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话太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太宗的心胸突然开阔,愿意让位给桓温了?非也,这其实是他故意把桓温推上风口浪尖。桓温有篡位的形迹,大家对他心里有气,但人家从来没说过要篡,你们又凭什么发作?有气也只能窝在肚子里。那好,现在我来帮他说明,大家可以释放愤怒了。果然,负责颁诏的郎中王坦之见后怒不可遏,当着晋太宗的面就把诏书撕得粉碎。晋太宗笑嘻嘻的说:“这天下本来就是取来之物,何必太在意?”说实话这倒是很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但封建士大夫肯定达不到这层境界。王坦之怒道:“取也是宣帝(司马懿)、元帝取来的,你又凭什么授予他人。”好了,激怒王谢的目的差不多达到了,晋太宗修改诏书,要求桓温以诸葛亮、王导的形式辅佐新君,并要求新君敬重大司马,国家大事要禀报(而非取决于)大司马。

    明朝大儒王夫之痛斥晋太宗昏聩卖国,其实也没有顾及别人的苦衷。晋太宗人之将死,只有对桓温这样谦卑,才能争取到他同意自己的儿子继位,也只有这样过度捧高桓温,才能激起王、谢等族对桓温的敌意,保持他们之间的制衡而不是合流来压制宗室。当然,从道义和人格的角度讲,晋太宗这种做法虽然现实,但确也和刘禅的乐不思蜀异曲同工,有失气节。关键是刘禅并未获得后世好评,司马昱却领受了一个太宗庙号,不得不说是对这个庙号的一种侮辱。

    桓温依诏入朝辅政,但朝政已被王、谢把持。桓温带兵入朝,请谢安、王坦之到官邸会见。两人知道厅内埋有士兵,但谢安冷静的说:“自古以来明道义的大将都是把兵将放在边境御敌,您为何要放在客厅?”桓温确实是个明道义的大将,红着脸把兵撤了。这是他最后一次篡位的机会,错过再没有了。后来桓温回想起这最好的一次机会,越想越想不过,第二年气死了。再后来桓温之子桓玄在荆州称帝,追赠他为太祖宣武皇帝。但桓玄的时机显然不对,很快就被剿灭,桓氏族人隐姓埋名,湮没在了历史的大潮中。桓温这位充满浪漫武士情怀,以青史留名为人生终极目标的东晋名士却成为了一部个人奋斗的反面教材——明明不是坏人,却总想去干坏事,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最后恰如他自己所说:“既不能留芳百世,亦不复遗臭万年。”

第一部分 第四篇 魏晋南北朝,一笔风花

    晋太宗在位实际不足一年,虽然没能实现“兴晋祚”的目标,但拉拢了王谢两家,虽没有集权于皇帝,但也没有集权于某位怀有异心的权臣,王谢两家还在后面关乎命运的淝水之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也算是延续了晋祚。不过晋朝恢复分封,显然选错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这样一个朝代终归不能兴旺,也不值得拥戴。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宋王刘裕篡位,晋朝终于灭亡。

    南北朝的烂账有人收

    这一大串你刺杀我,我虐杀你,你胡化我,我汉化你的故事就是所谓南北朝的历史了。然而不论动机如何,北朝各国为了集权做出了许多行政管理体系变革的尝试,最终奠定了隋王朝的框架。当然,南朝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也有不少贡献,北朝在很多方面都学自南朝,隋唐的很多重要改革也都源自南朝。但隋唐终究是脱胎于北朝,所以南朝在历史上难免沦为支流,相对而言影响就小多了。

    不过虽说这些朝代在自然科学和经济建设上成就较少,在文艺方面却独树一帜。正如前文所言,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典型的门阀士族时代,这些世族大家中产生了大量贵族文豪,诸如书圣王羲之、画绝顾恺之,还有李白的偶像谢灵运等。除了士族文艺,还有田园诗人陶渊明等平民化的文艺大家。这些魏晋名士风流倜傥,行为不羁,个个都极富个性,所以能够创造出一些唐宋盛世的正常人士无法企及的奇特灵感,人称“魏晋名士风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朝还是一个盛产俊男美女的时代,翻翻纪传体史书,每卷开篇都是“美姿容”、“美容仪”、“美姿仪”几个词换着来的。早期慕容家族出品的俊男美女数快要赶上他们杀的人数了,尤以清河公主和慕容冲姐弟“双飞入紫宫”最为传奇,后期更有兰陵王高长恭的俊男神话。我甚至可以不夸张的说:连郭敬明这样的花样美男,拿到南北朝恐怕也只能算中上水平。这么多俊男美女浴血拼杀在残酷的政治军事舞台上,用“华丽血时代”都不足以形容,恐怕只有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六宫粉黛无颜色”才能肤浅的表达出这么壮丽的历史景观。

    为何这个烂账年代会突然出现这么多丽人呢?有些人提出了白种说、混血说等观点,但显然都是缺乏生理学常识的想当然。南北朝俊男满天飞无外乎一个原因——社会风气糜烂,更缺乏一个靠谱的人才选拔体系,贵族们直接以相貌为选拔标准,长而优则仕。尽管这些人都应该算是英俊界的前辈同仁,但就连我也无法认同这种凭长相选拔的机制,南北朝这种豪门世族风流倜傥,广大人民受苦受难的社会形态显然不可持续发展。

    造成南北朝大混乱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由于北方游牧部族的内迁,但其根源还在于晋朝恢复分封建国。不过晋武帝的最初动机似乎也不无道理,他的错误只在于方法不对。要解决藩镇割据问题的正确办法有且仅有一个——运用组织行为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科学知识构筑更加合理、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既将行政事务终端分解委任给许多人来承担,又能将权力的根源保持在中央而不流于藩镇。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摸索和不断改进,魏晋南北朝虽不值得称道,但毕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也不该一笔抹煞。

    不过现在各位也该摸索完了,可以退场啦!南北朝虽然极具风花雪月的文学魅力,但它毕竟是一笔烂账,这账要是一直这么烂下去,中华帝国的文明进程也就该结账了。所幸的是悲剧结束是喜剧,现在既将登场来收拾这笔烂账的是一位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伟大君主,他将带领世界上最大的民族走出了乱世,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文明阶段,他设计的行政组织结构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第一部分 第五篇 一破瓶颈千年路——隋

    超级大国的草原攻略

    历代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地缘战略方向是北方草原,隋朝也不例外。南北朝无数游牧部族南下淘金,去了的没一个能回来,但草原生生不息,总会有新的部族填补前人留下的空隙。

    南下大潮中最后一个离开草原的部族是拓跋鲜卑,走后草原上崛起了一个强大的部族——柔然(Roen,亦译蠕蠕、茹茹、芮芮等)。柔然的起源很复杂,汉文史料称其是匈奴、东胡、鲜卑和塞外杂胡后裔的说法均有。西方有人称其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后裔,也有人认为柔然即是后来与贵霜遗部共同依附于东罗马的阿瓦尔人(Avars),起源于北回归线内太平洋西岸,因不堪极地海洋气候,迁徙至内陆。

    柔然的部族首领称作可汗(Khan),以后大陆中部游牧民族大多都认同可汗是最高领袖的意思,纷纷效仿,成为一个经典的领主名号。柔然可汗以柔然本部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汗国,统治了蒙古草原,经常袭扰拓跋鲜卑的北魏。5世纪初,魏太武帝(拓跋焘)猛攻柔然,大军横扫漠北,许多小部族也遭到无差别攻击。受到灭顶之灾的各部族只好纷纷逃附柔然,这其中就包括生活在今甘肃平凉一带的阿史那部落。传说阿史那氏的祖先曾被敌人追杀,只剩一人为母狼所救,并与母狼生下许多小孩,繁衍出一个民族,所以该族以狼为图腾。阿史那酋长投奔柔然时带了五百户人家,由于精于锻造,被安置在阿尔泰山南麓作铁匠,被柔然人称作“锻奴”。由于阿尔泰山形似兜鍪,于是这个部落被称作“突厥”(G?ktürks)。

    经过百余年惨淡经营,阿史那土门成为首领时,突厥已然不弱。土门志向远大,先是向西魏进贡,得到认可,然后趁西方的铁勒部进攻柔然本部时伏击,将铁勒五万余户并入帐下,实力暴涨。土门宣布脱离柔然,自称伊利可汗。伊利可汗向柔然可汗阿那瓌求婚被拒,于是发兵击败柔然,威震草原。伊利可汗卒后其弟阿逸可汗继位(《周书》称是其子乙息记可汗阿史那科罗,应该有误),又大破柔然。阿逸可汗卒后其弟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继位,并于梁孝元帝承圣元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