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诗经解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⑥ 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 寤(wù):睡醒。寐(mèi):睡着。

⑧ 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⑨ 悠:想念的样子。

⑩ 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

⑾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友:友好交往,意动用法,以……。。为友。

⑿ 芼(mào):拔取。

【经典原意】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的沙洲之上。善良美丽的姑娘,真是我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地去摘采它。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睡着都想追求她。

思念追求不得, 醒来睡着都还想念着她。想来想去,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地去摘采它。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忽左忽右地去拔取它。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当代阐释】

至情至性的吟哦

长久以来,从古旧发黄的线装书里,从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里,我们都会聆听到古代秀才们手拿折扇吟哦出的那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似乎在历史的时空里,这句诗始终在不停地回响,从未止歇。

这首诗的内容虽然从几千年前,便被各种注本升华为“吟咏后妃之德”。但几千年过去了,人们唱着这首诗,不是因为它的庄重典雅,而是因为它的简单。它朴实无华地描绘出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爱的渴望。《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在老夫子的教诲下学习《关雎》,她没有听懂那关关鸣叫着的雎鸠是如何体现后妃的品德,她只发现自己爱的萌动。

人皆有爱美之心,这种人性的自然冲动牵引着诗情,牵引着种种艺术的前行。我们不需要繁文缛节,也不需要墨守成规,非要考证发据出其中的微言大义。硬生生制造出来一系列的精神枷锁,捆绑住思想中旁逸斜出总是不老实的触角。特别是在爱的领地内,一道道城墙并不能挡住春天的脚步。穷酸的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引得大家闺秀卓文君跟他夜月私奔当垆卖酒,人世间的财富地位没有阻拦住他们;善良勤劳的牛郎用自己的质朴坚贞娶到了天仙织女,甚至在被王母娘娘用天河隔开后,也会有喜鹊搭桥促成其好,人神之隔也没有阻挡住爱情的聚合。这就叫至情至性。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雌雄和鸣的关雎告诉人们,结婚的时间到了。见到身姿曼妙,贤惠舒雅的女子,男子怦然心动。自然法则再一次彰显出它的魅力。那就是他的好配偶,为了她,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第二天一早醒来,弹琴鼓瑟、敲钟击鼓,在音乐的流动中,奏出一篇爱的华章。

古往今来,人们不停吟唱这首诗。为其爱的直接,为其爱的执着,也为其洗尽铅华、不饰雕琢的纯真质朴。在充满欲望的现代都市里,我们更需要这种浸染了田野气息的爱情。

【文化常识】

意动用法及词类活用:古今汉语在词性方面没有太大改变,而两者之间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具备另一类次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词类活用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动词使动用法,《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是“使之活”。二、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中的“意”,即“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三、名词用如动词如,如柳宗元《黔之驴》“驴不胜怒,蹄之。”“蹄之”是“(用蹄子)踢之”的意思。四、名词用作状语,如《愚公移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便翻译为“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相关阅读】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汤显祖《牡丹亭》

【原文】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1)。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2)?

青青子佩(3),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4)。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①子:男子的美称。衿:衣领。悠悠:忧思不断。

②纵:虽然。宁,为何。 嗣(sì)音:传音讯。

③佩:佩玉,指佩玉的带子。

④挑兮达兮:往来轻疾貌。城阙(què):城正门两边的门楼。

【经典原意】

你那青青的衣领,总缠绕在我的心田。虽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就不会给我传音信吗?

你那青青的佩带,总缠绕在我的心房。虽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吗?

多么高兴,多么欢快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见到你。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之长。

【当代阐释】

丁香般结着幽怨的姑娘

爱情的缠绵更多揉合了女性的温柔在里面,这种温柔使得女性在爱恋过程中总显得缺乏了些许主动。《子衿》细微描述了一个女子在恋人久久不来后的心理变化。

青青的衣领,青青的佩带,恋爱中的女子将女性的细腻发挥到极致,男子种种衣饰都被女子深深印在脑海里,一点一滴的回味,让思念之情更加刻苦难熬。情思萦怀,望眼欲穿,可是思念的人儿仍遥遥无影,一腔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轻轻的娇嗔,纵然我没有找你,难道你不能给我传个音信吗?即使我没有去找你,难道你自己不能来吗。钱钟书便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寥寥数语,勾勒出女子寓爱于怨,矜持而又渴望的矛盾心态。不仅如此,满腹幽怨的女子还假象那个人就在自己面前,轻轻的叱喝与责备将女子的娇羞描绘出来。细细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爱恋期间的细腻是以后生活的演练。记着他或她的衣襟,记着他或她的衣带,在两人牵手走过的后半生里会一如既往地延续着。在某个忘记带伞的雨夜,你会安然地站在路边,因为你知道,爱人总会为你撑来一把遮风避雨的伞。在光滑的冰雪路上,你也总会不自觉伸出手,很自然地紧紧挽住爱人的臂膀,相依相偎,这就是生活。

虽然之后的生活褪却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激情,少了些“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的埋怨,但却多了份平静祥和,多了份宽容体谅,最终要的是,它保留了两人之间细致入微的关怀。

【文化常识】

代称及古汉语中的修辞:是指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来指代该事物,或以部分代全体、以原料代成品、以具体代抽象等方法来指示事物。子衿便是以衣领来代指人。

除了代称外,古汉语还经常使用的修辞有:稽古、引经、迂回、倒置、隐喻、委婉、夸饰等。稽古是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引经主要指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迂回是一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作者的话不是直说的,而是用转弯抹角的方式说出来;倒置是由于古诗古文在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要求,古代作家往往着意造了一些词序颠倒的句子。

【相关阅读】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原文】

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1),茹藘在阪(2)。其室则迩(3),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4)。岂不尔思?子不我即(5)。

【注释】

① 墠(shàn):平坦的土地。

② 茹藘(rú lǘ):草名。即茜草;可染红色。阪(bǎn ):小山坡。

③ 迩(ěr):近。

④ 有践:同“践践”;行列整齐的样子。

⑤ 即:就;到。

【经典原意】

城东门外土地平坦,茜草长满了山坡。他家离我近在咫尺,而人却像远在天涯。

东门附近种着板栗,一栋栋房屋整齐地排列着。哪会不想念你?只是你不肯到我这里来。

【当代阐释】

“我执”是内心的魔障

这首诗很简短,女主人公的心情低沉,爱恋的男子虽近在咫尺,心却远在天涯,对其不管不问,甚至连女子的家也不愿意过来。

她看到了平坦的土地,那是男子平整过的土地,上面还滴有他的汗水

她看到了绿绿的茜草,茜草的根可以染出绚烂的红色嫁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