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企业在明年底能正式生产都算好的,这一年多的时间代表着什么,严宁明白,投资商人更明白。早一点投厂,早一点见效,早一天提升起边宁口岸的竞争力,那可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所以,在以伊美儿为的边宁商会强烈要求下,严宁不得不再一次来到新城建设指挥部,研究在基础设施未完成的情况下,抢抓工期,提前展开各投资厂区兴建的可行性。

“严书记,这地下管线刚刚铺设完毕,许多地方还没有收口。另外,按照设计,新城的主街道可是要建成浇灌混凝土的承重路面,浇灌以后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期,连人都不能走,更别说是车辆了。若是这个时候让各厂家提前进场开工建设,这附属设施什么的先不说,就是车来车往的运输物资,也耽误我们开展施工啊……”严宁的打算刚刚露出点苗头,汤山公司的胖张总立刻把脑袋摇的跟拔浪鼓似的,显然对严宁不切实际的想法很是排斥。

“呵呵,张总,若是让各工厂提前进场都有哪些困难,你具体谈一谈,咱们慢慢的研究一下。如今的情况你也看到了,若是不能给个说法,这些投资商为了挥手可及的贸易额,可得把我给吃了,那么我可就成了唐僧肉了。而且,我认为让投资商提前进场开工也不是什么坏事,后续的商服区也抓紧调度一下,早建成,早投入,你们汤山公司不也是早见效吗。所以,这个事情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一件事情……”被张总把话头堵住,严宁很是没有面子,不过看到张总布满汗水的胖胖脸上晒掉了一层黑皮,显然他为边宁的建设尽心尽力没少吃苦头,严宁怎么也跟他生气不起来。

不过就像张总说的路面浇灌问题,严宁可不认为是什么问题,不可能一个时间全部路面同时浇灌,总有时间差。那么,合理调度,分段开放,错开施工,哪怕时间上耽搁一些,工程进度慢一些,也好过干等着,只要物资材料都进了场,大家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汇集在一起,就能打造出一个实实在在的边宁度。

   120、百日会战

正文'12o、百日会战

? 随着严宁在口岸新城建设指挥部调研时的讲话下到边宁各个部门以后,边宁上下兴起了一股学习贯彻落实严宁书记讲话精神的热潮,边宁度成了边宁人耳熟能详的一个新名词。  而在随后召开的边宁县委全委扩大会议上,打造边宁度、推进口岸提档升级、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拓展农业产业链条等关系边宁展的重要举措则正式被写了边宁县委全会报告。

三岔口镇马尾沟村革命老功臣、老党员马德昌作为边宁县委特邀代表列席了边宁县委全会,在严宁讲话落下最后一个音阶,马老汉率先在座位上站起来鼓掌拥护,桨洗的有些白的草绿军装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军功章,俨然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仿佛受到了感染一般,在马老汉的带动下,所有与会代表都纷纷站起身来,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县委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马大爷,您是老党员,老同志,老革命,可是咱们边宁的宝贵财富虽然您老年纪大了,身子骨不比从前了,但对边宁展的思路,您老还得多把把关,多出出主意……”走下主席台,严宁搀扶着马老汉慢慢前行,这个老军人在枪林弹雨中造就了一身铮铮铁骨,虽然年逾古稀,但不服输的劲头丝毫不比任何年轻人差。也不知道从哪听说了严宁打算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这老人独自坐车找到了县委,说什么也要让严宁把稻米深加工的厂子搞在马尾沟村。在老人看来,所谓的生态农业大概跟农业税费改革是一个路子,都是造福乡里的好事,那就豁出去老脸也要争取过来。

至于把稻米深工加的项目搞在哪里,严宁倒是无所谓,能放在三岔口,放在马尾沟村,跟农村税费改混在一起,倒更能衬托出税费改革的成效,所以严宁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马老汉。等到于支书带着项目前期款到边宁实地考察的时候,严宁才现,三岔口镇党委和政fu可谓是预谋已久,不但将原有的一个油米厂清理了出来,连产业工人都招募好了,显然马老汉被镇里当了枪使。不过,这倒让严宁对三岔口镇班子有些另眼相看。目前,边宁的干部最缺的就是这种抢先抓早,提前谋划工作思路的意识。

随后又经过了一番详细的了解,严宁就琢磨着等到年末把三岔口镇的党委书记雷恪明调到了由招商办升格而成的招商局。随着边宁口岸的提档升级,边宁新城的平台作用不断扩大,边宁需要引来各路客商共谋展,这样招商局的作用就突显了出来。配备一个具有抢先抓早意识的领导,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边宁新城和口岸的展度。

“我打小没上过学,识的字还是在队伍上学的,没啥文化。但是你的讲话我可都听懂了,都是好政策,今年咱公社不收税了,咱老百姓高兴着呢,就我们马尾沟撂荒的土地都重新拾掇起来了,种地能挣到钱,谁还愿意抛家舍业的出去打工,现在这庄稼长的可好了……”东一片,西一片,马老汉的话说的有些零散,没什么条理性可言,但话中透出的兴奋劲严宁听出来了,税费改革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拥护,土地耕种面积大幅度提升,庄稼长势喜人,那么今后的边宁应该能够取得一个大丰收了,自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马县长,马大爷的话你都听到了吧。回去和谢书记商量一下,提前研究出粮食收购的方案,等到国家收购价格一公布,一定要严格的落实下去,谷贱伤农的事情坚决不能在咱们边宁生……”粮食丰收了这是好事,可是难免有些部门在收购粮食的时候恶意压等,吃拿卡要,甚至用白条来兑现粮款,这种情况在边宁都时有生,算起来葛成也是折在这件事情上。

去年严宁刚到边宁的时候就碰到过几回类似收粮打白条的事情,不过当时严宁忙着跟张亚军争势,没那么大的精力去一一落实,大多都转给了谢满堂去处理。但今年的情况就不同了,特别是三岔口镇,实行了税费改革,若是取得了丰收,农民的收入没什么大的变化,那对严宁来说可就是税费改革失败了,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必将是铺天盖地的,甚至严宁的仕途从此都会变得黯淡无光。所以,严宁绝对不能容许类似的坑农事情生。

“听到了,听到了,书记您放心,回头我就找谢书记研究一个保障措施去,等到秋收的时候,我再组织几个督导组派驻到各国储粮库去,谁敢乱伸手,我就剁了他的爪子……”马志的性子很乖张,听到严宁交待立刻应对了起来,圆圆的脑袋,凸起的肚子,再配上狠的样子,怎么看都带着几分滑稽。

张亚军调到了江口,只把最为谪系的莫普根带去了任常务副县长,再加上之前交流到江口的组织部长冷报国,很快就掌握了江口的人事和财政话语权,在江口的威信算是树立了起来。但是树倒猢狲散,张亚军一调离,他在边宁的谪系队伍算是彻底的散落开来,除了朱宝玉和纪委书记孙喻声跨过了张亚军直接投到了蒋观河的怀抱,其了的干部大都成了无根的小草,处境十分的凄惨。

好在严宁王双阳达成了晾解,对留在边宁的干部没有赶尽杀绝,只要能尽心做工作,也不愿意去刻意的挑他们的毛病。甚至在张亚军调离之前,还特意召开了一次常委会,对张亚军推荐的一批干部解决了待遇问题,虽然大都不是什么好部门,但张亚军知道,这已经是严宁给予自己最大限度的支持了。至于手下这批干部能有什么样的造化,还得看他们的能力水平,能不能入得了严宁的法眼,那就不是他张亚军要去考虑的事情了。

就像马志,在张亚军的队伍中都算不上是谪系,最多也就是个听呦喝的帮衬。现在张亚军走了,他的地位就变得尴尬起来,严宁对农业工作的重视程度过了边宁以往任何一位领导,无论是农村土地纠纷还是涉农的其他什么问题,几乎个个不落的都签到了马志的办公桌上,而且严宁的要求很严格,签给哪位领导的批件,那位领导就得亲自去办理,至少也要督办分管部门去抓紧落实,从而确保件件有回应。

这一下可把马志为难坏了,每天一上班就是在不停地的调度,不停地研究,不停地的落实,有的时候,他这个副县长甚至跟办事员一般亲自去跑,不过三两个月,硬是将凸起的肚子累小了一大圈。不过,马志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最开始严宁还交待谢满堂盯着他去工作,到了现在,几乎看不到谢满堂的影子了,所有的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