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悠南北朝:纵横十六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隔一千多年后我们排出这样“连环套”的阵式不免有娱乐成分在内,而当日这些民族之间的兵戎相见,却根本容不得半点打趣的意思。其实这样的“连环套”倒是与体育比赛中的连环套颇为相似,其中大致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风格的差别。尽管在十六国极乱之时,汉文化仍然是中华大地上的主流文化,但随着各边缘民族的不断融入中原,他们也带来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或者说是背景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交流过程,诚如前文,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乃至战争,其势不可避免。甚至说得远点,这样的冲突正与今日的“中西文化冲突”、“中美文化冲突”类同,绝对不该忘记的是,冲突并非坏事,它本身也是交流融合的一部分。即使在当年,我们从事后来看,汉文化虽最终以主流的身份统治中国,却也已与魏晋时所谓的汉文化相差很多,总的来说,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融入了其它各个民族的精华”。这种过程,在那时无论对统治者,还是老百姓,或许都有些相生相克的无奈,而于结果说来却是利大于弊。
  扯得有点远了,无非是想表明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观点:文化没有改变(change),有的只是文化的发展(我觉得用“improve”这个词比较能准确地表达意思),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明白这些,恐怕比解谜本身更有意义。
  “连环套”的怪圈倒也不是没人打破过。苻坚就算一个,他于灭燕的次年出兵灭掉了原先依附于秦,继而叛秦自立的仇池杨氏。(这仇池实则也是氐羌一支,其统治地区在今甘肃成县西面一带。)之后,苻坚便破了“氐羌不敌汉人”的“惯例”,在建元九年(公元373年)攻取了东晋的梁州、益州,占领了三十年前成汉的故地。
  三年后,他再次出兵,这次的目标是一度对秦称藩,但抗命不遵的前凉(这又是十六国中为数不多的汉人政权)。
  前文说过,张祚的暴政被推翻后,小孩子张玄靓做了凉州牧,拥立的功臣张瓘和宋混一个做了卫将军,一个做了辅国,实际权力上张瓘要大了不少。宋混兄弟看着极不爽,就和弟弟宋澄找了个机会,说张瓘图谋篡立,共同讨伐张瓘,将其一家人全部杀死。宋混就取代张瓘做了大将军,宋混病死后,又由宋澄继续独断专权。右司马张邕看不下去,就发动了政变,杀死宋氏全家,和张玄靓的叔父张天锡共同辅政。
  然而张邕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不但骄纵,而且和张祚一般好色,竟然也和那个马氏勾搭上了(也不知道这个马氏怎会有这么大魅力,连续迷倒这么多姓张的),凉州官民对他怨声载道。于是张天锡在上朝时乘机带兵进攻张邕,大声呼道:“张邕无道,扰乱社稷。此乃我家务事,我只要张邕一人的性命,其余人等,概不论罪!”张邕的护卫队当即散去,张邕无奈自刎。张天锡又把持了朝政。到了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3年),张天锡秘密处死了碍事的张玄靓,自立为凉州牧。
  一连串杀戮之后,凉州这片曾经的“乐土”资源耗尽,张天锡也并不是个励志之主,他关着门荒废政事也就罢了,却又杀了奉命招他入长安的前秦使臣,与前秦搞起对抗,给了苻坚一个征讨的藉口。
  凉州实在太小,加上张天锡又不审时度势,一意孤行,搞得内部分裂,手下或叛或降,前秦大军连战连捷,几乎兵不血刃就杀到姑臧城下。张天锡走投无路,只好自缚请降。前凉终于在张骏称凉王的三十一年后,被前秦消灭,成为十六国中第五个灭亡的政权。
  就在这一年(公元376年)的十月,前文提到的已经降秦的刘卫辰,遭到代王什翼犍逼迫,向苻坚求援。苻坚派出步骑兵二十万,以刘卫辰为向导,对拓跋鲜卑发动了大举进攻。
  鲜卑人逃不出“怪圈”,连战连败,此时的什翼犍已是英雄迟暮,身患重病,无法亲率军队抵抗,只好率领主力部属躲进阴山之北。原先被征服的诸部乘机反叛,什翼犍难以立足,重又转回漠南。然而,喘息未定的什翼犍,还来不及重整旗鼓,便被自己的庶长子拓跋寔君所杀(参见“逐鹿中原”第一章)。前秦回军直逼代国都城云中,拓跋各部闻风逃溃,代国也宣告灭亡。
  到此为止,苻坚仅用短短的六年时间,几乎是兵不血刃便统一了北方,谱写了十六国历史上的一段“神话”。

十一、可怕的谶纬
  苻坚统一了北方,但他的“亲密战友”王猛却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幕。在前秦灭掉前凉和代国的前一年,年仅五十一岁的王猛就去世了。王猛重病期间,苻坚还真是动了真格,他亲自为王猛主持了多次祈祷仪式,又下令特赦死罪以下的囚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来感动上苍,留住他的得力助手。
  而王猛却很明白,一切都挽救不了他的生命,在临死时依旧困扰着他的,是看似强大的前秦帝国之中尚存的“隐忧”。
  事实上,在灭燕后的几年内,王猛一直在与前秦朝臣们商量如何对付遍布朝中的以慕容氏为首的鲜卑势力。原来苻坚仍以他独特的“魅力”对待前燕的王公大臣们,给燕国的皇帝慕容封侯,把他的家族宗室迁到长安,统统不给治罪。几年后又封前燕诸王为前秦的边郡太守,权力也不比他们当年在前燕时差多少。慕容评可谓是前燕灭亡的罪魁祸首,慕容垂也劝苻坚为燕国杀了这个“败类”(慕容垂仍然不忘故国,对此苻坚竟也不以为意,呵呵),苻坚也不计前嫌,把他派到范阳去做太守,把慕容垂都搞得老大不乐意。
  苻坚对鲜卑人之友好态势超出想象,王猛等人也知道直接进谏恐怕没有效果。恰好这时出现彗星,太史令张孟便乘机对苻坚说,根据天象,十年之后,燕国将要灭掉秦国,慕容兄弟遍布朝野,恐怕不利,应当除掉燕人以消天变。苻坚抱着一副大中华主义的思想(身处十六国时期的苻坚有此思想,确实称得上超时代,而超时代思想的结局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悲剧),回答说天下各族应为一家,如果真要有灾难,也只有靠修德来避免,又怎能怕外患呢?
  进谏的苻融(苻坚之弟)、王猛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第二年的冬天,忽然有人闯入秦国皇宫,大叫:“甲申乙酉,鱼羊食人,悲哉无复遗!”苻坚下令将散布谣言的人抓起来,却发现此人神秘消失。前秦朝臣间再次掀起谏言苻坚诛杀鲜卑人的高潮,苻坚就是不听。
  (我们回头看看那个“谣言”,是个标准的谶语,若结合事实来看,真是惊人!甲申、乙酉在干支上是相邻的两年,而距离当时最近的甲申年,正好是十年后的公元384年,从这一年开始,前秦解体,苻坚的好梦也做到了头。鱼羊暗指鲜卑的鲜字,而“食人”竟也真有实指,秦国最终覆灭在鲜卑人声势浩大的反秦复国运动之中。
  谶纬作为东方式的预言,与汉晋时期的儒学、玄学密不可分,从总体上看,是经学与迷信的结合产物。谶也就是谶语,是具有浓厚宗教特色的诡异隐语、神秘预言,向人们昭示吉凶祸福、治乱兴衰,因为常常还配有图像,因此也叫图谶或者图书。至于“纬”,则是相对于“经”而言,是用以图谶为代表的神秘观点对儒家“经书”进行的解释,所以又称为“纬书”。
  谶纬托名天意,实则反映了某些人为的观点和预测,后人看来,往往感到这些东西具有令人惊讶的先知效果,但谶纬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神奇,其中的缘由一般有两点:一点是它们在后来的流传中受到了人为的更改,另一点是后人的牵强附会以及心理暗示,就像网络上十分流行的推背图、烧饼歌,说白了,就是现代的谶纬,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自是十分合适,但要真去钻研信奉,则纯属无聊之举了。
  在前秦统治北方的时期,谶纬已处于衰落阶段,但还是被很多人“笃信”,前面这个谶语,说通了的确“可怕”,王猛等人想靠此警示苻坚,却没想到苻坚似乎对谶纬这套坚决不信,除掉鲜卑人的计划又一次受挫。)
  王猛毕其一生为苻坚谋事,到头来却在这个他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上得不到苻坚的支持,心有不甘的他在临终前向苻坚吐露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他说:“东晋虽然僻处东南,但却是中华正统,且上下一心。臣死之后,希望陛下千万不要图谋伐晋。鲜卑、西羌等归降贵族终怀贰心,才是我们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该逐步铲除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