿刘大娘给了我几个甘薯,说是沙土里种的,味道又糯又甜。咱们今儿晚上就吃甘薯粥,正好给你换换口味。”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中医学认为甘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甘薯应是刘大娘家储存着用来过冬的,却匀出几个送给她们两个孤女吃。刘大娘果然是个善心淳朴之人。
    苏锦感慨道:“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刘大娘的恩德,咱们姐妹谨记在心。”
    小姑娘点头表示赞同:“妹妹说的对,来日咱们姐妹过有了能力,一定得报答刘大娘。”说完闲话,又关心起苏锦的身体:“妹妹退热了么?”她打量着苏锦的脸蛋,并不伸手去摸。
    苏锦点头:“已经不热了,流了好多汗水,感觉轻松多了。”
    “那就好。”小姑娘松口气,“看来是药效发挥了。你等着,我去烧一锅滚热的水来。咱俩都好好洗个澡。洗去一身的霉运,日子会好起来的。”
    “嗯。”苏锦想了想,叫住欲出门的小姑娘,试探道:“姐姐有红线么?我的玉佩绳子断了,想找些来重新编织一根。”
    “有的。”小姑娘走到炕头的箱子里一阵翻找,拿出一团红线来,“本来是干爹买给咱们打络子玩的,你拿去用吧。”叹口气,嘱咐苏锦:“玉佩是干娘留给妹妹的最后一件东西,妹妹可要好好保管。家里再穷,也不能动它。”亲人的相继离世,竟让本该欢快度日的小姑娘,生出了几丝对生活的无奈与愁绪。
    那玉佩一看就不是凡品,没想到还真是祖传的宝贝。苏锦抿抿嘴,保证道:“姐姐放心,妹妹会珍藏娘亲留下的念想。”
    锦儿的娘亲葬在扬州,苏锦有心拜祭却不得成行。此时锦儿一家三口应该在天上团圆了吧?等自己身体好些,就去锦儿父亲坟前祭拜。毕竟自己强占了锦儿的身体,应该向锦儿的父母尽孝。以后若是有机会出宫,便把锦儿父亲的坟茔移回扬州,与她娘亲合葬。
    “妹妹知道就好。”小姑娘的杏眼也有几分湿润,“你在炕上歇着,姐姐去烧水。再生个火炉子,这样洗澡也不会冷了。”
    两姐妹欢快的洗了个热水澡,挨着身子靠在炕上。炕桌上摆着一碟子蜜饯,两人你喂我一颗,我喂你一颗,笑声远远的荡开去。这时候两人才有了些小姑娘的青春与活力。
    蜜饯很快吃完了。苏锦觉得蜜饯的甜味沁入心底,寒冬腊月间,暖意从脚上升到了头顶,竟熏得她眼眶湿润。
    苏锦头上披散的发丝直达腰部,光滑黑亮,散发着隐隐的竹清香,与她瘦削泛黄的脸庞十分不搭。小姑娘伸手捋了捋苏锦的黑发,见已经全干,说道:“锦儿快躺下吧,被子里暖和些,可别又着凉了。”
    “好。”苏锦点点头,把铜制的手炉子搁在炕桌上,方解开外面的袄子躺下。“姐姐,今儿是什么日子?我病了几天,都快睡糊涂了。”
    “妹妹也只有生病的时候才会糊涂了。”小姑娘取笑一句,又道:“今天是冬月十七日,快要到冬至节了。”说完,老气横秋的叹口气。
    听小姑娘这话的意思,锦儿平时是个精明的?苏锦故作羞赧的笑笑,眼珠子一转,问道:“姐姐可是在为这节气烦心?”
    都道冬至大如年,宫廷内外,朝中上下热闹纷繁。礼不下庶人。寻常百姓的庆贺自比不得宫廷的排场,却也有自己的过法儿。
    北方,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