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震 作者:[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肺炎离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十九岁的冯内古特应征入伍,进入训练营,成为陆军列兵,后送入卡内基技术学院和田纳西大学学习与军事有关的机械工程。 
  1944年 
  ●年初赴欧洲参战。 
  ●五月的母亲节从部队获准回家探亲,而正巧前一天夜里,即一九四四年五月十四日,母亲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 
  ●年底在波尔其战役中被德军俘虏,送至德累斯顿一个屠宰场地下冰库服苦役,直至二战结束。 
  1945年 
  ●经历了同盟国对德累斯顿进行的以燃烧弹为主的大轰炸,因身在地下冰库而幸免于难,目睹了十三万五千平民葬身火海,“一个个像烤焦的面包”,对他震动极太。冯内古特称此举为“欧洲最大的屠杀”,在代表作《五号屠场》等小说中都描述了这场大灾难。 
  ●战争结束后回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人类学研究生。 
  形成在小说中和其他场合一直推崇的“大家庭”概念。 
  ●与从小青梅竹马的女友简·考克斯(JaneCox)结婚。 
  1947年 
  ●三个论文设想均遭否定后,离开芝加哥太学,未获得学位。 
  ●离开芝加哥大学后,为纽约斯克内克塔迪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当公关员。此间经历后来写入《自动钢琴》和《猫的摇篮》。 
  1950年 
  ●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谷仓效应报告》(ReporttheBarnhouseEffect),发表于《科利尔)(Collier’s)杂志。从此开始至一九六三年,主要以短篇小说创作为主,共写下四十五篇,发表于《科利尔》、《星期六晚邮报》(TheSaturdayEveningPost)、《大都市》(Cosmopolitan)、《红书》(Redbook)和《女性时光杂志》(TheLady‘sHourJournal)等杂志。 
  1951年 
  ●发表了几篇小说后,纽约的一家出版商与其签订长篇小说出版合同(后来的《自动钢琴》)。 
  ●决定辞去通用电器公司的工作,开始当自由职业作家。 
  ●离开斯克内克塔迪,搬至马萨诸塞州的科德角。 
  1952年 
  ●第一部长篇小说《自动钢琴》(PlayerPiano)由德拉科特公司出版,从此德拉科特公司成为冯内古特的主要出版商。《自动钢琴》采用科幻小说的形式,讽刺现代化如何剥夺人性。后重新出版时,曾用书名《乌托邦14》(Utopia14)。 
  1958年 
  ●姐夫因火车出轨身亡。几日后姐姐艾丽丝在医院病故。 
  冯内古特和妻子收养了他们的三个儿子。 
  1959年 
  ●出版长篇小说《提坦的海妖》(TheSirensofTitan),依然采用科幻小说的模式,对人类历史进行仿讽。 
  1961年 
  ●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夜》(MotherNight),描写一个搞谍报工作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历的人生危机。 
  1963年 
  ●出版主要长篇小说《猫的摇篮》(Cat’sCradle),也用科幻小说的模式,但实际上是一部政治寓言,讽刺人类社会缺少同情与爱,人们依靠谎言麻醉自己。冯内古特曾对自己的长篇小说做过从A到D的评定,此书自评为“A+”。 
  这是冯内古特第一部被广泛认同、并受到批评界重视的小说。 
  ●将早期短篇小说汇集成册,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猫舍里的金丝雀)(CanaryinCathouse) 
  1965年 
  ●出版以科幻小说模式讽刺现代生活的长篇小说《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GodBlessYou,Mr.Rosewater)。 
  ●小说中开始出现基尔戈·特劳特(KilgoreTrout)这个重要人物。此人物是个抖幻小说家,出现于此后冯内古特的许多小说中,评说人生世事,荒唐中充满机智,像是作者本人的影子。 
  ●去依阿华大学著名的作家班任教。 
  1966年 
  ●不少旧作在该年重版。并开始更多地引起批评界的注意。 
  1967年 
  ●荣获古根海姆奖。 
  ●重返德累斯顿,构思以该市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五号屠场》。 
  1968年 
  ●收集早期发表的短篇小说和散文,结集出版《欢迎到猴子屋)(WeletotheMonkeyHouse)。 
  1969年 
  ●出版以二战轰炸德累斯顿为背景的代表作《五号屠场》(SlaughterhouseFive),自评为“A+”级,也被广泛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1970年 
  ●到哈佛大学教授文学创作。 
  ●出版讽刺剧作《旺达·琼,祝你生日快乐》(HappyBirth—day,WandaJune),一九七○至一九七一年间在纽约的百老汇上演,后拍成电影。 
  1971年 
  ●首次出现对冯内古特作品的长篇学术性研究,在托尼·坦纳(TonyTanner)和查尔斯·哈里斯(CharlesHarris)的文学专著中。各有专门讨话的一章。该年被认为是“真正冯内古特研究的开始”。 
  ●最著名的冯内古特研究学者杰罗姆·克林科维兹(JeromeKlinkowitz)发表第一篇有关冯内古特的学术论文:《小库尔特·冯内古特和我们时代的罪恶)(KurtVonnegutJr.andtheCrimeofOurTime),此文后收入克林科维兹本人的研究冯内古特的重要著作《冯内古特声明》(VonnegutStatement)中。 
  1972年 
  ●最早两部冯内古特研究专著出版:戴维·戈德史密斯(DavidGoldsmith)的《库尔特·冯内古特:冰与火的狂想家)(KurtVonnegut:FantasistofFireandIce)和彼得·里德(PeterReed)的《小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Von—negut,Jr。)。 
  ●被选为国家文学艺术学会会员。 
  ●被选为国际笔会美国分会副主席。 
  ●《五号屠场》拍成电影。 
  ●发表短篇小说《空间大操》(TheBigSpaceFuck),收入他朋友哈兰·埃利森(HarlanEllison)编的小说集《又是危险的幻象)(Again,DangerousVisions)中。冯内古特自称文学史上第一次在标题上出现“操”字。此文引起对他作品的抵制。 
  1973年 
  ●出版长篇小说《冠军的早餐》(BreakfastofChampions),讽刺美国的商业文化。小说中有不少作者自画插图,包括肛门、阴户、内裤等,因此更加引起了该年对他作品的抵制。 
  ●很多地方对冯内古特的作品进行抵制,典型例子是北卡罗来纳州的德雷克(Drake)学较,该校将《五号屠场》等放入锅炉焚烧,冯内古特对此提出抗议。 
  ●出版电视脚本《时问与廷巴克图之间》(BetweenTimeandTimbuktu),是外星幻想剧,内容取自《猫的摇篮》和《提坦的海妖》。 
  1974年 
  ●出版散文、书评、演讲集《旺皮特、弗玛和阁兰法隆》(Wampeters,FomaandGranfalloons),书名取自先前小说中作者自己臆造的三个词。 
  1975年 
  ●获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硕士学位(芝加哥大学根据大学“高质量的已发表作品可替代毕业论文”这一规定,认为冯内古特的《猫的摇篮》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研究,故补授硕士学位)。 
  1976年 
  ●《五号屠场》在纽约各学校图书馆遭禁,冯内古特诉诸法律,引起法律纠纷。 
  ●出版长篇小说《打闹剧,或曰不再孤独》(Slapstick;orLonesomeNoMore!)。在冯内古特从A至D的四级标准中。这是惟一一部自评质量为“D”的小说。 
  1977年 
  ●冯内古特研究的又一次高潮,该年有三本研究专著出版,包括:恩卡(Ungar)出版公司作家系列中詹姆斯·伦奎斯特(JamesLundquist)的《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Vonnegut)、理查德·杰阿农(RichardGiannone)的《冯内古特小说初探》(Vonnegut:APrefacetoHisNovels)和杰罗姆·克林科维兹的传记性文评《冯内古特在美国》(VonnegutinAmerica)。 
  1979年 
  ●出版《囚鸟》(Jailbird),小说以水门事件为背景,讽刺美国政治。 
  1980年 
  ●与伊万·切尔梅耶夫(IvanChermayeff)合作出版《太阳月亮星星》(SunMoonStar)。这是一本图案画集,切尔梅耶夫作图,冯内古特写文字说明。 
  1981年 
  ●出版自传体的散文、书信、演讲集《棕榈树星期天》(PalmSunday)。 
  1982年 
  ●出版长篇小说《神枪手迪克》(DeadeyeDick),讲述一个男孩意外抢击射死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