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靖康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行!”

“一百一十五万!陈公切莫欺人太甚!”

“不行!”

“一百二十万!”张老抠坐在椅子上,连连喘粗气,眼瞅着出气多进气少,要昏死过去了。

赵桓瞧着都不忍心,却也帮不上忙,只能干瞅着。

经过紧张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以一百三十五贯成交,张老抠给人家打了一个六五折,似乎还赔了钱,一脸的痛心呢!

会议刚刚结束,墨问虚会同大宋研究院院长王岩前来向圣上报喜,东京大学的一名学生朱熹发明了一件奇怪的东西,可以实现两地间迅速传递信息。样机已经制造出来,昨天进行了第一次测试,取得了成功。

赵桓喜道:“好,立即去看看!”

由全国科技人才组成的大宋研究院是在朱孝庄的倡议下组成的,军器署那边的研究人员成为研究院的第一批主力,成立五年来,成绩斐然,连续在许多项目上实现突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赵桓一行人来到目的地,把朱熹叫过来,赵桓心中还有一个疑问:到底是一个人还是重名了,不会那么巧吧?

“你叫朱熹?”

“是!”

“汝父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父亲大人单名一个‘松’字,臣祖居徽州。”

没错,眼前这位应该就是曾经被誉为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影响了中国一千年的大人物。赵桓忽地感觉相当不错,让所谓的圣人跪在地上,俯首帖耳,岂不是人生乐事?

咦,好像有哪里不对劲啊?徽州?对了,曾经听云萝说过,她的祖籍就是徽州,难道……

赵桓再问:“朕如果没有记错,朱孝庄祖籍也是徽州,你们可是亲戚?”

朱熹道:“朱执政是臣五服内的族叔,先圣是臣的族姑母!”

竟然和赵桓还沾着亲戚关系,一个远房侄子,大儒朱熹?

人世间的事情如此奇妙,造化弄人,诚不我欺也!

龙颜大悦,吩咐朱熹平身,要亲自看一看朱熹发明了东西。这是一件电报机的雏形,听朱熹的介绍,赵桓立即得出了以上的判断。

“火车在运营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在先生的指导下,臣有幸参加了相关项目的研究。臣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东西,只要通过电流,它就能吸起铁片;切断电流,铁片就会自然落下来。臣把这种东西命名为电磁铁,臣当时就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信息呢?如果能够做到,即使远隔千里也能瞬间实现信息的传递,可不是比火车跑得快吗?”

赵桓想了想问道:“如何利用这个想法实现信息传递?”

“这个问题困扰了臣两年的时间,一直得不到突破,还是朱执政的一句话,将臣从迷茫中拉了出来。执政说,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现出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不同的数字,如此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臣心中狂喜,立即着手进行试验,效果非常好。”朱熹面貌清秀,俨然谦谦君子,最难得是年轻,今年不过二十一岁,真正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赵桓频频点头:“是啊,通过编码,将数字对应上文字,就可以实现瞬间通信了。”

“东京大学集中了几十人共同努力,这才完成了编码的工作。众所周知,汉字由许多偏旁部首组成,结构复杂,字型繁多,一个字一个面孔。汉字多达六万字,常用的不过一万个左右,臣等采用四个数字代表一个汉字的方法,恰好可以把数字与汉字一一对应起来,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四码电报。”

赵桓很是拍了拍朱熹的肩膀,连声赞道:“好好好!朱熹不错,这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创举,将对科技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你们在造福人民,也在创造历史啊!”

而后,转身对墨问虚说道:“你会同工部立即研究一个方案出来,迅速铺设电报专用线路,传朕的口谕给宰执,这是十万火急的事情,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迟误!”

“是,臣遵旨!”

赵桓在于相关人等谈话的时候,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电报好是好,但是必须通过线路才能实现,如果不需要线路就可以实现信息传递,岂不是意义更大?

墨问虚喃喃道:“无线通信?”

赵桓看得出,这个东西还太过超前,朱熹、王岩等人一时间还没办法理解!

天色将晚,赵桓离开研究院的时候,已经上了马背,似乎遗落了什么东西。

“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墨问虚等人跪倒叩头,赵桓茫然四顾,到底忘了什么?

忽然,发现了角落中的一个石头墩子。对,就是它!

赵桓提马来到近前,仔细观瞧: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似乎是……

“这是什么?”

王岩连忙答道:“这是研究院的工匠正在试验的一种新型材料,可以用于建造房屋,他们把这种东西戏称为‘水泥’!”

水泥?难道水泥都出来了?

四四方方一个水泥墩,大概一尺半见方,赵桓将夷腊葛唤到身前:“试试它的硬度!”

夷腊葛亲自从虎贲手中取过一把大铁斧,颠颠分量,差不多有三十斤。来到水泥墩前,摆好架势,双手握斧,大喝一声:“开”,猛地劈了下去。

“当”地一声,斧头脱落,夷腊葛手中只剩下一个木把儿,水泥墩上面是一道寸许深的浅沟。

夷腊葛讪讪地说道:“启禀陛下,这东西够硬!”

墩子的硬度经受住了考验,就看生产是否容易了。对于现在的大宋,水泥和电报一样重要,有了电报,赵桓可以遥控整个帝国;有了水泥,可以实现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建设横跨黄河、长江的桥梁,能够通过火车的桥梁!有这样的几座桥梁,国家的实力将得到大幅提升,经济、军事上的意义能以估量。

赵桓下马,又端详了一阵儿,道:“将造这个墩子的人叫来,朕要问话!”

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子,年纪在十七八岁,个头不高,穿一身粗布衣服,走到皇帝陛下身前的这段距离对于他来说似乎是那么漫长,需要用尽全身之力,弄出一身的透汗才能完成目的。

“小的楚金山给官家叩头!”浑身直哆嗦,真是难为了他。

“平身!抬起头来!”赵桓语气尽量缓和一些,免得吓着楚金山。

楚金山抬起头,迅即放下,根本不敢与官家对视。

“做这个墩子的原料你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俺阿翁、阿爹都是做瓷器的,所以小的烧东西还成。有一次,在窑里剩下了一些烧制过的石灰石和泥巴,小的把把它们磨细,浇上水想做些小玩意拿回去给弟弟妹妹们玩。不想它们很快就粘在一起,过一会就变成了和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很可惜,小的忘记了他们当初的比例,也不知道烧制了多少时间。知道需要这种东西造房子,小的就一点一点实验,做了一年零五个月,终于弄出来和原来一样的东西。”

赵桓赞叹道:“世上的事情就怕‘认真’二字,只要认真并且持之以恒,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依朕看,这个楚金山很了不起,研究院的人都要向他学习。”

“是,是!”王岩不停地点头。

“给他一个舒适的环境,满足他的一切需要,朕要能立即派上用场的水泥!这个事情和电报一样重要,抓紧时间,拖不得!”

“臣遵旨!”

赵桓越看这个小子越喜欢,随身解下一块玉佩,拍到楚金山的手里:“好好做,朕记住了你的名字——楚金山!制出水泥,朕就给你一座金山,让你一辈子都花不完!”

而后,哈哈大笑,上马回宫。

明天,也就是靖康二十五年五月十五,大宋兰若帝姬要出嫁了。赵桓来到琼芳殿的时候,殿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贵妃张和香拉着赵桓,笑道:“瞧瞧我们的新娘子多漂亮!”

宸妃钟灵儿,淑妃郑庆云,德妃何凤龄,丁都赛以及惜花怜花姐妹等人都在座。

赵桓调侃道:“新娘子漂亮,朕的娘子们就不漂亮?”

女人们都老了,几个新进宫的地位低下,还没资格来到琼芳殿,男人夸她们漂亮,也不去计较是不是真心话,听着顺耳就好了。

“父皇也是的,怎么刚回来?”兰若最近情绪波动很大,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成了家常便饭,赵桓叮嘱过和香、灵儿等人,千万不要招惹她,让她高高兴兴地出嫁吧!

赵桓坐下,拉着女儿的手,怎么都看不够!

灵儿轻声道:“陛下,用过晚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