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9 第1期 … 科幻影视
怡雯
公众热情催生《新的一代》
本纪世70年代末电视连续剧《星际旅行》把美国公众的科幻热情全面推向高潮。制作商看准机会,于1987年推出了一个新的系列——《星际旅行——新的一代》(Star Trek—The Next Generat…ion),果然也是一炮打响。
《星际旅行》是由系列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它的基本故事背景是:公元23世纪,地球人类高度文明,实现了全球大同。人类与外星智能生命组成了星际联邦。“企业号”是星际联邦舰队中最耀眼的新星,在舰长柯尔克的杰出指挥下捷报频传。科幻作家根据这个框架写出了大量的故事,经过筛选和修改成了其电视剧的蓝本。
1986年10月,派拉蒙电影公司执行总经理梅尔·哈里斯向全球郑重宣布:“若干年前,一个名叫吉恩·罗登贝利的天才把一个超越媒介的节目搬上了荧屏,现在我们又欣喜地得知他还要制作一个新的系列。这个系列将在影视界掀起什么样的旋风,我们正拭目以待。”被誉为“银河之鸟”的罗登贝利出任《星际旅行——新的一代》执行制片人。
梅尔·哈里斯还说:“《星际旅行》的诞生是过去年代全球科幻影视界的一个转折点,它从纵向和横向拓展了科幻影视的视界。”
《新一代》共拍了二十多集,在电视台的“星期日黄金时段”中连续播映,其售价达到每小时100万美元。参与拍摄《星际旅行》前系列剧的艾迪·米基斯和鲍伯·嘉斯特曼在《新的一代》制作筹备中被罗登贝利选为左右二臂。
电视制作高手罗伯特·里温曾在《星际旅行》前系列片中大显身手,他以为拍片也应像盖房: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凡经典之作都是制片人求实、严谨加汗水的结晶,并无他术。里温是位善于思考的人,他说:“从前的制片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影片的感染力历久不衰关键的一点就是故事要与众不同,思想性和艺术内涵要丰富深厚,还要加上以情动人。70年代的观众看《星际旅行》感到新鲜振奋,到现在我们仍然不感到它过时,因为它的魅力是无穷的,每看一遍就渗出来一点,你真的无法抗拒。《新的一代》既为表现‘新的一代’就应突出一个‘新’字,新的时代,新的人物,新的观念,新的风貌直至新的矛盾冲突以及新的解决方式。此外,拍摄时更要选择新的背景参数——我是说,我们现在选择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的起点只能比过去高。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求新是人类追求和创造文明的一种动力。”
他们带来了新变化
科幻作家大卫·格尔罗德曾是《星际旅行》众多系列片的小说原创人之一,深受影迷爱戴。得知派拉蒙公司即将出品大手笔《新的一代》激动不已。
“我听说这个消息,完全是一阵狂喜,立即就找到吉恩·罗登贝利的助手苏珊·萨克特并在她那里得到了证实。”大卫回顾这段细节时眼中闪动着兴奋的异彩,“我当即写了封短信给吉恩,信上说‘真心祝贺你!这消息太令人鼓舞了……’接着我便打电话给多萝西·方塔纳,她曾是前连续剧的编导人员,而且由于电视剧的全面走红名声大振。方塔纳一向信心十足,富于挑战。用她的话讲,《新的一代》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机会。她打电话请吉恩·罗登贝利夫妇共进晚餐,席间洋洋洒洒倾吐了自己的想法。
“我的直感告诉我哪些是他希望避开的东西,哪些是他真正希望突出表达的东西……吉恩诚邀我作为各路建议和意见的评论员。他的左右二将鲍伯·嘉斯特曼和艾迪·米基斯负责将所有收到的备忘条收集起来交我处理。”方塔纳对这一行干得得心应手。
大卫·格尔罗德回忆说:“一天,吉恩·罗登贝利问我:‘你认为这部系列剧该如何做?’他没有直接对我说‘我们打算聘你’。其实,我事先就形成了很多想法,于是不假思索地讲了一遍:把故事的重点转移到大副身上,继续让舰长留在船上。这样故事就比从前更加丰满了——一个故事两台戏,船里有戏,船外同样也有戏。故事的接点落脚在前系列剧中柯尔克舰长所在的地方。”
吉恩·罗登贝利召集大卫·格尔罗德、艾迪·米基斯、鲍伯·嘉斯特曼和多萝西·方塔纳把过去十年中美国上映过的科幻片全部看了一遍。不是娱乐,是任务。吉恩说:“寻找未来生活的感觉对日后把握拍摄尺度至关重要。艺术有时和感觉休戚相关。”
“看科幻片,步入未来世界,就是与未来接触,也是给我们自己作拍摄前的充电和演练。”格尔罗德十年之后这样说,“每天看完片子后我们就聚到一块儿谈各自的感受,希望激发出创作灵感。嘉斯特曼认为,新的外星种族能够赋予《新的一代》不同于其它《星际旅行》系列片的特质。由此,摄制组对剧中人物重新作了调整,一方面使前片中的一些人物跟新片保持合乎逻辑的连贯,致使整套系列片宏观上形成整体划一的布局,另一方面又突出新片的独到之处。针对他的建议,《新的一代》中增设了机器人角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格尔罗德更加频繁地与罗登贝利会面,相互切磋。罗登贝利让格尔罗德粗略地写出新片的拍摄指南。指南涉及内容很广,包括人物、视觉效果等等。说粗也不粗,它甚至把诸如某个时间,某个地点,飞船驾驶台前有几个人,性别如何,在干什么,说什么之类的细节都写了进去。吉恩审查了指南,提出他想把机组人员中的一名设计为残疾人。大家把各种残疾的可能性排了一遍,最后确定他为盲人。格尔罗德在处理他的形象时只想让他戴上大镜片的眼镜,“但后来他们硬是让他戴上了一个类似环形空气过滤器的东西——说实话,我是不喜欢他变成这种模样的。为了解决他的视力问题,我们假定他可以通过配戴那个修复术装置复明。”吉恩·罗登贝利为那个主意拍手叫绝。考虑到种族问题,摄制组认为有必要在机组人员中选一位定为黑人,于是又把这个取名乔迪的盲人机组人员改为黑人角色。
新一代造就新质感
罗登贝利把新系列片的军事行动加以淡化,一改前系列片中那种充满你死我活的冷战情调。原来连续剧中涉及的战争场面做得十分热闹,主要是为了强调未来世界中高度发达的军事科技。按这种程式再一集集拍下去恐怕观众也很难发掘新意。到了拍《新的一代》,制片人自然就考虑到应当变换一种风格,把战争弱化到最大程度,重新返回到《星际旅行》最初几集展现出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人们对新的神奇世界的无限好奇和憧憬。
鲍伯·嘉斯特曼在新系列片的片头上也大做文章。他说:“一部新片需有一个崭新的片名,此外还需一个观众熟悉而不同于片名的副片名……这样更能将观众的视线牢牢粘附在荧屏上。这个副片名就定为‘太阳系及其系外之旅’。影片制作跟产品制作不是一回事,又是一回事,需要不断创新尝试。尤其是当今影视制作技术已完全能够获得理想的特效——这是我们拍摄第一部《星际旅行》时做梦也未曾想过的。”
谈到“企业号”机组人员中的机器人包装,格尔罗德胸有成竹:“他虽是个机器人,却应塑造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外形上要精悍独特。选用金色材质做皮肤,眼睛尤要做得精细,最好给他配戴一副特制隐形镜片,那种光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生动效果。”
格尔罗德不愧是知名度很高的作家,思路往往会比他人走得更远。一天,他郑重其事地找到罗登贝利,说自己正和嘉斯特曼讨论增添一个船上人员。他在备忘录上写着:“企业号”的启蒙。
“从某种程度上讲,宗教是拯救人类心灵的良药,牧师则是药剂师。‘企业号’可以看作社会的缩影,但我们并不真想增添一个船上牧师,因为人性并非只是通过特定的仪式得到体现。我们的确需要一个能够调整人们心理和情绪的人,把他称做‘大师’兴许比‘牧师’更合适。他的工作不是医治实实在在的创伤,因为医治创伤就意味着病痛和受伤;他的工作更不是教师,因为教化意味着那个时代的人们缺乏文明和修养。总之,这是一个介于许多职业之间的特殊角色,他使每一个船上的人都尽可能地把本职或本份做到最大限度的好。比如,做最好的舰长、最好的妻子和最好的孩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