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靖康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内人口十余万,分内外两城,内城是禁城、皇城和京城所在地。三个称呼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在交趾人心中却有不同含义。禁城是皇帝、后妃及其子孙、侍从居住之地。皇城在禁城之外,为皇帝和朝臣办事之所。京城环绕皇城,三十六街坊、兵营环布其中。升龙城与大宋东京汴梁城有一点极为相似的地方,那就是花木繁多,百花四季常开不谢,似乎整个城市总是都被浓浓的花香所包围着。

兴建于八十六年前的独柱寺,是李氏皇族礼佛之所,也是升龙城内佛教的圣地。顾名思义,独柱寺还真的就是建立在一根柱子上的八角古亭,那是一根石柱子,远远望去,灵沿池波光浩渺,独柱寺犹如伏在湖面上的一朵出水芙蓉,圣洁庄严,令人不由得生出敬仰之心。还剑湖是城内最大的湖泊,南北长六百步,东西宽七十步,虽然与汴梁城的金明池相去甚远,到底也是难得的妙地了!湖之西有一座文庙,庙内夫子、周公的塑像与大宋境内的塑像几乎一模一样。

由文庙再向西去,有一条街坊叫做铜行街,铜行街上开着很多店铺,经营着各中铜器。也有几家银器店,光顾的人虽然不多,但是人家除非不开张,开张吃半年,也着实令人羡慕呢!铜行街上有一家“秦家馄饨”,小店不大,除了东家只雇了一名伙计,东家秦二,本是宋人,算起来,来到升龙城谋生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了。

秦二四十出头,为人和气,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乐意帮个人,解个困什么的,人缘很好,左邻右舍提到他没有不挑大拇哥的!

“召二哥,来一碗馄饨,再来两个炊饼啊!”一名瑶族汉子,来到殿中将担子放下,看着邻桌的人吃馄饨,直吞口水呢!

这里的人,打招呼不像中国人那样复杂,“您早”,“歇着哪”,“吃了吗”,“再见”。只要是招呼人,这里一律是前面一个“召”字,后面再加上称谓。

伙计是个京族小伙子,叫陈三强,看到来人,端了东西过来,重重地放下,碗里的汤都溅了出来,嘴里还嘟囔着:“召五叔,什么时候结账啊?”

汉子抢过东西就吃,吃了三个馄饨,才道:“不急,不急!下个月一定结,一定结!”

汉子的牙齿非常黑,这里的人都这样,有染牙的传统,秦二刚来时非常不适应,看着这一口口的黑牙,总觉得自己在和小鬼在说话呢!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习惯成自然,真是一点都不假呢!

秦二和善地笑着,道:“这孩子,怎么和客人说话呢?阮老弟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别烫着。”

阮五不停地点头,也不停地往嘴里塞东西,真是一副好牙口呢!

这时,殿内忽然走进来一名中国装束的男子,年纪大概在三十岁左右,长相平常,不过他的一些举动还是引起了秦二的注意。

秦二上前,刚想做合十礼,忽然变了,抱拳拱手道:“请问这位小哥,要吃点什么?”

汉子道:“老哥请了,想向您打听一个人?”

“什么人?”秦二警觉地向店内瞟了一眼,见并为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才放心。来人尽管在刻意掩饰着口音,秦二还是一下就听了出来:此人必是来自大宋东京汴梁,而且是土生土长的汴梁人。

“五年前,这里是不是有一位从大宋来的姓聂的商人,他也是做铜器生意的。”

秦二压抑着心中的惊喜,道:“聂东家与我相熟,在这里做了一段生意,已经于前年到阇婆国去了!”

“呀,那可怎么好呢?”汉子喃喃自语道。

秦二道:“小哥可是从大宋来的?”

“正是!聂东家是在下的族叔,我们兄弟三人前来投他,不想他竟然不在这里了!这可怎么好呢!”

秦二笑道:“这有何难,天下汉人是一家,请把那两位兄弟请进来,见见面,先吃点东西,安顿下来再说!”

小伙计又嘟囔起来:“东家也是的,咱一天又能赚几个钱?”

小伙计的话,那汉子听不懂,出去唤人了!

秦二却道:“话不能这么说,能帮人就帮人一把,咱将来有了难处,未必就没有人帮咱。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殿内的客人频频点头,说话的功夫,外面的人进来了。

共有三人,一人四十岁左右,还有一个更年轻的,大概在二十岁上下。一眼就可以看得出,那名四十岁的汉子,才是三人的头领,而且此人是个经历过生死,办过大事的人!

三人都大包小裹,带的东西还真不少,秦二道:“如不嫌弃,到里面先喝杯茶,看看咱的茶可还喝得?”

“大恩不言谢,叨扰了!”

“请!”

“请!”

秦二吩咐伙计在前面照应着,带着客人到后面来。前面做买卖,后面住人。一个小院子,两排厢房,收拾得很整洁,看起来主人是个勤快人呢!

请客人坐了,秦二亲自倒茶,刚刚坐下,领头的汉子道:“这只银锁,乃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可惜坏了。东家看看能不能找人帮着修修?”

一只银锁,做工精细,惟独右下脚缺了一块。秦二道:“请稍候,我去去就来!”

秦二一心的欢喜,回到卧房,在一处最隐蔽的所在,取出一个绿缎子包,几下打开,里面是一块铜牌,牌子上面还缀着几根银链子。来到外间,将铜锁与铜牌一接,恰好是一只完好的铜锁!

一名兄弟在头领的示意下,出去守着,秦二撩衣下拜:“开封府越大风,参见上使!”

“老哥快起来!”头领将秦二搀起来,扶好坐下,深深一拜,“在下聂仲远,开封聂府尹是本家的叔叔,在组织内大家都叫我十五月,叔父大人临行前关照,一切听秦老哥招呼,还请老哥多多关照!”

府尹的侄子,而且是十五月,秦二说什么都要起来见礼,否则也坐不安稳,聂仲远只得从了。他们同属于一个叫“风花雪月”的组织,秦二对于组织内部不是很清楚,他没有下属,只有一个上司就是开封府尹。八年前,秦二拜别家中老母,来到交趾升龙城,潜伏下来。他一直等着上面来人,今天,八年过去了,终于来人了。而且,来人竟是十五月。

关于组织,秦二知道的不多,也没处打听:风组,刺探情报;花组,是一群负责特殊任务的女子,听说都像花儿一样绚丽;雪组,实施阻击暗杀任务;月组,负责组织内部协调管理。十五月,应该就是月组的最高长官了。

见过面,聂仲远取出一封信函,双手交给秦二。秦二回到里间,取出一本《论语》,按照信笺里面标示的数字,找到每一个字,终于弄明白了信的内容:“有事交趾,将城内情况送出!”

即使信笺落到了敌人手里,恐怕也搞不懂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

看信中的内容,难道要打仗了吗?

秦二出来,与聂仲远商量详细的行动方案。事情很急,后天聂仲远等人就要走了。秦二将店铺交给伙计陈三强打理,自己出去打探情况。四人分好任务,分散开来,秦二与聂仲远一组,第一个目标就是位于外城东南方向的一处军营。路上,聂仲远看到了新奇的东西,总要问上一问。慢慢明白了,通过身上的衣服就可以分辩一个人的身份:平民百姓穿褐色布衣,低级官员穿蓝葛衣,高官贵族穿红袍,衣服的式样与大宋区别不大。

聂仲远看到一名女子,头上带着长方形的红帽子,上身穿束腰蓝衣,下身穿开衩至腰间的长裙,披肩长发随意地垂在脑后,站在街边,一阵风吹过,撩起了长裙,越发显得婀娜多姿,美不胜收了。

秦二道:“那是一名瑶族女子,说到她头上的帽子,还有一段来历呢?”

“哦?”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瑶族中间流行一种怪病,女子长到十三岁,大多都会患病。患病之后的女子,头发、眉毛脱落,死的很凄惨。人们惊奇地发现,一名剪掉了头发的女子,虽然也是十三岁,竟没有生病。所以,瑶族人认为,是恶魔把族里年轻貌美的女子都带走了,于是,在十三岁之前,每名女子都要剪掉头发、眉毛,涂上族里秘制的草药,过一段时间,头发和眉毛就会停止生长,这样就可以保住女儿们的性命了。爱美的女子,讨厌没有头发的样子,就戴上了这种长方形的帽子作为修饰,一传就是上千年啊!”

聂仲远点头道:“原来竟是这样!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较为独特的生活习惯,如果追本溯源,就一定会发现表层下面的奥秘。”

“就是这话!”

经过军营的时候,说来也巧,居然碰到了一个熟人,一名岱族士兵。这家伙就住在秦二馄饨店的附近,是店里的常客了。

“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