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61:太空漫游 [英] 阿瑟·克拉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呢,花费小得很。
  他挺走运,两小时三十七分钟,检索就完成了,停在第21456项条目。只看标题就足够了。
  保罗激动得说话都走调了,他把命令重复了一次,应答机才打印出拷贝。
  这篇文章发表于1981年的《自然》杂志。五年后才他出生!
  当他扫过第一页,他就知道,外甥完全正确,而且也明白了奇迹是怎样发生的。
  当时,负责这一本历经八十年的杂志的编辑一定很有幽默感。一篇讨论外行星内核的文章是不会引起普通读者注意的,这一篇却有一个极不寻常的标题。他的应答机本可以立刻告诉他,那出自一首毫不相干的著名歌曲。不管怎样,保罗·克鲁格从未听说过“甲壳虫乐队”以及他们那些梦幻传奇。 


 第二部 黑雪谷 第十五章 汇合
 
  哈雷彗星太近了,根本看不到。相比之下,地球上的观众却能欣赏到整个长达五千万公里的彗尾,与彗星轨道成九十度,好像一面旗幡在太阳狂风中猎猎飘扬。
  汇合的那天,海伍德·弗洛伊德睡不太安稳,很早就起来了。他不常做梦,至少不大能记得梦境。不用问,几个钟头以后的汇合太让人激动了。卡罗琳发来的一条消息也让他有点不安。克里斯最近又不知上哪儿了。他简略地回电说,尽管他帮着克里斯在“寰宇号”的姊妹船“宇宙号”上谋到一个差使,他连说声“谢谢”都嫌麻烦。也许,他干腻了往返地月的工作,又到其他什么地方找刺激去了。
  “照样地,”弗洛伊德继续说,“得等到他想起我们的时候才知道。”
  一吃完早饭,全体旅客和考察队员就被集合起来听候史密斯船长训话。这对科学家们当然多余,然而不用担心他们淘气。
  主显示屏上奇异的景观保证是非常吸引人的。“寰宇号”更像是飞进了一片星云,而不是靠近一个彗星。整个天空白雾蒙蒙。从一个中心向外散开,到处是斑驳的黑点和荧光带,以及明亮的喷气流。在这个放大率下,彗核只是一个很难辨认的黑斑。但毫无疑问,那就是周围这些景观的源泉。
  “三小时以后,我们将停车,”船长说。
  “那时,我们距彗核仅一千公里,相对速率基本为零。我们将进行最后观测,以核实着陆点。
  “十二点整,我们完全失重。之前,将检查你们的船舱以保证每件物品正确固定。情况与转向一样,不过,到下一次恢复重力,这得持续三天而不是两个小时。
  “哈雷的引力?得了吧,不到每平方秒一厘米,只及地球的千分之一。要等很久你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物体下落一米要花上十五秒呢。  “为安全起见,在汇合与着陆期间,我希望你们都留在观光厅,系好安全带。你们这里的看到的风景最好了,而且,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一小时。我们只作些许校正,不过各个方向都有推力,所以会引起轻微不适感。”
  船长的意思是,晕船——大家认为这个词在“寰宇号”上是禁忌的。还是可以注意到,许多只手伸向坐垫下面的包,好像检查那个塑料袋是否备好,以防不测。
  随着放大倍数提高,屏幕上的图像也在扩大。有一会儿,弗洛伊德觉得更像坐在一架飞机上,正穿过云彩下降,几乎忘了这是一艘正在逼近最著名的彗星的太空船。彗核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不再只是一个黑点,而是显出不规则的椭圆形——一个凹凸不平的小小岛屿,正飘流在宇宙的海洋里,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世界。还是没有任何尺度的感觉。但弗洛伊德知道,展现在他面前的这个世界的直径还不到十公里。他想象着自己注视月球的感受。但月球的边缘可没有这么模糊的,那儿也没有两条如此强大的蒸汽流自表面喷出。
  “天哪!”米哈伊洛维奇嚷道,“那是什么?”他指着彗核的下沿,正好在明暗分界线的内侧。
  难以置信,也绝无可能的,彗星的夜界有一处亮光以完美的节奏在闪烁:明,暗,明,暗,间隔大约两三秒。
  威利斯博士干咳一声。这是他的专利,表示“我能向你解释,一句顶一万句”。
  不过史密斯船长抢在他前头。“要让你失望了,米哈伊洛维奇先生。那是‘采样探测器二号’的讯号。在那儿都有一个月了,等着我们来回收呢。”
  “多没意思啊,我还当什么人,或者什么东西在欢迎我们哪。”
  “我看是没这么好运气的。在这里要全靠咱们自个儿。那个讯号就是我们要着陆的地方,靠近哈雷的南极,而且此刻是处于完全黑暗的。这样对我们的生命维持系统比较好。阳光直射的一边,温度比沸点要高得多,有120度呢。”
  “难怪这颗彗星要趾高气扬了,”迪米特里倒是一点都没觉得害臊。“那些喷气流看上去不怀好意。你肯定这么冲过去没有危险吗?”
  “这就是在夜界着陆的又一原因,那里无任何活跃迹象。好吧,请原谅,我必须返回舰桥。这可是我第一次在一个新天地着陆,恐怕再也没有其他机会了。”
  安安静静地,史密斯船长的听众们渐渐散去。
  屏幕上的图像恢复正常大小,彗核再次缩成一个难以辨认的黑点。不过几分钟时间,它好像稍微长大了一些,而且不是假象。
  距汇合不到四小时,飞船仍然以五万公里的时速向着彗星猛冲。戏演到这当口,要是主发动机出点什么毛病的话,很可以撞出一个环形山的,比哈雷彗星现有的还要壮观得多。 


 第十六章 着陆
 
  和史密斯船长预料的一样,着陆过程没意思透了。根本无法察觉“寰宇号”触地的那一瞬间。
  整整一分钟之后,旅客们才知道降落成功,发出一阵迟到的欢呼。
  船停靠在山沟的一端。环绕四周的是不到一百米高的小山包。谁要是指望看到月球风景可就大大失望了。这里没有任何月球上那样平缓柔和的山坡,也没有几十亿年间形成的砂蚀地貌。这里的一切地貌形成绝不会早于一千年前,比金字塔还年轻。太阳的烈火下,每次哈雷彗星绕过它都会改头换面,变得更苗条一点。在1986年通过近日点以后,彗核的形状已经略略地改变了。
  不管维克多·威利斯怎样厚颜无耻地滥用隐喻法,他的这个说法还是不错的:“‘花生’变成了蜂腰。”
  的确有迹象表明,经过几次环绕太阳,哈雷大致上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比拉彗星就是这样的。1846年的天文学家们很惊奇了一阵。虽然重力基本为零,它对陌生人们着陆还是有用的。四面的构造密如蛛网,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石柱。这样的地形在月球上保存不了几分钟。
  尽管史密斯船长选择在极夜处降落,而且距炽热的阳光足有五公里,天空还是一片通明。环绕彗星的气体和尘埃形成明亮的光晕,很象是飞舞在南极冰原上空的极光,足以照耀这个地区。如果这还不够,曜星也足以充作数百个满月。
  虽然早知道这里色彩单调,人们依然很失望:“寰宇号”就象是停在一处露天煤矿。实际上,这倒是一个恰当的类比。因为漆黑的四周遍布碳或者碳化合物,与冰雪夹杂在一起。
  史密斯船长慢慢地爬过密封舱,按照职责首先离船。落地时间难熬地长,尽管那只在两米以下。他捧起地面上一堆粉末,放在手套里仔细察看。船上的众人都焦急地等待着那将被载入史册的发言。
  “看上去象胡椒末和盐末,”船长说道。“用它化成的水来种庄稼肯定很棒。”
  根据任务计划,他们将在南极待一个“哈雷日”,十五小时。然后,如果不出差错,向着那不大好找的赤道处移十公里,并花一昼夜研究那里的一个喷泉。
  首席科学家彭特利尔一点都没有浪费时间。他立刻率领一名同事坐上双人雪橇,循着讯号赶往久候在那里的探测器。不到一小时,他们就背着包好的彗星样品回来了,骄傲地展示它熬过的酷寒。
  与此同时,其他小组在山谷里松脆的冰壳上打好桩,然后拉上了密密麻麻的缆索。这些不只用来连接船上的无数设备,更使得离船活动容易得多。人们不必使用笨重的野外行动装具就可以勘探这一地区。只需要在缆索上系一条皮带,顺着它交替爬行就可以了。比起野外行动装具的操作,这更有意思些。前者简直就是一艘无所不包的单人宇宙飞船。
  旅客们好奇地观望着这一切,倾听着无线电联络,都想分享发现的乐趣。
  十二个钟头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