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机身 作者:迈克尔·克莱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爸谩8奔菔蛔匀挥械纾囊潜砘乖诠ぷ鳎奔菔蛔挥姓窀似鳌U馐歉鲇没а」杭篮焦久挥卸┕骸5栏窭构疽裁挥性诩菔徊帐僭ぞ低持邪沧叭魏伪阜荨K裕盌C—10开始失速时,副驾驶没有想到他得加大油门。”

  “噢,”里奇曼说,“可是机长根本就不应该断电啊。”

  “是不应该,这是设计中就有的安全特性,”凯西说,“道格拉斯公司在设计制造这种机型时就保证它能安全度过这种故障。当左发动机解体时,飞机会自动关闭机长的电路,以防止系统的进一步发生短路故障。记住这一点,飞机所有系统为了保证其可靠性都是重复的。如果一个出了故障,备份系统就自动切入接替。这就很容易使机长的仪表盘继续工作。任何一名飞行员要做的事不过就是触一下继电器开关,或者是打开紧急电源。但是他一样也没做。”

  “为什么不做?”

  “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凯西说,“而副驾驶的显示器上又没有必要的信息,于是他便主动地减低空中速度,这就造成了飞机的失速和坠毁。”

  他们沉默一阵子,继续往前走。

  “想想看,本来有多少种办法可以避免这次事故啊,”凯西说,“维修人员在保养服务出现不正常之后,就应该检查支架的结构性损伤。但他们没这么做。大陆航空公司使用叉式升降车已经出过两次摔坏支架的事,他们本可以告诉美航公司这种操作程序的危险性,但他们没有。道格拉斯公司向美航讲过大陆公司出的问题,但美航丝毫没有引起注意。”

  里奇曼摇摇头。

  “事故发生后,道格拉斯公司还不能就说这是个维修保养方面的问题,因为美航公司是个宝贵的客户。于是道格拉斯公司就不把真相说出来。在所有的诸如此类的事件中,故事总是一样的——真相永远不会暴露,除非传媒把它挖出来示众。但是,事情的真相是极为复杂的,对电视而言并非易事……于是他们只有播放这段录像。这段事故录像显示了左发动机坠落,飞机向左转,然后整个飞机坠毁。这段图像暗示飞机的设计极为拙劣草率,道格拉斯公司事先没能预见到会发生支架故障,没能把飞机制造得能逃脱这种事故。这种暗示是完全不准确的。但道格拉斯公司再也没卖出去一架DC—10型飞机。”

  “好吧,”里奇曼说,“我想你不能责怪传媒的做法。他们并不制造新闻,他们只是报道消息而已。”

  “那是我要说的,”凯西说,“他们并没有报道这条消息,它们只是放了这段录像而已。这次芝加哥空难对我们这行来说是个转折点。这是历史上头一回一种好飞机被新闻界扼杀。事情最后是全国交通安全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它是12月21日发表的。人们当时正忙着过圣诞,没有人有心思注意这个。”

  “所以现在,当波音公司推出他们的新型777飞机时,他们安排了一个完整的新闻宣传活动,时间上和首航仪式相吻合。他们允许一家电视公司拍摄连续几年的研制开发过程,最后形成了在公共电视网上播出的六集纪录片。跟着他们还出了一本书。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预先就为飞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形象,因为他们下的注太大了。”

  里奇曼陪着她继续走。“我不能相信传媒有那么大的力量。”他说。

  凯西摇摇头。“马德的担心是对的,”她说,“如果传播界有人掌握了545号航班的事,就是说N—22型飞机在两天里出了两场事故。我们就会倒大霉了。”








2

《新闻线》/纽约下午1时54分

  曼哈顿中心区每周电视新闻特写《新闻线》节目第23层楼的办公室里,詹妮弗·马龙正在编辑台上审看采访查尔斯·曼森的录像。她的助手黛伯拉走进来,在她的办公桌上丢了一份传真,随口说道:“帕西诺不干了。”

  詹妮弗敲了一下暂停键。“什么?”

  “阿尔·帕西诺不干了。”

  “什么时候?”

  “10分钟前。他只跟马蒂简单说声不干了,然后就抬脚走人。”

  “什么?我们在坦吉尔拍了四天外景素材。他这个节目周末就要播出了——他的节目足足有12分钟啊。”《新闻线》是观众最多、收视率最高的新闻特写类电视节目,在《新闻线》上露上12分钟的脸,那是一种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风头啊。好莱坞那些明星们没一个做梦不想着上这档节目亮相的。“发生什么事了?”

  “马蒂在化妆的时候和他闲聊,提起帕西诺已经有四年没怎么轰动过了,所以我猜他大概是给得罪了,于是就跑了。”

  “正在录制的时候?”

  “不,是在录之前。”

  “耶稣啊,”詹妮弗说,“帕西诺不能这么干。他的合同规定他得上这档节目,这是几个月前就定下来的。”

  “是的,不过他还是跑了。”

  “马蒂说什么?”

  “马蒂很恼火。他说,他想指望什么?这是新闻节目,我们当然问那些有劲儿的问题。你知道,典型的马蒂作风。”

  詹妮弗咒骂了一声。“这恰好是大家担心的事。”

  马蒂·瑞尔登是个臭名在外、生硬粗暴的采访者。尽管他两年前就离开新闻部到专题部的《新闻线》来工作——工资比以前高得多——他还是把自己当成个新闻记者,虽然固执己见,但也公平讲理,不受别人摆布——尽管实际上他喜欢让被采访者难堪,喜欢当场问一些纯属私人的问题让他们出丑,即使这些问题和节目本身没有任何关联。没有人愿意用马蒂来做帕西诺这段节目,因为他不喜欢名流,也不喜欢做“吹捧性的小段子”。但是因为通常做名人访谈段子的弗朗西斯正在东京采访公主,只好临时找马蒂凑数。

  “迪克找马蒂谈过没有?我们还能把这个节目抢救下来吗?”迪克·申柯是《新闻线》的执行制片人。只花了三年时间,他就巧妙地把这个夏季临时顶替性的节目,做成了一个扎扎实实的收视率极高的黄金时段节目。所有的重要决策都是由申柯做出的,而且他也是唯一有足够影响力的人,能对付马蒂这种不听话爱虚荣的家伙。

  “迪克还在和厄尔利一起吃午饭。”申柯和电视网总裁厄尔利的午餐总要拖到下午很迟的时候。

  “所以迪克还不知道?”

  “还不知道。”

  “太棒了。”詹妮弗说着看了看手表,现在是下午两点。如果帕西诺不干了,他们就得想方设法把这个12分钟的窟窿填上,只剩下不到72个小时了。“我们还有什么现成的录好的素材吗?”

  “什么也没有。特里萨嬷嬷的节目复映前正在重新剪辑,而米基·曼托还没做好。我们现在只有那个轮椅少儿棒球赛的小段子。”

  詹妮弗嘟哝一声:“迪克不会同意上这个段子的。”

  “我知道,”黛伯拉说,“这种段子没意思。”

  詹妮弗捡起她的助手丢在写字台上的那份传真件。那是一份哪个公关公司发来的新闻稿,每个新闻专题栏目每天都会收到几百份这种东西。像所有的这类传真件一样,这一份的格式也让人看上去觉得像是一个完整的新闻特写,上方还有个标题。标题是:

  因继续存在对适航性的忧虑,欧联航推迟向N—22型宽体喷气客机颁发许可证

  “这是什么?”她皱着眉问。

  “海克特说是给你的。”

  “为什么?”

  “他认为这里头可能有点名堂。”

  “为什么?欧联航是什么玩艺儿?”詹妮弗扫视了一下传真件的内容。里头有很多术语,密密麻麻令人费解。她心想,没画面有什么用。

  “很显然,”黛伯拉说,“这和迈阿密起火的那架是同一种飞机。”

  “海克特是想做一个有关飞行安全的段子吗?祝他走运。所有的人都看过那架飞机起火的录像了,再搞就没什么意思啦。”詹妮弗把传真件朝旁边一扔。“问问他还有什么别的没有。”

  黛伯拉走开了。詹妮弗独自一人凝视着她面前的屏幕上查尔斯·曼森的静像。她接着把图像关掉,决定想一会儿。

  詹妮弗·马龙,今年29岁,是《新闻线》历史上最年轻的分段制片人。她进步很快,因为她干得的确出色。她很早就显示了出众的才华。当她还是布朗大学的本科生时,她像黛伯拉现在那样利用暑假当实习生,工作经常干到深夜,在奈克斯终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