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疾唤辛耍适裁炊际�'我小秦婶婶咋样咋样',快说你到底给他吃了什么迷药,让他这么喜欢你,连娘都不要了?!”
秦英无奈的说道:“哟,这醋你也要吃呀,小娃儿就是这样,觉得谁对他好他就总惦记着谁,可在他们心里谁还能比过自己的娘去!我家小石头每回去了你家回来,还不是总在我面前宋二婶婶长宋二婶婶短的。”
宋二嫂的情绪立刻被秦英的这番话安抚了,笑着说道:“那是,不过我问你,你有没有什么亲妹妹堂妹的?”
“干嘛?”秦英奇怪的问道,好好的怎么突然问起了这个。
“还不是我家阿贵叫我来问问你,要是有合适的就给他三弟讨了做媳妇儿。”
秦英摇头,不明白宋二怎么会突然想到这出,“我家就我和我哥哥两个,没有亲妹妹也没有堂妹。”转而又问道:“宋二哥的三弟不是读书人吗,他怎么会看的上我家的姑娘?!”
宋二嫂也摇头表示不解,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婆婆一心想让三弟考功名做官,将来能娶个大门大户的姑娘做媳妇儿,所以从来不张罗三弟的亲事,况且三弟现在才刚满十三岁,公公和婆婆都觉得说亲事的事情太早,怕让他分心,一心只让他刻苦读书,哎,也就我家男人一头热,根本就不明白爹娘的心思。”
秦英能理解宋婆子和宋老头的想法,无非就是现代常见的望子成龙的思想,先不说这样好不好,只是这是人家的家事这一条她这个外人就没有评说的资格,于是暂且放下这个话题,转而问道:“小鹏年后是不是也要进学?”
说到自己娃儿,宋二嫂脸上瞬间便有了笑容,回答道:“是呀,小鹏和小石头两人同岁,要是两个娃儿能一同进学的话,那在书院里相互也有个照应。”
秦英点头,“我和三郎是打算让小石头进学,可就是不晓得上咱们县里的哪家幼学好?”
宋二嫂从小就在这顺应县里长大,虽说对这个不是特别了解,但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因而说道:“咱们县里有两家书院都有幼学,一家是城南的'鼎升'书院,一家是城东的'岳麓'书院,两家都很好,就是看你愿意去哪家,如果不想去书院还可以去私塾进学。”
“那二嫂子和宋二哥打算把小鹏送去哪家?”
“我当然是想让小鹏去岳麓书院,能进岳麓书院十有□□便能进县学,岳麓书院每旬便会请一位县学里的大儒去坐一回馆,就是县老爷也经常去讲学,而且听说大户人家少爷学的琴棋书画骑射岳麓书院都使要教的,可就是束修太贵,而且想要进岳麓书院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都要先接受夫子的考核,考核通过了才有资格在书院里进学。”
这时候能进县学也就意味着这人已经是秀才的身份了,进县学成为廪膳生后每天能领三斗米,每月还有2两银子的贴补。
秦英知道这个时代只有秀才才能进县学进学,宋二嫂的意思就是能进岳麓书院的人十有□□都能成为秀才,只从这一点来看这岳麓书院对读书人来说就别具吸引力,难怪宋二嫂希望小鹏去岳麓书院了,就是不晓得这束修银子到底是个怎么贵法,于是问道:“不晓得这个岳麓书院每年要多少束修银子?”
“每年要三十两银子,而且每季度还要给夫子交五两银子的冰敬碳敬,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秦英想,这不就是现代的贵族学校嘛,这样算算在岳麓书院上一年学差不多就要五六十两银子,这对于一般的庄户人家来说可是天价呀,要知道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一年才花费五六两银子,这上一年书院的银钱都够他们生活十年了。
宋二嫂接着说道:“私塾就不考虑了,我想先让小鹏去鼎升书院,往后只要他学问做的好,同样可以去岳麓书院进学,而且还不用交束修银子,三弟今年就是这样去了岳麓书院的,书院放年学前还因为他文章写得好,给他奖励了一两银子哩,听说还有人得了十两银子的,三弟还说要是他们学的所有东西弄一起能被评为什么第一二三名的,那给的奖励更多。”
秦英听着怎么觉得这像极了现代高校里实行的奖学金制度,想不到古人也有这么超前的思想。
“那鼎升书院呢?”秦英想做一个比较,到底哪一个书院更适合小石头,虽然她现在心里已经估摸着有了底,但是多了解一些总没有坏处。
“其实鼎升书院也不错,光是束修银子就要少许多,每月只要交二两束修银子就足够了,只是鼎升书院不像岳麓书院那样还要教导琴棋骑射罢了,书院只专门教授学员四书五经。”
秦英觉得这样难免太刻板了,八股文学多了就很难免堕入迂腐之中,相比较而言她还是更看中岳麓书院一些,不过这事还要跟赵三郎商量商量,而且也还要再全面的打听打听,但现在还不急,书院还在放年学,再怎么样也要放到年后吧,所以有的是时间慢慢打听比较,现在最重要的是筹备过年的物什,眼看这都二十六了没两天便要过除夕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伙伴们你们说后面来一些宅斗怎么样?!
第42章
因为今年是第一次在县里过年;并且这也算是他们一家一个新的开始;有了属于自家的房子和田地,日子一天一天的好起来,所以秦英和赵三郎格外重视这一次过年,两人商量一定要过一个富裕的新年。
“三郎,前面好像有卖牛肉的;咱们快去瞧瞧!”秦英见从自己身边走过的人;有好些手里都提着牛肉,因而猜想前面肯定有人再卖。
闻言;赵三郎凭着自己个子高,伸长脖子在拥挤的人群中张望,片刻后对秦英说道:“应该就在这前面不远。”说着让让人群,今天不管是买年货的还是卖年货的人都特别多;他背上背的这一大背篓的年货很容易就被人碰来碰去的。
“那咱们快去吧,晚了估计就没有了。”秦英挤着向前走,想着多买点牛肉回去,做成牛肉干,什么时候想吃了就能吃上,不像现在只能过年这几天才吃的上(因为只有年前这几天官府才准许买卖牛肉,平日里却是不允许的)。
这牛肉摊子一般只有年前的东街才有,因为这年代对牛很重视,特别是庄户人家更是看重牛,轻易不会杀来吃肉的,因此牛肉就卖的很贵,一般的人家根本吃不起。而东街是有钱人家聚集的地方,因此牛肉贩子便理所当然的把摊子摆在了东街。
赵三郎和秦英好不容易才挤到了一方牛肉摊子前,秦英看着木板上放着的为数不多的牛肉,问道:“老板,这个牛肉怎么卖呀?”
牛肉老板一手拿着砍刀指着说道:“这个角边肉40文钱一斤,这个精肉80文钱一斤。”
啧啧,秦英晓得牛肉卖得贵,可也不是这么个贵法呀,这一斤牛肉都能顶四五斤上好的猪肉了。
牛肉老板见秦英光看不买,语气不好的喊道:“你买不买,就这个价,不买就让开,别挡着后面的人。”
凶什么凶,你卖东西的还不许人看了,这么怕人看,指不定这肉就是死牛肉或者是病牛肉,想到这秦英拉着脸色同样不好的赵三郎就往人群外挤,哼,我就不乐意你个奸商赚我的银子。
两人又来到另一处卖牛肉的摊子前,秦英指着木板上放的牛肉问道:“老板怎么卖的?”
这位牛肉老板比方才那位态度好的不止一星半点,但是每斤牛肉却是比方才贵了5文钱。
秦英想,难怪这里的生意没有方才的那里好,原来这里的牛肉卖的更贵。
老板好似看出了秦英的心思,边招呼着其他来买肉的人边解释道:“小娘子,我的牛肉虽然贵些,但是我敢拍胸脯说我这里的牛肉都是新鲜的,绝对没有病牛和死牛,好些大户人家都晓得我的牛肉好,年年都在我这里买,您看看我这牛肉是今天早上刚杀的,一会儿还要给县令家送肉去。”
秦英见这牛肉果然如老板自己所说的那般新鲜,而且肉看起来也比方才那家受看,所以也顾不得一斤贵的那几文钱,开口说道:“给我来十斤精肉吧。”
老板把手里割好的肉递给买肉的人后,才笑着对秦英说道:“不好意思,小娘子,这精肉就只剩下这五六斤了,其他的都是要给县令家送去的。”
“那这剩下的我全要了,有几斤?”
“稍等,小娘子,我给你过过秤。”说着就麻利的挂肉上秤,“五斤六两,总共是468文。”
秦英付了钱后,赵三郎自觉的接过肉提在手里,秦英想着又问道:“老板你明天还卖不卖肉啊?”
“不了,今天卖了,所有的肉就都卖完了。”今年大户人家要的多,他还没有摆摊卖那些管事就已经早早的上门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