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赡芤�60万元卖掉QQ,但网易获得风险投资使马化腾意识到了互联网还有其他的玩法,也使马化腾意识到QQ可以“玩”出更大的空间,“我们决定自己‘养’下来”。马化腾再次走上了四处融资的道路,几经周折之后,马化腾找到了美国IDG和香港盈科数码。2000年年初,这两家公司决定一共给腾讯投资220万美元,然后各拿走了20%的股份。
马化腾不再窘迫的时候,在2000年的胡润财富的榜单上,王志东、张朝阳、丁磊和吴鹰这些创业者已成为财富新贵,“知本家”、“网络新贵”出炉,与此前的“红色资本家”、“下海官员”截然不同。他们是如此的年轻,如此的朝气,而且与“原罪”无关。但在他们还没来得及喘息的时候,互联网的冬天来了。在整个萧瑟的气氛中,冻死了一批互联网企业,8848就在那个时候被冻傻了;在那个冬天,新浪抗了下来,等到了春天,王志东却成了投资方给所有的股东和股民的一个理由,一个牺牲品。新浪、搜狐和网易等几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随纳斯达克大盘一路狂跌,并且均在5美元以下徘徊经年。而网易因虚假财报被纳斯达克停牌、下挫至六、七十美分,搜狐股价在1美元以下连续数日。
从事IT评论多年的方兴东见证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谈起2000年那场行业灾难,他记忆尤为深刻。“新经济、泡沫、烧钱、圈钱、免费、亏损等等,几个极其简单的词汇,就将成千上万年轻人的激情和心血盖棺定论了,也剔除了丰富的内涵,把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苍白地钉在了十字架上。既没有充分、客观地反映这场浪潮的积极和消极,也无法体现我们所付出的痛楚和狂喜。”就是在这样一个行业内巨头均无法避免困境的时候,马化腾的境遇更是难上加难。
2001年年初,中国移动公司推出了“移动梦网”服务。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的“二八分账”协议(电信运营商分二成、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分八成)。腾讯当时拥有接近一亿的注册用户,但却苦于没有收费的渠道。腾讯开通了移动QQ业务,发展收费会员,并针对收费会员开展更多的增值服务。一时间,腾讯成了移动梦网的骨干,好的时候,腾讯占据了移动梦网内容提供商七成的业务份额。到2001年底,腾讯终于实现了正现金流。
获救的不仅仅是马化腾,到2002年下半年,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站的业绩也先后飘红,其股价也步步高涨。知本英雄们在短暂的告别后,回到了财富俱乐部里。后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腾讯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事实上,马化腾的胜出虽然具有众多的偶然性,但也有一些必然性。“他是一个专注的人”,业界如此形容马化腾。在三五个月热点就流转的网络界,腾迅最初的5年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完善和规范QQ服务。马化腾对此也颇为骄傲,他认为专注使腾讯技术上有了积累;他认为中国的用户是很挑剔的,“使用起来不稳定就不会选你,哪个好些就用哪个”。
“马化腾其实就是腾讯最大的产品经理,他在很多时间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腾讯的产品总设计师,他会试用腾讯所有的产品或服务,然后提出问题,他这方面的感觉很好,是个天才。”腾讯内部人士如此说。或许因为如此,在即时通讯商务模式的探索上,腾讯创造了业内诸多的第一:在QQ上做广告赚钱是腾讯想出来的第一个办法;QQ秀也是马化腾很好的一个创意;腾讯是第一家有胆量提出和电信运营商共同运营的。;品牌衍生物的代理权出让,是腾讯的第四个主意。
“全民公敌”的荣耀与争议
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像互联网这样,让人们感受到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咫尺天涯。仅仅10年的时间,中国互联网的代表人物便如走马灯一样在更迭着。最早的时候,这些名字依次是王志东、丁磊、陈天桥、李彦宏、马云、史玉柱和马化腾。2009年6月中旬,腾讯最新发布的2009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为人民币10。35亿元(1。515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19%,比去年同期增长93。8%。再度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无论从哪一个维度来思考,即时通讯软件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崛起都更符合互联网的朴素智慧:谁能锁定用户,谁就获得了未来。目前,腾讯QQ的注册用户突破9。3亿,其中活跃用户达到3。5亿,同时在线人数超过4500万。业界关注的焦点为:为什么是腾讯的QQ而不是其他网络应用软件具备如此人气?为什么即时通讯软件这种在世界其他地区没有盈利方式的产品,在中国很赚钱?为什么在包括微软的MSN在内的近40款软件觊觎QQ的位势如此长的时期,它仍能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
视线落在了马化腾身上,业界对腾讯公司掌舵人的印象是,马化腾是这样一种人:从不发脾气,为人儒雅,但每一步都有计划。当年一起创业的几个伙伴至今都还在腾讯抱团发展,团队之稳定是互联网界少见的。腾讯有集体管理的传统,女员工喜欢叫老板“小马哥”,男员工多叫他英文名Pony,是小马驹的意思。而关于马化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则很难说清楚,低调,内敛,但一谈及腾讯,对互联网略知一二的人,眼前似乎就会出现一只“斗志昂扬,入侵众多领域的战斗企鹅”形象,而马化腾本人也被誉为“全民公敌”。
马化腾在2003年开始做门户;后入侵休闲游戏领域,又气势汹汹地进入大型网游;2005年年中,马化腾出手网络拍卖和在线支付。此后,腾讯冲入多方混战的搜索市场。其间,QQ平台上繁殖的小业务多不胜数。其实中国互联网横跨多个业务线的企业不在少数,但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在两条以上的业务线同时做到领先,腾讯是唯一的一家。
尽管坐上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头把交椅,但围绕着马化腾的争议似乎从未停止过。“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张胆地、公开地抄。”王志东曾对此毫不隐讳。腾讯所有的产品几乎都是通过对其他产品的模仿才做出来的。QQ原本就是对ICQ的模仿,TM是对MSN的模仿,TT是对火狐等浏览器的模仿(最新版的TT4。0看上去和IE7。0版很相像),休闲游戏是对联众、中国游戏中心等的模仿……正因为此,马化腾落了个“模仿者”的绰号。马化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如此说,“我不盲目创新,微软、Google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我不争第一,没意义。新产品一出来就要保证稳定,不能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要慎重。”如此,我们或许更容易理解腾讯取得的成绩。
尽管如此,簇拥着马化腾的不仅仅是耀眼的光环。马化腾的低调在媒体中定格,在非常容易发生口水战的互联网中,马化腾似乎与口水无缘。因此,在珊瑚虫事件爆发时,媒体的兴奋就变得非常容易理解。最初看到的是腾讯QQ外挂产品珊瑚虫的作者被逮捕,然后是被起诉,然后是被判刑三年,在向来无风起浪的互联网圈掀起了轩然大波。
陈寿福,1980年12月出生,对计算机非常痴迷。据《IT时代周刊》报道,有时为了研究一个程序他可以连续好几天坐在电脑前,只在吃饭的时候才离开电脑,为节约时间他会飞速地奔向食堂快速解决“战斗”。经过艰苦努力,陈寿福的技术突飞猛进。在开发技术上有所收获的陈寿福发现了QQ的许多不足之处,于是,当时还是学生的陈寿福推出了珊瑚虫版QQ,他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对QQ程序进行了更改:珊瑚虫版QQ在腾讯QQ的基础上增加了探索IP的功能和去除了QQ的广告。陈福寿事件掀起了轩然大波,马化腾也被推上了舆论的漩涡。有好事者把中国即时通讯软件的老大马化腾和世界即时通讯软件的老大比尔·盖茨的做法放在一起比较。MSN也有插件,这个插件的作者叫苏娟,通过MSN Shell,每月获得广告收入60万以上,年收入预计超过700万,而陈福寿与苏娟天上地下的命运,给马化腾带来了众多的质疑。
互联网资深人士方兴东认为:珊瑚虫作者一开始纯粹出于兴趣与爱好,推出了自己反商业版本的QQ,后来,在商业诱惑之下走向了商业化,也开始对商业构成损害。不能说没有过错,过错其实非常明显,关键是腾讯的行为,危及互联网发展的规则。其实,在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