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后全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他突然对贵妃说:“我想让太子监国,我要亲自率部队征讨安禄山这个畜牲!这个杂胡!我要亲手割下他的首级!”安禄山的叛乱对玄宗的打击太沉重了。

对玄宗的打算贵妃立即表示赞同。然而得知这一消息的杨家人却惊慌了起来。杨国忠立即谒见贵妃,请求贵妃设法阻止皇帝亲征。他说太子一旦监国,我们杨家倒霉的日子就来了。接着虢国夫人和韩国夫人也来了,秦国夫人已在年前死去。骄纵的虢国夫人直言不讳:

“我们依靠贵妃您才有了今天这种挥金如土、婢女如云的豪华生活,现在如果陛下亲征,太子监国,我们杨家满门都会丧失性命。难道贵妃忘了吗,我们可是一直在同东宫作对啊!”

对虢国夫人,贵妃素无好感,这位淫荡的姐姐曾令她大为生气。听了她的话,太子那阴森的眼睛立即出现在贵妃的脑海里,但她还是冷冷地说道:“凡事总得有个结局,我们杨家的美梦也该醒了。”

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建国,自号大燕国皇帝,改年号圣武,正式建立起与玄宗分庭抗礼的政权。消息传到长安,玄宗大怒,这个杂胡居然也敢称皇帝,还改了年号,真恨不得亲手杀了他。

四月份,安禄山的后方兴起了许多义军,规模小的也有万余人,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郭子仪和李光弼的部队,到处袭击安禄山的部队,收复了一些失地,一些投降的州郡纷纷反正,潼关的守军还击败了安禄山的一次进攻。接着又有消息传来,安禄山病重,目不能视,这使长安的部分官员认为安禄山已不足畏,收复洛阳的时机已到,请求玄宗下令让哥舒翰立即出兵收复洛阳。

派往潼关督促哥舒翰出兵的使者很快回来了,他带回了将军的一个奏折:“安禄山的军队远道而来,他们善长于速战速决,而我军全系新募兵员,应该凭险固守,以待各地勤王之师。因此进攻事宜还望延缓时日。”老将军的分析颇有见解,这使玄宗犹豫。可是一份意外的奏折却使玄宗大惊失色;握有二十万大军的哥舒翰一旦谋反,挥戈西指,唐朝的命运将会怎样?这使玄宗害怕,一个安禄山已使他焦头烂额,若是再加上个哥舒翰情形会更糟,于是不顾哥舒翰的反对,诏令哥舒翰立即出兵收复东京。

六月十日,哥舒翰的20万大军从潼关出发,在灵宝县酉原同安禄山的劲旅崔乾祐部相遇,展开了决战。在军队数量上,哥舒翰占绝对优势,但是他的部队大部分是新募兵员,战斗力不强,以一支乌合之众迎战骁勇善战的崔乾祐部,其战局可想而知。双方刚一交战,官军即全线崩溃,安军乘胜追杀。哥舒翰虽拼死力战未能挽回败局,官军死伤大半,哥舒翰被俘,潼关失守。

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人们还不相信,20万大军一天就溃败了是不可能的,然而六月十一日傍晚,长安城没有看到平安火。所谓的平安火是指从潼关到长安每隔20里所设一烽火台的战时紧急报信系统,每天傍晚有专人点火报告平安,自东往西很快就会传到长安,平安火不见,说明形势危急,长安城内一片惊慌。

宰相杨国忠召集紧急朝议。潼关一失,长安已无险可守,安禄山的部队很快会到达长安,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事。朝议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次日,杨国忠入宫,商量皇帝西狩的具体问题,皇帝出逃的准备工作正在秘密进行,龙武军陈玄礼部被告知做这次出行的护卫。这一天在慌乱中度过。傍晚,皇帝从兴庆宫移往大明宫。

大乱以来,杨贵妃一直在惊恐和不安中度日。今晚她和玄宗一起移住大明宫,打发走过来探听消息的虢国夫人等,安定下侍女们,她胡乱地和衣睡下。

六月十三日早晨天还不亮,贵妃就起床了,对镜梳妆,不由地发出一声哀叹。入宫16年了,容颜未衰,摸一摸脸颊仍然是那么光滑丰满,富有弹性,纤细的十指也仍是那般白嫩,长安的妇人谁不嫉妒自己的娇容,天下的父母们谁不羡慕杨家的风华。宫城中留下自己多少欢声笑语,如今却要离开这豪华的皇宫到遥远的蜀地去,不知何时再能回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大唐天子李隆基带着杨贵妃、高力士及一批皇子皇妃出了延秋门,踏上了逃难的路途。跟随去蜀的有太子李亨,宰相杨国忠等臣僚及充当护卫的龙武将军陈玄礼率领的龙武军。虢国夫人等杨氏一门已于昨晚出城。

逃难的皇室家族渡过渭水,到达咸阳的望圣驿时太阳已经老高了,吃了点早饭,稍事休息,又继续赶路。半夜到达金城。匆忙用过早饭,一行人继续西行,茫茫的大平原一望无垠,骄阳似火,酷热难当,逃难的人们行进极为缓慢。负责殿后的是太子李亨的人马,启程不久,东宫宦官李辅国来到太子李亨面前,转达了龙武将军陈玄礼的话:他以为国家遭此大难完全是杨国忠骄横跋扈所引起,请杀死杨国忠以谢天下。紧张的气氛骤然笼罩着这支队伍,只是坐在车中的玄宗和贵妃一无所知。

队伍到达马嵬驿站时正是吃晚饭的时候,陈玄礼的近卫军四处游荡,一场阴谋正在酝酿中。为了安置随行的官员和各国使者,杨国忠忙得满头大汗,当他正要返回临时设置的宰相办公处时,20多个吐蕃使者拦住了杨国忠,请求宰相拨给粮食解决晚饭问题,看到这一情形的陈玄礼部下立即高喊:“宰相与胡虏谋反!”呐喊的士兵举起刀剑追向杨国忠,他还没跑出多远就被蜂拥而上的士兵乱刀杀死。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及韩国夫人等同时丧命。

正在驿亭中吃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听到外面的叫嚣声耸然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紧紧攫住了贵妃的心。有人报告:宰相杨国忠已被叛乱的龙武军杀死。皇帝闻言大吃一惊,容不得他多想,叛乱的士兵已围住了驿馆,龙武将军陈玄礼大声说:

“宰相杨国忠谋反已被臣等杀死,然而祸根却还留在宫中,请陛下割爱正法!”

玄宗舍不得心爱的杨贵妃,掩面而泣,陈玄礼所指他当然明白,可是士兵聚集不动,满脸杀气,形势非常紧迫。“陛下,”高力士急促地说:“贵妃确实是无罪的,可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贵妃还在宫中,将士们怎能安心?请陛下想一想,将士心安陛下才能身安!”

早已听到外面情况的杨贵妃明白自己决无可能逃脱劫难,她含泪向皇帝长辞:

“愿陛下珍重圣体,平安到蜀,妾死九泉亦当瞑目!”

看着心爱的杨贵妃,玄宗泪落如雨,但是高力士说得对,只有将士们安心,自己的皇位才能安稳。他掩面挥了挥手,对高力士说道:

“把贵妃引到佛堂那边去吧,莫用刀剑!”

年仅38岁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的杨贵妃在马嵬驿佛堂前的梨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权倾天下的杨氏一门在各地被同时扫荡。

杨贵妃死后,玄宗命人将其就地葬于马嵬坡。此墓冢封土传说可以润肤,故游人有好奇取土者。

第二百章 江采苹唐玄宗李隆基爱妃

姓名:姓江,名采苹,小名阿珍

籍贯:闽中

婚配:唐玄宗李隆基

封号:梅妃

梅妃,闽地饱读诗书开明秀才、儒医江仲逊之女。其容貌秀美,慧敏能文,通诸子百家,擅琴棋书画。唐开元中被选入宫,受玄宗宠爱。因其酷爱梅花,被玄宗赐名为“梅妃”。

梅之高洁让江采苹陶醉。其父深解女儿脱俗超凡的精神世界,故不惜钱财,在各地寻找买回多种梅树,精心种植在自家院里院外,以熏染、满足女儿的生性需要。就是这院里院外、房前屋后的棵棵梅树,润育着她的心灵、陶冶着她的情操,涤荡着她的胸怀,不断拓展着她的睿智与视野。采苹聪颖过人,她不仅6岁能文,9岁能诗,13岁即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并脱俗超人地写出了《梅亭》、《萧兰》等八篇赋文,又能歌善舞,工于吹笛,对琴、棋、书、画样样都通,成了南国一位才色双全的著名杰女。

时深受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重用、玄宗的心腹宦官高力士,奉命到全国各地秘密选美,后终在山清水秀、富贵温润的闽中莆田,找到了一位聪颖雅秀、性情温婉、知书达理、多才多艺的南国绝色美女江采苹,然后以当今皇上唐玄宗特使身份说明情况,遂赐江家以重礼,携采苹速回京师。

高力士携江采苹于梅花盛开时节回到长安。因采苹喜梅,又人如梅花,故特意在长安的梅林中设下酒宴,玄宗在春风微拂、花香宜人的梅林中步入宴席,当南国绝色少女江采苹映入玄宗眼帘时,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