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莫扎特不唱摇篮曲 作者:森雅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焰挤出的怒呼声在耳边回荡,我想起在地下室中化为灰烬的老管家。
  “为了守密,人接二连三的死去……”
  “对了,刚才的曲子是什么?”
  “嗯?”           
  “您用小提琴拉的那个吵死人的曲子?”
  “那是《费加罗婚礼》的序曲。”
  “什么嘛,怎么把莫扎特的曲子拉成那样?”
  “你有什么不满吗?”
  “看来我选的师傅有问题。”
  我站起来。抓住彻尔尼的肩膀:“卡尔,我看我们还是换工作算了。”
  “做什么呢?”
  “我们师徒组成拍档,去说相声吧。”
  彻尔尼脸上的表情,真是笔墨难以形容。
  赛莲扶起康丝坦彩问前走,虽然努力压抑。仍不禁笑得花枝乱颤。
  “很好,我当你们的经纪人。”
  赤脚踏在草地上,感觉格外的冷,烧伤加上擦伤,身体很不舒服,我摇摇晃晃的前进,脑海中想着我们师徒拍档上台说相声的模样,并且开始考虑届时该穿什么衣服。 
 


终曲




  一八○九年底,格鲁克·尼可拉斯·范·尼森与康丝坦彩·莫扎特结为夫妇,移居哥本哈根。
  就在同年七月,拿破仑下令逮捕长期与他对立的梵蒂冈教皇庇护七世,将他软禁于枫丹白露。直到一八一四年一月才释放出来。
  一八一○年四月二日,拿破仑·波拿巴与玛丽·路易丝在维也纳举行成婚大典。但拿破仑并未亲自出席,引起维也纳市民的不安及反感。
  一八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贝多芬发表了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第五号c大调钢琴协奏曲,由约翰·史坦纳担任钢琴独奏,在莱比锡得基凡剧院演出,结果非常成功。
  同样的曲目,次年二月十五日在维也纳的肯特纳城门剧院演出。由彻尔尼担任演奏,但却未获好评。
  约翰·艾曼纽·席卡奈达虽然离开救济院,却未获准回到维也纳河畔剧院。他尝试在约瑟夫城建立新的剧院,但是功败垂成。一八一二年,他因壮志未酬,发狂而死,享年六十一岁。
  一八一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贝多芬在瑞多登厅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中,发表他以歌德的诗谱成的合唱曲《平静的海与丰富的旅程》。女高音赛莲·菲理斯也参与这场盛会。然而,贝多芬终其一生,始终没有机会看到真正的海。
  一八二○年,相关人士决定将约瑟夫·海顿移葬至艾森史塔特的贝尔格教会,在把他的遗骸从芬多诗多玛公墓挖起时,发现他的头盖骨早已消失不见。后来发现,艾斯特哈基伯爵家的书记罗森包姆和典狱长彼得两人,一直以避免遭人冒渎之名,保管着海顿的头盖骨。该头盖骨一八九五年经维也纳乐友协会博物馆收藏,一九五四年归葬于贝尔格教会,回归遗骸本体。
  一八二三午,安东尼奥·萨利耶里精神耗损日深,一度自杀未遂,被关入救济院。据说他在院中亲口坦承自己杀了莫扎特,成为传遍全维也纳的流言。
  当时贝多芬几乎与所有人谈话都要靠笔谈。在他的谈话笔记本中,可以看到他会和许多访客谈起这件事:

  “萨利耶里意图切喉自尽,但并未成功——儿童与愚味者不打狂语。萨利耶里的良心告白绝对是真的。我愿意赌一百比一——莫扎特的死状就是萨利耶里告白的最佳证据。”
          ——一八二三年三月J·席克

  “萨利耶里的身体状况每下愈况。他真的疯了,他不停的说莫扎特是他毒死的,他必须负全责。他这洋说是在忏悔,所以事情应该不假。看来凡事都有报应。也是真实不伪的。”
          ——一八二四年一月安东·辛德勒

  “现在外面都在说,莫扎特是萨利耶里杀死的。”
          ——一八二五年三月卡尔·范·贝多芬

  一八二五年五月七日,萨利耶里在众人的非难与同情中谢世,同月十日,葬于玛斯来思多夫,享年七十四岁。
  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肯特纳城门剧院首演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合唱》。贝多芬指定在第三乐章中要以降E的法国号来吹奏B大调。给法国号出了个大难题,不过,这时葛罗哲斯基是否在乐团中,后人不得而知,有关文献均无法找到任何有关他的记载。
  一八二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尼森在哥本哈根急病而死,享年六十五岁。
  一八二七年,就在春风乱舞的三月二十六日,贝多芬蒙主宠召,结束了他的一生。
  一直低估自己年龄的贝多芬,死亡时不知道自己的岁数,不过根据纪录,他的年龄应该是五十六岁又三个月。
  死后第二天,他的遗体被解剖,头盖骨亦被割下。葬礼于二十九日,在亚瑟街的圣三一教堂中举行。因为维也纳前来悼念的群众满坑满谷,使安放他灵枢的四头马车,和尾随其后的两百辆马车动弹不得。
  贝多芬的遗体被安葬于华林区公墓,不久便出现了想要偷他头盖骨的盗贼。
  四月四日,贝多芬的经纪人安东·辛德勒,写信给伦敦的钢琴家伊格纳·范·莫希勒斯,他说:
  “有一件事我必须通知您。贝多芬先生埋骨所在的华林区掘墓人昨天来到我家,说有人写信给他,表示如果能将贝多芬的头盖骨藏放到某个地方,愿意提供一千奥币为报酬。他还把信拿给我看。警方得知此事,已展开调查。”

  在贝多芬的葬礼上,舒伯特手持装饰着白花与黑缎带的火炬,跟在送葬队伍的后面。
  翌年十二月十九日,他自己也死于贫困中,享年三十一岁。
  他的遗体,遵照他的遗言,葬在华林区公墓内的贝多芬墓旁。一八六三年十月和一八八八年六月,经过挖掘调查。两人的遗骨被改葬于中央公墓。
  舒伯特谢世的一八二八年,康丝坦彩在莱比锡将尼森写的《莫扎特传》付桎,但全书对莫扎特的暗杀及共济会的事只字未提。
  不过。该书卷尾以附录的形式收录了《莫扎特的摇篮曲》,使该曲流传于世。莫扎特旧全集收录了这首曲子、编号为K350。多年以后。歌曲研究家马克斯·佛理运特在汉堡图书馆中找到足够的证据。证实该曲为B·菲理斯所作,现已确定为伪作。
  一八四二年三月六日,康丝坦彩·尼森以七十九岁高龄,死于故乡萨尔兹堡。
  生前,她对前夫之子莫扎特二世抱持着极大的希望。小莫扎特虽然也很有音乐天分,但他离世俗所谓的成功相差甚远。一八四四年七月二十九日,小莫扎特在捷克的卡尔斯巴德孤独而死,享年五十三岁。
  赛莲·菲理斯后来嫁给银行家哈曼·布兰兹哈吉,远渡美国。一八五三年一月三十一日,在子孙环绕下死于波士顿,享年六十一岁。
  被誉为维也纳首屈一指的钢琴家卡尔·彻尔尼,不但演奏受到欢迎,在作曲方面表现也很杰出,声望凌驾舒伯特之上。早逝的天才舒伯特与音乐上的对手彻尔尼在创作上的关联,只能从彻尔尼有四首作品的灵感来自舒伯特的歌曲,窥见一斑。
  彻尔尼在钢琴教育上亦颇负盛名,李斯特、塔贝尔克等名家都出自他的门下。一八五七年六月十五日,他以六十六岁之龄去世,留给后世一千多首作品,其中包括多本钢琴教材。
  一八九一年十一月三十日,解剖学者约瑟夫·希尔多鲁将号称莫扎特头盖骨的头骨送给萨尔兹堡,一九○二年三月十一日,存放于莫扎特纪念馆中。
  然而,事后经齿模鉴定,证实该头盖骨为赝品。一九五七年G·萨尔萨、一九六二年卡尔·贝尔也分别提出证明,证实那不是莫扎特的头盖骨。
  一八三○年,亚历山大·萨尔盖维其·普希金以暗杀为主体,写下歌剧《莫扎特与萨利耶里》,并于两年后在莫斯科国家剧院上演。
  之后,尼可拉·林斯基·考尔萨克夫于一八九七年将它改写为二幕歌剧。并于翌年在索罗多维尼考夫剧院首演。经此,莫扎特遭毒害之说几乎已成定沦,广泛流传于大街小巷。
  一八六一年,盖奥克·佛利得利西·道玛提出莫扎特是被共济会处死的论调。一九二八年,玛提尔第·鲁登多夫进一步提倡这个说法。后来纳粹便利用这个说法,攻击以犹太人为中心的共济会组织。

   
  …(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