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暖玉 作者:月染黄昏(晋江高人气vip2014.2.20正文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图纸附上的是两封信,一封写着庄晔亲启,怕是写信人都不知道,他的信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呈到淳佑帝的面前。信是冯木之写的,其意不过是希望能与冯画重聚,他愿意为朝廷效力。这对庄晔和淳佑帝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若是冯木之和冯画能够在一起研究,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说不得就会有更令人惊喜的新进展。而且有了冯木之的水车,淳佑帝的治国功绩,便又能更上一层楼了。

    另一封信却是写给冯画的,兄弟二人对视一眼,毫无愧疚之心地叫太监拆了信。冯木之写给冯画的信,比起写给庄晔的,自然是多了许多柔情。他当年和冯画理念不合,失踪离开,却是从西北去了江南。因心无挂碍,又无明确目的地,这一路,走走停停,便足足走了两年,期间更是见识了一场规模不大的干旱,粮食大大减产,当地百姓的日子过得便十分清苦,朝廷救济的粮食经过层层克扣,早已不剩多少。当地的百姓迫不得已,有门路的,便逃去了外地,或乞讨、或做工,只求能够活下去熬过这一次。也有的百姓,实在是养不起家里诸多的小孩,将孩子卖给了人牙子。当真是叫人不忍直视。这还只是一场规模不大的干旱,若是连年大旱,怕是要饿殍遍地了。

    也正因着如此,冯木之的心底便松动了许多,若能将大型水车造出来,造福百姓,比之他一个人的所谓的自由,不是更值得人期待和骄傲么?

    可冯木之一时也下不定决心,更不敢相信朝廷真的会容得下他们夫妻将这般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来做,所以依然带着点浑噩,朝江南行去。

    江南乃富庶之地,鱼米之乡,他在江南的那几年,倒是没有瞧见发生旱灾,故而心底也产生过动摇。直到冯画设计建造的军船投入军队水师使用,冯木之虽没亲眼见过,却也知晓这军船的建造中,必然少不得冯画的功劳,而他也知晓冯画刚烈的性子,若是被逼迫的,这军船便决计不会诞生,他终于也相信朝廷不是要将他们夫妻骗去灭口,免除后患。

    终于在冯木之打定主意北上京城找冯画的时候,却突然染了病,病重非常,差点不治,后来却是被金陵薛家家主薛筠所救,便留在了薛家养病,与薛筠也生了几分交情。

    这次他本欲告别薛筠北上,却恰逢薛筠似乎遇到了难题,在得知他北上是要献计朝廷建造水车防治干旱,顿时便提出要帮他递图纸。

    冯木之明白薛筠也是想利用他,却想着毕竟欠他救命之恩,且这样也好,毕竟他贸然求见诚恪亲王,还不知道能不能见到庄晔呢。

    冯木之写给冯画的信里,对他这几年的经历是写得很是详细,此外便是他对于冯画的思念之情,写得也是颇为深刻。

    淳佑帝看过冯木之的信没有什么问题,便又叫太监将其重新封合。

    庄晔却是摸着下巴想,想不到那个几年前看来十分木讷的冯木之,说起情话来,倒是一套一套的,或许,他也该学着点儿?


第40章

    淳佑帝见庄晔走神,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庄晔耸肩;凑过去和淳佑帝一起看起匣子里的其他东西来。

    压在图纸下面的;是厚厚的一沓银票、地契、店铺房契等物,总价值几乎超出一百万两,这对身为一个王朝皇帝的淳佑帝来说;自然算不得多,但是这相当于意外收入的一笔钱财,对于正想大展拳脚治国治世却受制于国库不丰的淳佑帝来说,或许可以算得上是天降横财?

    薛筠的事情,淳佑帝也不是半点不知端倪。淳佑帝登基之前,自己不能有丝毫惹眼的动作,却仍借着庄晔的手;在江南部下了暗探,尤其关注的便是甄家。

    甄家在江南,那简直就像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薛家和其有所联系,甚至于曾给甄家——也相当于是给忠善亲王庄晟——为数不少的钱财贿赂,变相地助长了庄晟夺嫡的势力。对于淳佑帝来说,薛筠此举,自然是饶不得的,他也正想着迟早要收拾了薛家。

    不过薛筠此人,倒还算有几分眼色,自从淳佑帝登基之后,就逐渐地斩断了和甄家的联系,为此还被甄家下了好几次的绊子,损失不少。不仅如此,甄家还派了人暗杀过薛筠,不过没有得手。这些事情,淳佑帝通过暗探,也已知晓,所以便看着薛家和甄家狗咬狗,暂时没有动静。

    如今薛筠接着冯木之的事情递来了投名状,淳佑帝也没有不接的道理。

    再看薛筠随匣子附上的信件时,淳佑帝便保持了几分好心情。薛筠所书,自然不过是官面文章,说自家是被甄家胁迫,不得已才提供的贿赂,不过在他意识到甄家有心助三皇子夺嫡后,便不再向甄家提供银两了,因此而被甄家迫害,生命饱受威胁。为此他一直觉得颇为煎熬:一面是君臣大义,一面却又担心遭到甄家报复而不敢揭发他们。但终究是抵不过对皇上的忠诚之心,决议向淳佑帝认错悔罪——不求淳佑帝原谅他的过错,但求不祸及子女家人便于心足矣。随信附上的银票、地契、店铺房契等物,是薛家上缴国库之用,也是为他犯下的过错赎罪。

    淳佑帝看过信,冷笑一声,薛筠所言是真是假,他倒是已经不那么在意了,若是他没有猜错,看薛筠信中的意思,怕是会选择自杀以谢罪的。若是可以做出薛筠被甄家所害的假象,那些为庄晟效力的人,说不得就会人心浮动了,对庄晟也是个打击。如此一来,薛筠曾经是否真的倒向过甄家,倒向过三皇子庄晟,看在薛筠“及时悔悟”、且上缴国库这许多财产的份上,便也没有那么叫人愤怒了。

    薛筠一死,薛家便只剩下孤儿寡母三人,能否保下薛家剩下的百万家私还犹未可知,且看薛筠信中所言,自然会约束他们不再和甄家有过多牵扯。若是如此,淳佑帝又何必做个赶尽杀绝之人?当然,若是薛家孤儿寡母拎不清楚,仍和甄家来往,那他也是不介意将甄家剩余的资财纳入国库所有的。

    淳佑帝和庄晔计议已定,便连夜派了暗探往江南薛家而去,一为接冯木之入京,其二就是为了让薛筠的死像甄家所为。

    薛家母女在贾府又住了几日,终于忍不住打点行装赶回金陵去,却在半路上,就接到了薛筠的死讯,薛姨妈当场便晕了过去。

    当母女俩哭哭啼啼地回到金陵的时候,薛筠的灵堂已经在甄家的帮助下,由薛筠长子薛蟠布置妥当了。

    甄家来得太快太巧,让很多有心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薛筠之死本就突然且蹊跷,甄家存有不小的嫌疑,偏生他们在江南顺遂得太久,自觉此时与他们无关,又觊觎薛家万贯家私,便急匆匆地上门来“帮忙”了。

    便是隐在暗处的暗探,也不由得感叹甄家人的短视愚蠢,不过这却叫他们的计划进行得分外顺利,回京之后又能请赏了。

    薛家母女得知薛筠的噩耗,又连夜赶路,早已经是疲惫不堪,见甄家人帮忙将薛筠的后世料理得妥帖,心下也是感激的,一时之间倒是没有想到什么疑惑的地方。

    薛姨妈尤其知晓甄家有人在,对她们母子三人是多么重要的依仗,薛筠一死,薛家宗族的其他人,怕是无一不想来分他们家的家私的,他们孤儿寡母的,只怕斗不过他们。而有了甄家人在场,想必族人们也不至于太过分。

    薛姨妈所料倒是没错,甄家人确实震慑住了薛氏其他的族人,但是甄家人本身就是一匹喂不熟的饿狼,又早对薛筠不满,如今所图不仅仅是想要从薛家孤儿寡母身上刮下一层油,甚至是想要扒皮抽骨的。

    直到这时,他们才意识到,与其拿大半的家财填进甄家,还不如拿出一半家财分给族人,还能落个好,偏生他们早已经是引狼入室,如今也奈何不得甄家人。薛姨妈在看了薛筠叫薛蟠藏起的留给她的信后,心底越发觉得后悔,这甄家才是害得他们家破人亡的凶手,他们却报不得仇。

    薛筠去世的消息,自然也是送了信去京城的,王家和贾家都相继派了人过来,可在这江南,他们一时半会儿还真拿甄家无法。王家如今的家主是王子腾,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兄长,如今在忠敏亲王庄晞的府上任长史,正三品的官职儿,而且还十分受庄晞重用。

    庄晞是个不问时事的性子,平日里与兄弟之间也没什么相争的,倒是难得的平和,便是淳佑帝,也十分看重他的办事能力,是除了庄晔之外,昔日皇子之中最受淳佑帝重用的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