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浪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病。    
  中医把“疾病”视作一种“现象”,为生理暂时失衡的状态。事实上身体并不“知道”什么是病,却有一套维持“正常”的机制。这个机制是以气色、血液为介面,通过固定的路线,要在几秒钟以内,抵达身体每一个部位。而每一种机体或器官,会与经过的气、血交换一些物质。生理之正常与否,可以由气、血现象观察出来。诊治的方式,则为调和失衡之因,设法使其机能恢复正常。    
  “脏”是指机构功能“藏”于体内者,属阴,有五种,是心、肝、脾、肺、肾,以调适内在气血。腑为“肉之府”,以“通”于外,属阳,有六种,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负责输入营养、输出废料及其间的处理。    
  “经络”是生理讯息的传输通道,透过组织的结构性完成。所谓结构性,又分先天的遗传性及后天的习惯性。先天是源于卵细胞分裂之“同质性”功能(见后);后天则藉肢体在成长或运动时,基于生理习惯,所形成的最有效率的记忆途径。    
  “精”乃生命之源,或来自父母,或来自食物;“气”是生存之本,有物质之气,也有功能之气,以及刺激讯号之生化电气;“血”为生存之系,携带各种物质,经由血管传输全身,成为各单位细胞与整体沟通协调之关键;“液”系生态之基,有润滑、消化、杀菌、调节、讯号及运输等各种功能。    
  此外,人体尚有神经系统,专司传递刺激感觉,用者是主观的个体。然而生理是客观的系统,感觉如何并不重要,生命的维持才是关键。西方人体生理学以为明了神经系统,就能够理解生命的奥秘,实为谬见。    
  生命的维持与主观没有一点关联,否则个体一旦失去生存的意志,随时就可以主动的关闭生命系统,这样一来,生命就难以延续。更进一步,生命兼具了物质与精神双重性质,物质生命体的机构必须在精神的协调下,才能发挥生命的全部机能。    
  有无数案例,证明一些绝症的患者,往往在群医束手的情况下,或因宗教信仰,或因温情,甚至是偏方而得以痊愈。只是人们昧于对精神现象的认识,兼以受到“假科学”信奉者的排斥,以致真相不明(当然,由于智慧不兴,致假的居多)。    
  比如说,遗传基因是物质性的,但遗传行为就完全找不到任何物质基础。科学家长期大量地观察动物行为,发现成鸟在交配之初就“知道”要筑巢。鸟类是怎么知道的?又如何选择“安全”的位置?何种材料最为“理想”?应该“采用”何种建筑“方式”?怎么去“判断”巢已“完成”?这一连串的问题,与物质结构完全无关。    
  然而,一只人类认为不具“智能”的小鸟所筑的巢,往往要比人编的更为精巧。人们推说那是“本能”,却不知道本能藏在哪里?就算扯出遗传基因、大脑神经,也编造不出任何能让自己信服、能编织鸟巢的理由来。    
  唯一可以解释的方式,便是人必须先行承认,宇宙能量具备两种形式,其中“物质”是体,是具体的、静态的形色质状;“精神”是用,是抽象的、动态的连续变化。精神的变化是本存的,但因人的感官作用建立在物质的形体变化上,必须先有物质结构的介面,藉以观察能量变化,从而得到认知。    
  在生命法则上,生存是独立于人之意志与认知的系统。故五脏六腑、精气血液,外加四肢五官、骨肉毛肤,都必须协调自律。这套系统经过亿万年的调适,早已成为一种抽象的网络。再经过先贤长时期的追踪、研究,整理成为“经络”学。    
  “经络”是经与络构成的一个网络系统,“经”贯上下,“络”交错于各经之间。经有十二种经脉,分为阴阳及手足两类,其下各有三组。每组各联一脏腑,并以之命名。经脉有其运行的方向,可以作为生理治疗的依据。其方向是,手阴经由胸至手,手阳经由手至头,足阳经由头至足,足阴经由足至腹。    
  不仅如此,经脉还能前后衔接,自成循环,其顺序如下: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经络的分布是阴阳相对,阴经在四肢内侧以及腹部,阳经则在外侧及头部。对身体部位而言,头为诸阳之会(阳主动,人以头部为动之始),故少阳在头之侧(少者侧立于长者之旁者),阳明在面部(面主视故明),足太阳在头后及顶部(足之功于顶天立地),手太阳在颊及颧部(颊、颧为人脸之用,手及人之用也),且皆为外表。在内层组织中,手少阴及足厥阴经上行入目后两者相连(是谓之阴也)。    
  五脏又与五官及经络相连,相互影响,诸如:    
  心主血脉,开窍于舌。手少阴心经,合手太阳小肠经。    
  肺主气,开窍于鼻。手太阴肺经,合手阳明大肠经。    
  脾主内分泌,开窍于唇。足太阴脾经,合足阳明胃经。    
  肝主清理血液,开窍于目。足厥阴肝经,合足少阳胆经。    
  肾主排泄,开窍于耳。足少阴肾经,合足太阳膀胱经。    
  实际上这是一种最精简的排列组合方式,共有两仪、三才、四肢、五脏、六腑。是将五种机构全部纳入一个系统,所得到的一种网络。    
  一元为:人体网络系统。    
  两仪计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    
  三才计有:太阴、少阴、厥阴。为有别于阴,另有太阳、少阳、阳明三种。    
  四肢计有:左手、右手、左足、右足。    
  五脏计有:心、肝、脾、肺、肾。另有眼、耳、口、鼻、肤五种感官。    
  六腑计有: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根据《智慧学》的理论,经络是生命体自胚胎成形后,开始细胞分裂之过程中,所遗留的痕迹。细胞分裂必然的结果是:    
  一、所分裂的细胞必然具备“同质性”。    
  二、在长度延长最多之方向,细胞分裂数量最多。    
  三、同质性细胞最多之机构,往往在骨骼或筋络交错下,形成涡漩区。若对此涡漩施压,能令同质细胞产生共振效应。    
  以经络的结构而言,正与胚胎的发展相似,在最初,胚胎宛如蝌蚪,背部的弓形部分暴露在外,是为阳位,而包含在内者属阴位。及后胚胎渐长,细胞加速分裂,才有手足,即为前述之同质性延长。经络及穴道因而形成,并负起生理的调节作用。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判断根据,在前面所说的系统外,必须另有一个对等的系统。两者相互参考,才能了解其作用,这个判断系统便是阴阳五行。    
  在长时期观察中,中国人发现宇宙实为一整体,人的有无、得失、大小、多少等概念都是相对的。这些概念必然相互存在,缺一不成。即《道德经》第二章所云:“……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同理,是非好坏、利害生克等观念,也都是同一体系中,相对比较的结果。是以在同一个整体中,有利就有害,有害也必然有利。如果站在人的立场,以某一标准作为“利”或“害”的判断,则必然牵涉到其他相关的利害关系。    
  如果以这种观念为前提,可以假设以下的定理:    
  定理一:任一正常的个体,其能量保持均衡。    
  定理二:能量恒变,在正、负之间振荡。    
  定理三:任一个体皆由最简单之基本个体组成。    
  据此,则可推论公理如下:    
  公理一:根据定理一,若系不正常的个体,则能量不能保持均衡。找出其中不均衡的能量关系,就是一种治疗方法。    
  公理二:再根据定理二,对任一主体而言,其总能量不变,故变化仅为相对之正负,假设正为“利”,负为“害”。此变化可谓有利必有害,有害亦必有利。    
  公理三:根据定理三,个体由基本个体所组成,人体中基本之个体,假定其名为“器官”。再由公理一及公理二可知,正常的器官与器官之关系,必然非利即害。    
  假设:人体中有器官“甲”。    
  推论:由上述公理,可知“甲”与利、害之关系。    
  结论:利有[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