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座椅是软绒的,旁边有个小型吧台,供应各种饮料点心。累了,可以开启音障,放下光帘,摆平软绒座椅,启动虚拟实境,安心入梦。
在核心外围,向西计有六层座席,呈弧形向上延伸,供人民参与会议。每层可以分别开放,总共有三千个座位。自从第一场开幕式后,就再也没有坐满过。
在靠东扇形一带,有八个专用的小型会议室,也是形同虚设。议士们相当满意于在家中举行的虚拟实境会议,久而久之,连来议会都觉得太辛苦了。
至于人类议会的工作职能,说得露骨一点,议士不过是种职位,是沿习人类社会发展模式,遗留下来的一种畸形现象。不错,时代是进步了,这并不代表人的人格完善了。知识是增加了,而人的智慧却每下愈况,连一般的加减乘除都不会了。
为了提高议士们的出席率,前一届议长摩瑞先生想出一个主意,他要求当局提高议士们的兴奋激素。每当人的兴奋激素上升时,就会对任何新奇的变化产生兴趣。一旦兴趣高涨,就会坐立不安,而议会中大小议程堆积如山,不怕议士们没有事做。
不料这一招效果也不尽理想,倒不是兴奋激素失效,而是议士们兴趣太广了。只要一出家门,他们就像好奇的小猫,不论碰到什么,都要尽兴地捉弄一番。忙这弄那的,每每会议已经开完了,几位大爷还没有走到大门。几天前年劭位尊的贤能长者摩默哈.耶什,受邀前来议会参观,便发生了类似的糗事。
摩默哈是印度教首席教主,年纪已有一百二十三岁,传说他是湿婆最后一位继承人。他对印度教最大的贡献,是以四十多年的时间,苦口婆心地说服分崩离析、四分五裂的各个教派归队,终于在本世纪初重新整合,成为一个拥有八亿名信众的宗教团体。尊崇他的人视他为真神,即令否定他的,也不能不承认他确实具有莫大的法力神通。
印度教是在四世纪时由婆罗门教演化而来,当时的婆罗门教在经历了佛教及耆那教的冲击后,受到笈多王朝君主的大力支持。此时婆罗门教的法规《摩奴法典》,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都已完成,但它又更进一步吸收了印度民间各种偶像崇拜。名义上虽仍称为婆罗门教,事实上已经有了极大的转变,被认为是新婆罗门教。是以,兼信婆罗门教、旧教者,便以印度教自称,而且由此又分化出许多不同的流派。
到了八世纪,印度的佛教沦于密宗,渐渐式微。彼时出现了商羯罗、罗摩努阇等伟大的思想家,使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理论更臻完善。密宗虽属佛教,却大量吸收印度教的宗教成分,逐步被彼同化。如此,印度教方确立其地位。
印度教最大的特色是教义具极端的对立性,既强调纵欲享乐,又崇拜禁欲苦修。正因如此,教派之多与其所信奉的神只之量难分轩轾。主要的流派有毗湿奴派、虔诚派、罗摩派、黑天派、湿婆派、三相湿婆派、性力派、右道性力派、左道性力派等。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在基督文明的影响下,又有了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梵社、雅利安社、罗摩克里希那教会等。
若论信徒人数,印度教堪称举世第五(在本世纪依序为:佛教、基督及天主教、回教、道教、印度教),但是一离开印度本土,信徒就屈指可数(道教亦仅流传在汉人中,其信众约有十余亿,但常与佛教重叠)。是以有人认为,与其说印度教是一种宗教,倒不如说是一种历史与原始神话的崇拜。不论如何,新时代强调精神思想,一个号称拥有八亿信徒的教会,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摩默哈参观人类议会,原来只是例行公事,以彰显新时代的功德成就。只缘前次天主教教宗若纳多一世来访时随从过多(约有三千位,仅枢机主教就有八十位),以至于人类议会的迎宾会变成了天主教枢机主教会议了。
这件事颇受识者非议,故在一些人的折冲下,又经过多次影音会议讨论,摩默哈为了表示对人类议会的尊重,决定轻车简从,只带了三位尊者。一位是竺佛朔,他专精《吠陀经》;一位叫迦毗罗,是《森林书》的权威。另一位耶阇纳瓦是国际知名的哲学家,他对《奥义书》可说是了若指掌。
按照议会常规,宗教领袖来访,议长必须亲自接待。本届议长史都华.克里士是纽西兰一位着名的地质学家,他在世纪初发表了一篇〈地质异变与地球年龄的关系〉,受到科学界一致的推崇。后来他致力于濒临绝种动物的拯救活动,成绩斐然,在知识界的大力推荐下,被选为议士,并被推上议长宝座。
克里士最为人乐道的往事,是成功地挽救了位于巴西西北部,亚马逊流域中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那是在二○一一年,正值南北美洲在彼此贸易杯葛下,面临本世纪第二次经济萧条危机。巴西十余家最具盛名的开发公司,发行股票,拟集资四千亿美金,准备全力发展亚马逊,以振兴国内的工业。
克里士知道这是一场重要的战争,如果输了,人类将面临生态浩劫。而想要赢得战役,首先得顾及巴西国家经济的发展,还要通过巴西人民自觉这一关。
在深思熟虑之后,克里士首先说服了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共同参加,这个举动却使得美国几个活跃的生态组织袖手旁观。他在一个秘密基地中,与中国多媒体专家合作,摄制了订名为《雨林的热泪》一系列的电视影集。
这部影集运用极先进的多媒体技巧,有立体的声光效果,让人觉得身历实境。内容更是感人至深,每一集都有一个大自然与人的故事。有的是悲惨的现实,有的是温馨的神话,也有剧烈火爆的利益冲突,更多的则是从方方面面阐释,人不能只顾眼前的短利,一旦破坏了地球上最后、最宝贵的一片雨林,人类在未来将要付出所有的幸福!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部影集同时在全球发行,以八十七种语言发音!更不可思议的是,同一部片子,却有老年、中年、青少年及儿童四种版本!老年版重视亲情与智慧;中年版强调策略与方针;青少年版完全由知识及观念下手;儿童片则充满了轻灵的童趣,以及同情弱小的襟怀。
总而言之,这部影集在全世界同步推出以后,立即获得潮涌般的佳评。不仅巴西人民发出了怒吼,全世界人民都奋起声讨。不到一个月,在各界的杯葛下,开发公司上市的股票暴跌了百分之九十九,统统破产!
为了迎接摩默哈,克里士服食了一点兴奋激素,并特别恶补了有关印度教的一些资料,他发现《奥义书》中有世界本源的理论,很合乎他向往的生态说。他也对书中歌唱般的一些咒语经文,感到十分的好奇。他一遍一遍地念着,不知不觉间,居然能将一些简单的经句背诵出来。
他一边思索印度人的宇宙观,口中喃喃念着咒语经文,一边驾着气垫车,直奔议会大门。最令他感兴趣的是,显然在一千多年以前,印度人就已认识到宇宙的系统结构了,怎么后来又停滞了呢?
一只玄冠金尾猴从走道边冲出来,这是克里士当年拯救的绝种动物之一。由于受到当时技术的限制,只能采用基因技术培殖,小金尾猴完全丧失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本能,只能集中养殖在保护区内。
克里士一惊,怎么有人在议会中豢养金尾猴?
“是谁在这里养金尾猴?”克里士大喝。
当局在他耳朵中说:“这里没有人养金尾猴。”
克里士再注目一看,哪里是什么金尾猴!不过是团黄色的烟雾。“那是什么?怎么会有一团雾?”
“没有雾,至少我们没有侦测到!”
克里士突然发现,自己精神过于旺盛,感官特别敏锐,所以幻象连连:“怎么搞的?快给我查一查,为什么我看到满天的颜色在飞舞?”
当局回说:“是的,在这方圆一里内磁力线异常,加上您肾上腺素超过标准单位,所以能看到一些奇特的现象。”
克里士急着说:“快点给我治疗,贵宾马上就要来了。”
当局说:“是的,摩默哈教主在广场前面休息。”
正说着,走道上无端旋起一阵风,地面突然变成一片汪洋,薄雾向外展开,极目望去,四下茫茫,克里士发现自己站在一只小舢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