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的服从。” [8。11]
■■■但是该报告认为,传统的战争方式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在这种状态之下,世界政府的
大业将难以实现,特别是在核战争时代,战争爆发变成了一种难以预测和风险极大的问题。
考虑到该研究正是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不久开始进行的,当时和苏联核大战的阴影肯定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作者们的心态。
问题是,如果一旦世界出现了“永久和平”,美国社会的出路何在呢?这正是这个秘密研究小
组要追寻的答案。
■■■换句话说,他们需要为美国找到一个能够替代“战争”的新方案。经过谨慎的研究,专家
们提出,替代战争的新方案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1)在经济上,必须是“浪费”的,最
少需要消耗每年GDP 的10%;(2)必须是一种和战争危险类似的、大规模的、可信的重大
威胁;(3)必须提供人民强迫性服务于政府的合乎逻辑的理由。
要同时满足这三大条件,也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专家们先是想到“向贫困宣战“。贫困问题
虽然足够庞大,但是不具备足够的恐惧感,所以很快被放弃了。另一个选择是外星人入侵,
虽然足够恐怖,但在60年代还缺乏可信度,于是又被放弃了。最后大家想到了“环境污染”,
它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事实,具备可信度,在对环境污染的宣传上下下功夫,足以达到核战
争之后世界末日的恐怖程度;不断地污染环境的确是在经济上非常“浪费”的;人民忍受高税
收和降低生活质量,接受政府干预私人生活,为的是“拯救地球母亲”,非常符合逻辑。
这实在是一个绝妙的选择!
经过科学地估算,环境污染问题要达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危机的时间大约为一代半左右,
即20-30年。报告的发表时间是1967年。
20年后。。。 。。。
1987 年9 月,世界野生环境保护委员会(World Wilderness Congress)第四次大会在美国
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来自60 多个国家的2000 名代表参加了这一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
的1500名代表惊讶地发现,一份名为《丹佛宣言》(Denver Declaration for Worldwide
Conservation)的文件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丹佛宣言》指出:
“因为新的资金必须被筹集起来以扩大环境保护的活动范围,我们应该创造出一种新的银行
模式,以便将对环境管理的国际援助与受援国的资源管理的需求加以整合。”
这种新的银行模式就是“世界环保银行”的方案。
与以前类似会议迥然不同的是,一大批国际银行家出席了这次会议,为首的就是艾德蒙。罗斯
切尔德(Edmund De Rothschild)男爵,戴维。洛克菲勒和美国财政部长杰姆斯。贝克(James
Baker)。这些超级大忙人居然在一个环保会议上盘桓了整整6 天,向大会介绍和推销“世界
环保银行”的金融方案。
艾德蒙。罗斯切尔德在大会上发言将这个“世界环保银行”称为“第二个马歇尔计划”,它的建
立将把发展中国家从债务泥潭中“拯救”出来,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8。12'
请注意,截止1987年,发展中国家的全部债务高达13000亿美元。
世界环保银行的核心概念就是“以债务替换自然资源”(Debt…for…Nature Swap)。国际银行
家们计划将发展中国家的1 万3000 亿美元的债务进行再贷款,将债务转到世界环保银行账上,
债务国将濒临生态危机的土地作抵押,从世界环保银行那里得到债务延长和新的软贷款(Soft
Currency Loan),被国际银行家圈出的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土地”遍布拉丁美洲、非洲和亚
洲,总面积高达5000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 个中国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0%!
70 年代发展中国家向IMF 和国际银行家的贷款绝大多数没有抵押品,仅以国家信用为凭证,
当债务危机爆发后,国际银行家不太容易进行破产清偿。当这些债务转到世界环保银行头上
后,国际银行家们账目上原本很难看得呆帐一下变成了优质资产。由于世界环保银行拥有着
土地作为抵押,一旦发展中国家无法清偿债务,这些被抵押的大面积土地在法律上就属于世
界环保银行了,而控制着世界环保银行的国际银行家们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大片肥沃土地的实
际拥有者。以人类圈地运动的规模来看,世界环保银行堪称前无古人。
为了如此巨大的利益,就难怪如罗斯切尔德和洛克菲勒这般人物也要“关心”此次环保大会长
达6 天之久。
巴西财政部高级官员克斯塔博士(Jose Pedro de Oliveira Costa) 在听到罗斯切尔德的世
界环保银行提议之后,一夜未眠。他认为,如果环保银行提供软贷款,在短期内可能对巴西
的经济有帮助,至少经济发动机可以再度启动,但是从长远来看,巴西无论如何是无法偿还
这些贷款的,最终的结果就是作为贷款抵押品的风水宝地亚马逊地区将不再为巴西所拥有。
被抵押的资源还不仅限于土地,水源和其它地面和地下的自然资源也在被抵押之列。
世界环保银行的名称比较扎眼,最终以全球环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的名
义于1991 年成立,由世界银行负责管理,而美国财政部是世界银行最大的股东。国际银行家
们的长远规划目前正在逐步实施。
4。 金融核弹:目标东京
“日本在国际上已经积累了巨额财富,而美国则欠下了空前的债务。里根总统所追求的军事
上的优势只是一种幻觉,它是以丧失我们在世界经济中的放贷者地位为代价的。尽管日本企
图继续躲在美国的阴影里悄悄地发展壮大,事实上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级的银行家。
日本崛起为世界主导的金融强权是一件非常令人不安的事情。”
'8。13'
1987 年索罗斯
当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将国际放贷者的地位让与美国时,同时失去的是大英帝国的全球
霸主地位。国际银行家对这一事件当然记忆犹新,东亚国家的经济在二战以后的迅速崛起,
给伦敦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敲响了警钟,一切可能阻挠和破坏由他们主导的世界政府和世界统
一货币的任何潜在竞争对手,都必须严加防范。
日本作为亚洲最先起飞的经济体,无论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还是财富
积累的速度和规模,都迅速达到让国际银行家惊恐的程度。用克林顿时代的美国财政部长萨
莫斯(Lawrence Summers)的话说,“一个以日本为顶峰的亚洲经济区造成了大多数美国人
的恐惧,他们认为日本对美国所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了苏联”。
日本战后以模仿西方产品设计起家,然后迅速降低生产成本,最后反过来占领欧美市场。日
本在60 年代已经开始在汽车工业中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将人工失误率降到几乎为零。70
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美国生产的8 缸耗油轿车很快就被日本物美价廉的省油车打得落花流
水。美国在低技术含量的汽车工业中,已经逐渐丧失了抵抗日本车进攻的能力。进入80 年代
以来,日本的电子工业突飞猛进,索尼、日立、东芝等一大批电子企业从模仿到创新,三下
五除二就掌握了除中央处理器之外的几乎所有集成电路和计算机芯片的制造技术,在工业机
器人和廉价劳动力的优
势之下,重创了美国电子和计算机硬件行业,日本甚至达到了美国制造的导弹必须使用日本
芯片的程度。一度美国几乎人人相信,东芝、日立收购美国的IBM 和英特尔只是时间问题,
而美国的产业工人则担心日本的机器人会最终抢走自己的饭碗。
美英在80 年代初实施的高利率政策固然挽救了美元的信心,同时痛宰了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众
多发展中国家一把,但高利率也严重杀伤了美国的工业实力,造成了日本产品80 年代大举进
占美国市场的局面。
当日本举国沉浸在一片“日本可以说不”的欣快感高潮之时,一场对日本金融的绞杀战已在国
际银行家的部署之中了。
1985 年9 月,国际银行家终于开始出手了。由美英日德法5 国财长在纽约广场宾馆(Plaza
Hotel)签署了“广场协议”,目的是让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有控制” 地贬值,日本银行在美
国财长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升值。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几个月之内,日元对美元就
由250 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