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武将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亩涎轮现ィ猩霞螅允蛩擅髡樟烈箍眨蝗靡幻罕锌沙弥�

  看到这样的阵仗,即使是岑彭都不得不在第一时间考虑是否要退却了!这时,光武帝激励的亲书来到,接下来便展开了全面攻击。在某个强劲东风吹袭的日子,数千只汉军军船的船帆满载着风,溯着急流迫近蜀军要塞。水里的木桩阻住军船的进路,加上左右两岸如雨般的箭矢,在一进一退的攻防之中,汉军的先锋部队终于立上了浮桥,放出了准备好的火箭。火势在强风之下一发不可收拾,笼罩了浮桥以至于城楼。在猛火之中,岑彭发动了突进。就这样,有了《后汉书》中“所向无敌”的表现。

  在一日中陷落了水上要塞之后,岑彭虽欲一口气攻下蜀国,然却被公孙述派出的刺客所暗杀。在此一年之后,汉军终于将公孙述击毙,报了岑彭的仇,并因此达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这是发生在西历三十六年的事。

  在中国历史上,自力成功地统一天下的皇帝,自秦至清也不过大约十人,因此光武帝与二十八将的事绩应当让更多人所知,并给予更高的评价才是。汉武帝虽为一位英雄君主,然却有滥刑酷杀的倾向,常以无实或轻罪致人死于狱中。此外,他对民政也几乎无甚关心,竟让黄河的堤防决溃二十年以上而不闻不问,造成两百万的民众流离失所、家屋农地流失也不救济。宋太祖赵匡胤则是自先帝手中继承莫大政治遗产的幸运儿,而明太祖朱元璋则以流血肃清,杀死了不少朝野的人才。光武帝完全没有这些人的所为,他之所以被日本所无视,乃是因为和楚汉争霸时代或是三国时代相异,并没有一本广为流传的宣传文书来大吹特吹。像是《三国志》的读者,应当都知道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将敌本阵中的文书加以烧毁,用以安定人心之事吧?其实,这乃是模仿光武帝在讨伐了群雄之一的王郎之后,在其阵中烧去文书的行为。

  ※       ※       ※

  好了,这次的列表并不是“圣人君子列传”,因此其中自然也有一些如问题儿童般的人物,第二十五位的陈汤就可说是其中的代表。他趁总司令官卧病在床的时候擅自动员官兵,而且还假称受命欺瞒部下。当得知事情的总司令官于吃惊之余命令其军队解散时,却被顶了句“事到如今怎能停止?这个没有用的东西,还不赶快下出动命令!”,同时还以剑相逼,甚至在作战结束之后,不但穿上了战利品,还要求朝廷尽快给予恩赏,真是个乱来的家伙。不过,他在用兵方面倒真是个天才,决断力和行动力亦非寻常,在前汉末期当上了西域副校尉一职。当时乃是匈奴的黄金时期,郅支单于在西域一带威猛无敌,陈汤领了四万兵力对之全面攻击,在天山山脉周边激战之后,大败匈奴军队,讨伐了郅支单于。也因为这场大胜利的缘故,西域也暂时回复了和平。

  在接连下来的战斗中,陈汤曾有与奇妙的敌人作战的经验,那就是以密集队形作战、带有红或金色毛发、青蓝眼睛的重装步兵团。本来匈奴即为骑马民族,但全军皆为轻装骑兵,说到步兵的话,则是由匈奴将支配下的绿洲都市居民或是俘虏所集结编成。因此,陈汤也不免为这特异不同的战斗法所苦。但结果,陈汤还是将之追讨降伏,并于祁连山附近兴筑骊轩城,让他们居住于其中,负责汉帝国的边境警备工作。

  这个骊轩城的居民到底是什么来头呢?陈汤在西域之战乃是发生在纪元前三十六年的事,而在经过了两千年后的一九八九年,澳洲的历史学家在兰州大学进行了一场特别演讲,终于将这神秘事件传达于世。根据他的说法,骊轩城的居民乃是罗马帝国的战士。在纪元前五十五年,罗马的执政官克莱斯士率领七个军团往东方进行远征,而在与中世波斯王朝之一的巴尔迪亚军作战时大败,克莱斯士被杀,罗马军亦溃灭。好不容易其中有六千人突破了包围逃出,但他们并没有回到罗马本国,他们的去向成为西洋史上的谜团。看来他们大概是在受波斯军的追击时,往祖国相反的方向——东方——一直前进,最后就进人了匈奴的势力范围中而成为其佣兵部队。目前,骊轩城的遗迹正在进行挖掘调查,看来陈汤与罗马帝国战士们的战斗,在现代的考古学之下,应该很快就能判明了!

  此外,虽然并没有列在这次的列表之中,但在十八世纪初,清朝将军也曾经与瑞典军队作战过。这乃是因为在有名的北方战争中,瑞典军的兵士为俄罗斯军队所俘虏,并用在中亚方面与游牧民族准噶尔族的作战。在此,俄罗斯军队打败,瑞典人再度成为准噶尔族的俘虏,并传来了许多工艺及火炮的技术。而当准噶尔族与清军作战时,这支瑞典人部队最终就与清军对上了。听说其中也有再被俘虏而远至北京的瑞典人,只是不知在非己意之下横越欧亚大陆的他们心中做何感想就是了。

  ※       ※       ※

  前面说过,这次的列表并不是“圣人君子传”,不过,其中还是出现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人物,那就是第八十六位的王守仁。王守仁,号阳明,也就是“阳明学派”之祖的那个王阳明。他是个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也以思想家的身份为日本人所知。其实他是个诚实而有能力的大臣,同时也是代表明代中期的一位军略家。

  从小时候起,他就是个孩子王,常玩带兵打仗的游戏,同时也常保护弱小的孩子,拥有相当的人望。长大后,他步向自己的道路,一面任侠,一面热衷于弓术及兵法,也努力于文学,终于在科举中及第而成为官僚。由于他反对污职而亚心名高涨的宦官,在受拷问之后遭流放至西南边境。但他并不因此而气馁,以边境知事的身份努力为政,甚至连被捕的盗贼都慕他的名。后来,虐待王守仁的宦官失势,回复了名誉的王守仁便正式开始了其军略家的人生。

  要说“武功天下第一”的话,王守仁的武勋倒是没有那么大,不过,在此我们举个例子,那就是他在西历一五一九年平定了骚动整个明帝国的“宁王之乱”。

  宁王家乃是明朝有力的皇族,拥有以南昌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的广大领地,亦自夸有七万军队的富强。第五代宁王时,正值武宗正德皇帝沉溺于异常淫乐、荒废国政之际,因而起了篡夺的野心,与官邸的奸臣们互通,立下种种阴谋,最后终于举兵冲向南京,准备以实力夺取天下。

  察知其叛乱计划的王守仁,召集了附近的官军,直指南昌城。得知此事的宁王为了不让根据地被夺,慌忙率军返回。王守仁一开始就等这么一着,就这样敌我合计共十四万的大军在鄱阳湖畔展开了冲突。鄱阳湖乃是大于日本最大的琵琶湖六倍的广阔淡水湖,两军就在水上、陆上死斗。官军的将军伍文定本想对敌使用火攻,然而却因风向急变,火焰竟然烧着了自己的胡髭,让人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中,王守仁的作战指挥还是一一中的,在死斗第三日将宁王完全逼至绝地,其所乘的军船亦为火焰和烟雾所包围。

  宁王的妃子以美貌和聪明为世所知,她虽早知其夫的野心而数度建言,然而宁王却不听她的话,因而遭到了今日的悲运。在领悟到已经不可能脱逃之后,王妃向其夫带泪一礼说道“今后您就不必再为妾身担心了!”,于是便投身湖中。宁王虽然也想自杀,但却失败而为官军所捕。被带到王守仁面一刖时,宁王流着眼泪希望能够厚葬王妃,王守仁承诺此事,找到了王妃遗体后,便加以郑重厚葬。

  由于王守仁的关系,救了明帝国,然而腐败背德的朝廷却无视于他的功绩。正德皇帝周边的奸臣将俘虏的宁王先释放后再把他捉回,欲将平定叛乱的功绩揽在自己身上,而王守仁则冷静对应,勉于真理的追究,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学说。本稿对于思想家的王阳明并不打算加以论断,故在此打住。

  ※       ※       ※

  王守仁的情况,是在中央没有信赖、支援关系的情况下建立了大功,像这样的事当然应该算是一件好事。另外,在南北朝时代,由于有力的皇族或将帅篡夺的事件层出不穷,因此皇帝的猜疑心特强,其中还能保有对人之信赖而维持了五十年治世的,大概就是南朝梁武帝了!他虽然笃信佛教,但并不是无抵抗的和平主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