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武将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后,当天下大乱之时,他感到能够统一天下的,应该就是这个人了,所以就成了光武帝的部下。之后则以将军的身份活跃。是以马援的活跃,虽是在光武帝手下,但却是在天下统一之后,其中最有名的,乃是平定发生于交趾(今越南)的大叛乱。当时,越南在秦始皇时,已经被划入中国之领域,由越南方面所见的独立战争,自中国王朝看来却是一种叛乱。

  这时的马援虽然年岁已大,但仍十分活跃。当超过六十岁的他还准备前往前线之际,光武帝曾以年事已高为由想要阻止他,没想到他却把一匹狂马牵到光武帝面前,乘上它飞也似地来回奔驰,而光武帝也只能苦笑着说:你果真是瞿铄呀!最后也只好由得他去了。此后,瞿铄这个词,就被和来代表年岁已大但却依然充满活力的人,是相当有名的典故。

  在后汉这个时代,或是说光武帝这个人,和前汉武帝是个性完全不同的人,他极力避免无益的军事行动。就算是马援出兵越南这件事,也是因为大家早就认定那是中华帝国领土的一部份,因而才派马援前去镇平叛乱的。如果那里不是自己的领土的话,光武帝是绝对不会出兵的。也就是说,大家必须认识到当时的越南乃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一部份,也许,在从非常左翼的历史观下所写的历史事典中可能会看到认为光武帝乃是侵略,而越南人则是起而反抗与之作战的说法,但这和近代所谓的侵略之概念是完全不同且不正确的。

  也因此,后汉的对外方面看来似乎并不是那么充满朝气,然而就算如此,却还是能够完全守住国内的和平。光武帝本在统一了天下之后,不但努力于内政的充实,进行了不少改革,同时还严格取缔恶劣的役人。也因此,所谓的西域,在前汉时代虽然已经被视为中国的势力圈,然而光武帝却认为那是外国而不做无谓的动作,自然也就不再向西域出兵。而匈奴就趁机进入,造成了西域的混乱。在光武帝死后,有个叫做耿恭的人,他进入西域立下不少战绩,不过,他最有名的事情却是在被匈奴大军围困,已方受到孤立,连水都没有的时候,他只好向天诉求,结果竟掘土成涌泉,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接下来,这儿可说是联系上了班超的西域大冒险。关于班超这个人,井上靖所著的《异域之人》可说是最有名的,而这个人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故事的主角。当他以后汉使者的身份前往楼兰之时,最初虽然受到礼遇,但某一天突然待遇变差——我想大概是饮食的菜变差之类的事情吧!——不过,班超却正确地判断出事有蹊跷,那就是——匈奴的使者出现了。因此对方就受到礼遇,而对我方则变得冷淡。于是,他便定下了计划,以我方极少的人数,对匈奴的使者——带有数百人的军队,从人数看来是根本难以与之为敌的展开了奇袭,并将其击倒。当时,他的部下曾提出希望他不要乱来的建议,然而他却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吼了回去,因此才实行了奇袭计划。其后他也率领着军队,在西域诸国中,守护着那些与后汉友好的国家,另一方面则与匈奴作战,在沙漠中渡过其生涯。

  大体上,班超这个人的家族,其实并不是那种武勇的家系,反而比较偏向文官的感觉,他的兄长乃是班固,而妹妹叫做班昭,这个班固就是《汉书》的作者。

  因此,班超这个人自小就被称为鬼子——家中代代都是与书本为伍,但就只有这个小孩嫌恶每天读书的生活——最后竟然还前往沙漠求发展。当其打倒匈奴使者时,所率领的士兵竟只有区区三十六人,然而在战斗之后,匈奴所遗弃之尸体则超过上百,因而打响名声。

  接下来,他在西域也待了不少时间,大概是有二十几年吧!这时后汉的朝廷中曾发生不少的权力斗争,连发明纸的蔡伦都被卷入其中,最后因而自杀。

  而如果要说到这个时代其他名将的话,还有窦固这么一个人。这人除了是个大贵族之外,发掘班超的也是这个人。他是在北方和西域作战有功的人,曾越过天山山脉,在远征中获得极大的胜利,虽然不为日本人所知,但确实可说是代表后汉时代的一位名将。再加上他不但有钱,还常常援助穷人,因此也受到相当的赞誉。

  至于在此之后的数十年,就比较没有可称为名将的人了。

  在内外平稳地过了一段日子之后,终于进入了三国志的时代。

  在进入三国志的时代前,朝廷内发生了不少权力争端,像是常被提到的官僚派与宦官派的争端,不过,就算内部发生了不少这样的政争,但是在外倒是十分和平的。

  从第三十一位的曹操开始,虽然已经进入了三国志的时代,然而他与第三十二位的关羽、第三十三位的周瑜等,在二二○年后汉帝国灭亡以前就已经死亡,因此在这儿被归入于后汉时代的人当中。

  这时候再对黄巾之乱做说明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但自黄巾之乱起,到后汉灭亡为此的三十多年,基本上是属于曹操的时代。曹操他主导了这个时代,而由于反对他的人各地都有,因而战事不断。

  曹操不只是在政治和军事上,他在文化和艺术上也具有领导地位,虽然是只差一步几乎就可以统一天下的人,但和空间比起来,他更像是支配了时间的人物。曹操十分尊敬光武帝,关于他意图模仿先人的行为,在“私撰中国历代名将百人”中也有提到,在征服汉中之时,他曾引有了光武帝“得陇望蜀”的名言。而这句名言,也引领出了后汉时代的最初和最后。

  关于黄巾之乱,可说是农民的大叛乱,只不过这却是宗教组织最初就以洛阳为目标所引起的政变。惟因为在事前计划走漏,因此参与计划的人全都被杀,然而这消息的泄漏,也使得全国的暴动一下子就蜂拥而起。

  就这样,在中国的王朝末期所发生的农民大叛乱,大体上都是自然发生,然后再延续数年之久。不过,黄巾之乱却在九个月之后便告终,因此与其说是农民的大叛乱,还不如说是政变失败所不得不在积压地蜂起的暴动。

  我记得这像是翻译《封神演义》的安能务先生所提出的看法,我个人也是这么认为。只能持续九个月就告终的,应该不能说是农民大叛乱才是。

  而关于曹操这个人,之前在叙述《孙子》的时候也曾经提到过,就是因为有了曹操,所以《孙子》才会留传到今日。曹操这个人和项羽相同,也是足以记载于“帝王纪”中的人物,不过在后汉末的战乱时代里,如果要在曹操阵营中举出哪个将军出来的话,倒是有点困难。不管是提谁出来,都一定会有人有异议,因为曹操军团的代表,就是只有曹操一个人,这也是我个人长年阅读《三国志》的想法。

  关于第三十三位的周瑜,是个在战役中胜过曹操的人物,其在赤壁之战中领导者的身份更是让他不得不被提及。

  在三国志的时代中,关于其他人提到不少,不过在见了这分名单之后,我相信还是一定会有为什么里头没有诸葛孔明这个人的声音吧?

  《三国演义》中所设计的虚像,其魔力是十分惊人的,实际上只是一个取天下失败的地方政权的宰相,然而认定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军师的日本人可说是非常之多,关于这件事,乃是由于这个人身为文官之评价较高的缘故,这点我在“私撰中国历代名将百人”中也有写过。

  我必须强调一点,千万不能够将史实与杜撰的小说过于混淆。在此,我还是要基于史实为主来描写。诸葛孔明这个人,在刘备本营中指导作战的事实,其实一次也没有发生过。基本上刘备军团是在赤壁之战以后才组织起来的,之后,在刘备本营指挥作战的乃是庞统这个人。这是西历二○八年开始的事情。而在庞统于西历二一四年战死之后,自二一四年到二二○年为止,刘备本营的作战指挥则改为法正。在这两个人死后,刘备这方面就再也没有胜利过了。

  当这两个人在世时,由于曾经获得过胜利,因此关于庞统和法正,在正史的《三国志》中也有认为他们是属于谋将或是谋臣之表现。然在孔明这方面,则一次也没有如此提到过。

  在西历二二一年时,刘备为了要报杀死关羽之分,而向吴出兵,孔明虽曾阻止,惟未受到采纳。这时孔明就曾叹道,如果法正还在世的话,就应该能够阻止君主了,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