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恪蓝心里一惊:“太子妃殿下,太宜天师这么说,明显喜好美色,而且男女不禁,万一他连您都调戏起来。”
洛华接口道:“那我就陪他顽顽喽。”
“……”恪蓝的脸直接变成了绿色。
“呵呵,恪蓝,你放心,我只是说着玩玩的。你也知道,我一直不信这种东西,如今正好,你以后劝劝太子,也不要去亲近这种人了。”洛华笑着劝慰恪蓝。
“小人遵旨。”恪蓝躬身道,出了一口大气。
等恪蓝走了以后,洛华对楚情悄悄地说:“近日有空,陪我去落枫山的北蕊峰走一趟。”
落枫山的北蕊峰泉水清秀,山峰奇峻,幽谷险壑,云雾缥缈,的确是个修道养生的好去处。
太宜天师的太宜庄就坐落在北蕊峰的顶端,木制结构的亭台楼阁,倒也清雅别致,旁边一眼山泉流出,流水潺潺不绝,周围遍值奇花异草,宛如世外桃源一般,只是山庄的大门,却是紧闭,好似里面没有人居住。
楚情在外面叫门叫了好几次,内里都没有人应,就对洛华说:“太子妃殿下,人好似都不在。”
洛华背着手沉吟了一会:“不会,我觉得太宜天师就在里面,只是他不想见我而已。”
“那要么,硬闯进去?”
“不行,我们是访客,又不是强盗,即使主人避而不见,也不能乱来。”
“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洛华在太宜山庄的四周来来回回地兜了好几圈,看见在山庄旁边,立着一块石碑,用剑刻着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全篇,字迹纵横潇洒,笔力不俗,但是在洛华看来,还是失之轻浮了,后劲不足。最后四个大字“太宜醉书”,显然是太宜天师酒醉后所写。
洛华曾听太子元清说太宜天师能文能舞,这块石碑,显然是他酒醉后的得意之作,才会这样堂而皇之地放在门口,展示人前。
洛华低头想了一想,对楚情说:“今天我们先回去,改日再来。”
洛华回到太子府中,给她的师父夜无尘快马书信一封,让他尽快写一帖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送过来,夜无尘同样文武兼修,书法纵横开拓,潇洒豪迈,极有侠气,洛华认为,单就书法而言,夜无尘的字比太宜天师的更胜一畴。
半个月后,夜无尘的草书《醉翁亭记》过来了,洛华一看,的确是仙品,不由心里甚是得意。这一次,她连楚情都没有带,自己独自一人上了北蕊峰。太宜山庄依旧大门紧闭,洛华敲了敲门,将手中的字帖塞进门缝里,自己则在外面静等。
不出一炷香的功夫,一个白发白须,鹤发童颜,仙风道骨般的老头,满面春风地出来开门,还未看见洛华,就朝门外深深作揖:“哪位高人大驾光临,老夫这厢有礼了。”
第五十三章帝王之相
洛华笑嘻嘻地站出来回拜,盈盈一福,算是回礼:“天师在上,小女子这厢有理了。”
太宜天师抬起头来,发现口中的高人竟然是一位身穿蓝色纱裙的妙龄少女,风神如玉,姿态萧然,不由地一愣:“姑娘,刚才那贴《醉翁亭记》,是出自你的手笔?”
“是我师父写的,我知道太宜天师喜欢书法,就请他老人家写了一帖,让太宜天师您赏鉴赏鉴。”
“哦,请问姑娘的尊师是哪一位?”
“天山派掌门,夜无尘。”
太宜天师露出了然的神色:“常闻天山派掌门人是一代不世出的杰才,文武双全,如果看来,果然名不虚传。只可惜一直闻名,老夫未曾亲见。那么,姑娘您是……”
“我是夜无尘的关门弟子,名叫洛华。”
太宜天师听后,仔细端详起洛华的面相来,越看越是惊奇,然后问她:“洛姑娘,相传你的师父精通星相命理,你可曾学过?”
洛华摇摇头:“没有,我师父收我做徒弟主要是交我武功的,我对星相命理也不太感兴趣。”
“为什么?”
“没什么特别的,我只是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吧,星相命理之学,有些过于玄幻了。”
“哦,是这样……”太宜天师捻了捻胡须,对洛华说:“姑娘请到内室上座,有关星相命理之事,老夫想和姑娘详谈。”
太宜天师将洛华引到日常修行的禅房中,那禅房完全是由翠绿的修竹搭成,罩轻纱,置玉器,蒲团皆是白色,甚为清雅宜人。
太宜天师请洛华坐了上座,一个垂髫的童子捧上了清茶。
洛华本想借着夜无尘的书帖,前来戏弄一下太宜天师,但是如今看来神色和蔼,言语直率,使得洛华对他颇有好感,倒不好意思一直隐瞒下去,就想将她的真实身份告知。
谁知,还没等洛华开口,太宜天师就问:“姑娘,其实您是皇室中人吧?”
“天师,你如何得知?”洛华有些惊讶。
“姑娘的师父夜无尘当日收姑娘做徒弟的时候,是否跟姑娘提过,姑娘的面相,贵不可言?”
洛华摇摇头:“师父只说过我根骨奇佳,是个学武的好材料,却从未和我说过面相之事。”
“姑娘,可否借你的玉掌一观?”
太宜天师此言一出,就是要看洛华的手相,洛华也不介意,就将右手给了他,太宜天师扶着洛华的右手看了许久,啧啧称奇,然后说:“姑娘的命格极是奇特,母为天下至尊,从小与父相依为命,归隐山林,长大后被母认回,重归宫廷,然后为天下和泰,远嫁他乡,再然后……”
太宜天师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抬起头来,盯着洛华的脸又看了好久,接着站起来,对洛华深深一揖到地:“太子妃降临,老夫有失远迎,望乞恕罪。”
洛华连忙将他搀起来,笑着对他说:“天师何必多礼,当日太子亲自来访的时候,可是碰了天师一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怎么我这个太子妃来了,天师倒显得那么拘谨。”
太宜天师叹了一口气说:“如果当日太子带着太子妃一块前来,老夫就不会那么放肆了。”
洛华正色道:“天师,是不是洛华的夫君并非你眼中的真龙天子,你才故意调戏于他,好让他以为你是个好色之徒,以后也就不再重信于你。”
太宜天师点点头:“不瞒太子妃,老夫当日的确有这个意思。但是原因并非太子缺少帝王之相,而是另有隐情。”
“愿闻其详。”
“太子殿下是泰安帝和永嘉皇后的嫡子,岂会缺乏帝王之相。但是太子身上不但有王气,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戾气,隐隐藏于他的身周。”
“戾气,那是为何?”
太宜天师稍稍眯起细长的眼睛:“太子妃可曾听说,太子出生之前,曾有不少泰安帝的幼嗣,无辜枉死的事?”
洛华有些震惊,缓缓站了起来:“太师是说,这些无辜枉死幼嗣阴魂不散,有些萦绕在太子的周围,所以太子的身周才有戾气?”
太宜天师郑重其事地点头:“正是如此。”
“这简直荒唐!”洛华一拳砸在了花梨木的茶几上。
“对于星相命理之事,太子妃既可全信,也可不信,也可半信半疑,这都不要紧。只不过太子从小体弱多病,身患痼疾是事实,泰安帝众多幼嗣的无辜枉死,让太子从小心有阴影,也是事实。帝王之位如果是传给身有戾气之人,怕是以后的天芮宫,不可避免常有血光之灾。”
“那照天师的看法,何人可继承睿纭大统,是襄王元翔吗?”洛华冷冷地问道。
太宜天师笑了起来:“太子妃殿下倒还真是敏锐,不错,襄王元翔刚刚出生的时候,泰安帝就偷偷带着他过来见过老夫,让老夫看襄王的面相,当时老夫一看,那襄王日角龙颜,雄姿杰貌,的确有伏羲之相,就劝泰安帝务必对其好生抚养,只是当时天芮宫戾气过重,还是让襄王暂时待在宫外比较合适。”
洛华在心中暗暗忖夺:泰安帝喜欢襄王元翔,不喜欢嫡子元清,除了永嘉皇后的原因之外,这个老头的话,估计也是掺了一脚。
太宜天师接下去说道:“当日老夫听说太子病愈复出,襄王远去南朝做质子,心中还有些纳闷呢,今日一见太子妃,才恍然大悟。太子妃,襄王元翔远去南国,太子妃在其中,想必居功至伟吧?”
洛华冷冷地看着太宜天师,不发一言,目光甚是冷峭,半晌才说:“天师原为国师,在朝中位高权重,后来弃官不做,是否是因为常常管不住这张嘴,所以惹来祸事,最后只好一走了之,避祸去也。”
太宜天师有些讪讪地笑道:“太子妃倒还真是好眼力。”
“既然如此,太师今日也请慎言,否则日后惹祸上身,可别怪洛华今日没有提醒。”
“但是太子妃就是老夫多年以来苦苦等待的天命之人,今日太子妃亲到,这千载难逢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