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企鹅凶猛:马化腾的中国功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5年下半年堪称是IM市场的多事之秋。伴着国内IM(即时通讯)市场一路飙升的稳健步伐,继腾讯独占鳌头并在香港成功上市后,众多跟随者也奋不顾身地汹涌而至。尽管MSN在中国的发展形势势不可挡,在落地中国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赶超网易泡泡,一举登上亚军宝座,但相较前者所拥有的较为强势的门户内容网站,MSN网站仍然显得单薄了许多,这也是业界认为短时间内MSN难以撼动腾讯QQ霸主地位的最终原因。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无论是IM市场还是内容网站,腾讯都占据绝对优势。MSN虽然在即时通讯领域获得第二的宝座,但是相比腾讯QQ天文数字的注册用户还相差甚远。在马化腾看来,“目前,IM的竞争已不仅是即时通讯软件之间的竞争,更是综合实力的较量。”

为应对MSN广泛结盟的策略,腾讯阻击MSN的计划已经全面展开。腾讯一方面对网站版面进行全面调整,另一方面开始在专业领域寻找自己的战略盟友。首先,腾讯将红绣球抛向了中国IT专业网站新贵——IT世界网。

2005年8月18日,腾讯网与IT世界网在北京举行了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宣布两者将展开深层次的合作,包括新闻、评测、导购、市场等方方面面,并联合打造“2005中国网友参与度最高的IT评测”。这是腾讯针对MSN携9家联盟的不宣而战所展开的回应“序曲”。互联网某资深人士指出:IT世界网与腾讯网有相似的特点,都是各自领域新锐势力的代表,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双方的合作比较容易产生默契。而马化腾此时更为看重、并且一再强调“合作深度”。这与微软的广泛结盟政策所追求的广度正好针锋相对,颇有战国时代合纵连横的意味。

在马化腾的运筹帷幄下,更大的反击行动正在酝酿之中。随着竞争的不断升级,腾讯的即时通讯工具在开放性上终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腾讯公司推出的Tencent Messenger 2006新春版,已经支持其他E…mail账号的开通和登陆。而在此之前的版本,只能通过QQ号码、手机号码和QQ邮箱进行开通和登陆。由此,腾讯TM将与MSN开打近身肉搏战。

而马化腾也看到了这样一个现实:MSN没有注册门槛的服务方式的确吸引了许多用户,而其不容易被陌生人骚扰的性质更得到了商务人士的青睐。而E…mail账号更是出于方便用户的考虑,只有提供令人周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是留住QQ注册用户的最佳方法。

酣战

在即时通讯的战场上,战火一直在蔓延。2005年10月12日,雅虎公司和微软宣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该协议使MSN Messenger和雅虎通的用户在2006年4月到6月间实现互联互通。根据雅虎和微软达成的协议,雅虎通和MSN将在2006年第二季度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从而使双方高达275亿的用户之间实现实时沟通,此举被认为是对另一个IM美国在线的American Messenger以及新兴的Google Talk的孤立战。

据统计,目前MSN、雅虎通和美国在线是全球三大IM工具,合计拥有数亿用户,形成鼎足之势。MSN与雅虎通结盟之后,将形成一个相对强势的群体,从而改变整个IM市场格局。也因此,雅虎中国通讯事业部总经理毛新很是兴奋。据他介绍,双方的合作是基于服务器端的彻底合作,有别于曾经在国内出现的第三方互联互通软件。

其实早在MSN和雅虎通宣布互联互通前,网易泡泡和新浪的UC就都曾经尝试过通过互联互通来冲击腾讯QQ的垄断,不过最终未果。如今,MSN和雅虎通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有的IM厂商也都在重新寻找反击的机会。

MSN和雅虎通互联互通的消息一经传出,据雅虎中国高管透露,已有数十家中国IM厂商表达了合作意向,而这其中并没有腾讯。由此可见该里程碑式的合作对中国市场的震动何其明显。国内一些中小即时通讯软件正在私下和雅虎中国、MSN中国紧张接触,希望加入互联互通阵营,联合对抗行业寡头腾讯QQ。有分析家认为:这种市场“逼宫”颇有威慑力,因为一旦中国近40家IM厂商全面互联互通,中国IM老大腾讯QQ将被认为是阻碍中国亿万网民在IM上互联互通的最后堡垒。

针对这场声势浩大的“逼宫”事件,马化腾没有坐以待毙,他奋起反击。态度坚决地声明自己的立场,“我们支持合理的互联互通,但若让QQ无条件地开放,这就让所有的即时通讯软件都可以利用QQ的用户去盈利,没有这种道理。”这是性格内向且向来低调的马化腾在过去一年演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幕。2005年的马化腾和他的腾迅公司在公众面前一改之前的低调。突然变化的背后蕴含着腾迅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文弱书生般的马化腾透露出腾讯公司强悍的发展愿景。

2005年10月27日,腾讯QQ2005正式版在北京高调发布,这是腾讯公司7年来首次为即时通讯软件举行新产品发布会。马化腾首次明确提出了“即时通讯标准”的概念,指出,“目前我国即时通讯产业已经进入标准时代。多年来,即时通讯产业的发展一直缺乏行业的通用标准,在腾讯的推动下,我国的即时通讯产业不久将进入自主定义产业标准和自主实现技术、产品创新的时代。”

腾讯高调宣示标准制定,一方面用以显示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给人一种行业标准制定者的印象。这些都有利于加强其行业领导者的地位。马化腾表示,标准要靠产品说话,产品受到用户的认可并且能够引领整个产业的趋势,它客观上就已经成为标准。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腾讯要在所有竞争对手的前面首先修炼好内功,用产品说话。很明显,腾讯高调发布新产品和马化腾对即时通讯产业未来发展的看法,正是针对微软、雅虎达成IM互联互通协议而言的。

技术标准制定是行业领导者为保障其市场领导地位经常采用的举措之一,腾讯QQ压制MSN,技术是主要路径之一。这主要体现在其版本更新速度、提升客户端软件的性能、提高文件传输速度、完善即时通讯功能等市场反应远比MSN要敏感得多。马化腾的“标准要靠产品说话”一说表明了他丝毫不惧孤军奋战的强大信心。

面对微软的咄咄逼人,马化腾进行了一场华丽的冒险。

2005年12月22日,在新浪科技发布的一条名为《腾讯挖MSN高级项目经理熊明华担任联席CTO》的消息引来了媒体和同行们的热切关注,即使腾讯到对手那里挖人的举措不乏炒作的嫌疑,但至少从某一种角度上看,腾讯先发制人的做法仍让人感到了马化腾立志与MSN一决高下的坚定决心。

熊明华1996年加入微软,担任程序经理(Program Manager),参加过JavaVM、IE40、Windows2000、WindowsME以及MSN等项目的开发,在加入微软之前,熊明华曾在IBM、KTInternational等公司任职。在美国任职期间,熊明华与国内软件界过从甚密。他通过演讲和咨询活动,介绍国际上先进的软件管理思想,对国内软件公司提高技术水平很有帮助。

“熊明华博士在项目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说,微软的项目经理占总开发人员的五分之一。“腾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技术研发团队日益壮大。我们需要提升研发流程管理能力,而且我们一直在吸收具有良好管理经验的人才。”面对媒体,腾讯认为,“熊明华15年的工作经验有助于提升腾讯的流程管理水平”。而熊明华的加入也使得腾讯的高层结构略有变动,腾讯改设双CTO,原CTO、创始人之一的张志东将与熊明华共同担任联席CTO。

马化腾在这个时候到微软挖人,在别人眼里是一种冒险行为。因为那一段时间微软因为“李开复事件”变得非常敏感,几乎稍有触犯便睚眦以对。

所谓的“李开复事件”是这样的:2005年7月,Google宣布,将于当年第三季度在中国设立产品研发中心,并任命原微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全球副总裁李开复为中心负责人及Google中国区总裁。但也许是操作上出现失误,就在宣布的前一天,李开复还在微软上班。微软随即向美国华盛顿州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Google和李开复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non…petitionpromise),要求获得经济赔偿,并请求法院支持微软同李开复签署竞业禁止协议以及其他合同条款,包括禁止李开复泄露微软的商业机密。由于自李开复离开微软加盟Google引发诉讼之后,微软对员工加入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