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莫扎特不唱摇篮曲 作者:森雅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点点头。
  “可是,死亡名簿上……”
  “事务局的文件是根据家属拿来的死亡通知书撰写的,换句话说,那是在埋葬以前填好的,即使簿子上写着十二月六日,那顶多只是预定埋葬的日期。”
  “这么说来,我父亲……菲理斯,是在莫扎特埋葬以前自杀的喽。”
  “对。因此他留下的《摇篮曲》里,不可能暗藏着莫扎特埋葬地点的秘密。”
  “那会暗藏着什么秘密呢?”
  “这就得靠我们解读喽。”
  我们把纪录簿还给那职员。他瘦得皱成一团的脸上堆起亲切的笑容,说:“发现了什么有用的东西吗?不久前也有一个人来调阅同一年的纪录,所以我才能立刻找出来给你们。”
  这次我的眉头终于忍不住皱了起来:“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头发稀疏的胖子。”

  从天文台出来,我默默思索演奏会的程序,根本无心说话。
  大多数的成员只能凑数,派不上什么用场。当然,并不是每次演奏会都在最佳状况下进行。以前我碰到的意外状况也不少,从根本无心演奏的交响乐团,到钢琴一抬上去就垮悼的舞台,或观众听得心不在焉,甚至还有用德语演歌剧,但观众全是法国士兵……
  什么样的场面都有,我已经习以为常。
  即便如此,我仍无法抹去心中的忧虑。
  “在我们之前到天文台查资料的,会是尼森吗?”
  “不。尼森应该早就知道事情的真相,无需再去查莫扎特埋葬的资料。”
  我眯起眼睛,仰望天空。一群鸽子拍打着翅膀飞过我们头上。
  “今天晚上银蛇亭要办订婚派对。看来我应该去和那外交官再见一面。”
  “您是说,即使没收到请帖您也要去参加派对?”
  “一定会有人送帖子来的。我的举动已经有人不爽了。”
  “不过那个去查气象纪录的胖子,也让我有些介意。”
  “这表示除了我们以外,还有别人在调查这件事。”
  “真让人心急。所有王牌都握在对方手上。”
  “我们也握有一些不错的牌呀。”
  说完,我拉着赛莲走入一家空荡荡的咖啡店,在店头的行道树旁坐下。周围有一道白色的矮篱,桌子四周种着不知名的植物,枝头点缀着小花。
  我点了一杯巧克力,等侍者走开,我从口袋中取出缀成一团的乐谱和字条,用力把纸张摊平一字条。上面罗列的字母,乍看之下毫无章法,但如果它是解读《摇篮曲》的工具,那么我应该设法将它和乐谱组合起来。
  乐谱上有一个地方很引人注意,那就是我做“△”记号。旋律和伴奏形成不协和音的地方。
  那代表什么意义呢?先不管这个。否则会无法进行。
  我决定换个角度。将旋律转换成字母。
  意大利人讲一个音阶的音名时,会说“Do Re Mi Fa Sol La Si”,德国人则是说“CDEFGAH”,如果升半音的话。就在字尾加上is,成为Cis、Dis……,降半音则加上es,成为Ces、Des……。惟一例外的是降H音,不用Hes而用B。
  如果将《摇篮曲》的旋律以字母来表示,就成为:

  A B A G F G F F F F B B B C D C G Fis G G Fis G B A A A B A B C D D D D Cis D F C C C C H C F B C B A B C G A B A G F G F A C C H B A B G F

    一共用了九种音、六十七个单音。
  “如果我们把纸条中的摇篮曲、减、否定、耻导,等有意义的字除掉,就剩下五十三个字母。”
  “没错。那我们也试着从乐谱中抽出五十三个字母。”
  “要怎么做呢?”
  我把每个音阶使用的次数统计以后,发现个别使用的次数为A…ll B…l3 C…l2 D…6 F…l0 G…10 H…2 Cis…1 Fis…2
  “半音字母多,留着很奇怪。最好先拿掉。如果去掉cis和Fis,要将剩下的主音凑成五十三个的话……”
  “加上A的话,要凑成五十三个就比较困难。如果去掉A……哇!剩下的BCDFGH加起来,刚好五十三耶。”
  “手气不错。也就是说,这个曲子的第二小节故意多写了两个F,是为了凑数啊!”
  我按照乐谱上的顺序把字母重写一遍,并和字条上的字母并排陈列。

        
  “不错,不错。贝多芬先生。接着要不要把上段和下段的字母加加看。”
  “嗯。两位数的加法我还不成问题。”
  赛莲抢过我手上的铅笔,开始把字母换算成数字(德文字母也是从A到Z。只是发音和英文不同)。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B C D E F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B是二,R是十八,加起来等于二十,也就是是说,取第二十个字母的T。然后是G和T加起来的二十七,就用……”
  “字母一共只有二十六个。”
  “再从头循环。用A不就成了?”
  用这种听法,我们发现前六个字母是TAMINO。
  “哎哟,TAMINO,塔米诺,不就是《魔笛》中王子的名字吗?”
  “看来这个方法没错,让我们把它做完。”
  结果,我们以这个方法找出字母,并且在字条上指示的地方打上“,”和“;”,而组成了以下这段文字: 

  Tamino spilet die gold’ne Zauberfiote
  im theater auf der Wieden

  gold’ne是goldene的省略形。

  纸条这样解读应该没错。可是好不容易把密码解出来,竟然只是一段不痛不痒的文字:

  塔米诺在奥夫·狄亚·韦登剧院吹奏金色的魔笛

  “这有什么意义?”赛莲问。
  “心里有数的人就会知道。”
  “譬如谁?”
  “譬如萨利耶里。”      
  我站起来,把巧克力的钱丢在桌上。
  一群推着货车的法国士兵,开始涌进咖啡店。
  “这算什么嘛?难道是垃圾搜集部队不成?”
  货车上载着许多被破坏的石像。
  “奥夫·狄亚·韦登剧院是维也纳河畔剧院的前身,也是席卡奈达担任总管之前经营的木造小剧院,《魔笛》就在那儿举行首演。一八○一年建造现在的剧院时,旧建筑整个被拆毁。菲理斯死于一七九一年,所以当然是指改造前的剧院。”
  “我倒觉得spielt im的im用得有一点奇怪。如果是‘在舞台吹魔笛’,应该说‘am Theater’。‘imTheater’岂不变成‘在剧院吹魔笛’?”
  我回头看看满载石像残骸的法军货车。
  “我们到剧院去。我是说维也纳河畔剧院。”
  “您不是说今天练习暂停吗?”
  “塔米诺在剧院吹魔笛。我心里大概有数了。” 
 


第三章




  一七九一年九月三十日,就在莫扎特死前不久,奥夫·狄亚·韦登剧院首演他作品中极为罕见的德文歌剧《魔笛》。当时世人几乎已经忘了他的存在,这出戏让他再度声名大噪。
  乍看之下,《魔笛》的故事相当单纯,但其实内涵非常复杂,充满深奥的暗喻。因为故事的背后隐藏着共济会的秘密教义。
  原作者席卡奈达亲自演出的巴巴基诺,是一个捕鸟人。至于捕鸟人是什么职业,一般人也不太清楚,似乎是专门捕捉野鸟,然后拿到街上兜售的人。“鸟”在《魔笛》中似乎象征着女性的微不足道。
  话说东方王子塔米诺和巴巴基诺结识后,两人接受夜后的请求。去拯救她遭到诱拐的女儿帕米娜。
  这时,塔米诺获得一管金色的长笛,那是一管可以改变人类情绪,将悲伤化为快乐,让对女人退避三舍的人陷入热恋的魔笛。
  预感真爱即将来临,塔米诺和帕米娜开始寻找对方。在过程中,塔米诺发现监禁帕米娜的萨拉斯妥,是支配光明世界的智者,他是为了帕米娜的幸福,才故意拐走她,让她远离无知的夜后。
  而塔米诺为了与帕米娜结合,心须经过试炼,证明自己是适合进入光明世界的勇者。结果,塔米诺通过考验。顺利与帕米娜结合,巴巴基诺也顺利找到他的真爱巴巴基娜。象征愚蠢与邪恶的夜后则被毁灭……
  这出戏很明显的表达出对女性的不信任。除此之外,以我的聪明才智,恐怕无法更进一步的阐释它的内涵。
  就像所有的宗教创始时一样。共济会起初也不接受女性入会,藐视她们,认为她们不洁。在这出歌剧中,勤勉、机智、纯情、勇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