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亲历死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乡,今天我们不谈工作,好不好?”车上,颜丹沉提议。

  “好啊,”郝乡乡应道,“都紧张了快半个月了。”

  颜丹沉看看身边的郝乡乡,真诚希望这个女子真的如她外表这般,尽快淡忘不愉快的事儿。

  在这夜里,陌生人啊,你的出现究竟是错还是对?

  “小川,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吗?”回家的路上,刘笑远突然问道。

  张小川用力握了握刘笑远的手,点头道:“当然记得,我来报道就是你接待的。整个公安局,我最先认识的就是你。”

  “当时你可没想到我比你还小半岁吧!”刘笑远笑道。

  “是啊,”张小川讪笑道,“那个时候,我可没少给你端茶递水。”

  “谁叫咱们在一个办公室呢!”刘笑远嘿嘿地偷笑,“我也乐得享受服务。”

  “后来你还猖狂到天天去我家蹭饭呢。”张小川补充道。

  “阿姨的手艺这么好,我可是有很大的功劳。”刘笑远还在嘿嘿不断。

  张小川眼前不禁浮现出那副久违的图画:两个调皮的大男孩围着饭桌边吃边挑毛病——“阿姨,你这青椒肉丝起锅的时候醋滴多了,味太重”,“妈,我也有这种感觉呢。还有糖醋排骨太甜了。”

  究竟是谁,先淡忘了那种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呢!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可是每天都有新的烦恼。

  “张队,京剧团的杜团长上吊自杀了。”这是今天早上他收到的第一条消息,他甚至还没来得及把查访杜月盛的行动付诸实施。

  戏台子上,一切完好无损,没有任何的凌乱,看得出杜月盛死前还好好整理过一番,连穿着都是全新的。

  “昨天晚上下班的时候,杜团长还好好的。”张小川在现场就开始询问剧团的工作人员。

  “你确定昨天晚上你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张小川问那个高高瘦瘦的老者,据其他人介绍,他是剧团的勤杂工,大家都叫他任伯。

  任伯哆嗦地说:“我亲自锁上的大门。我走之前还到戏台这边看了看,当时杜团长一个人在这里,我劝他回家。他看了我一眼,没说什么就走了。确实是我亲自锁的大门。”

  “你是几点离开的?你确定杜团长当时离开了这里吗?”张小川相信这个任伯不会撒谎,看他那副表情就知道他绝对是一辈子的良民,多半这大半辈子还是头一回跟警察打交道呢。

  任伯想了想,回答:“我每天下班的时间不确定,必须等团里的人都走光了,我才能走。有时候有角儿要练戏,我就得一直陪着。昨天晚上我到家的时候看了一下时间,大概是9点多一点。”他低头算了算,继续道,“从这儿到我家要半个多小时,那么我是8点半左右离开的。”

  “杜团长呢,你确定你走的时候他已经走了?他自己没有钥匙吗?”张小川追问。

  任伯十足把握地说:“我亲自送他到门口,看他离开了才回来收拾,然后锁的门。”

  “这些椅子也是你收拾的?”旁边有个剧团的演员指着戏台下的一排排椅子。

  任伯看了看下面的椅子,惊讶地回答:“啊,昨天晚上我离开的时候还是乱糟糟的一片,怎么就这样了?”

  下面的戏凳整齐地摆成一排排,似乎有很多人正坐在底下聚精会神观看戏台上的这出好戏。

  张小川的脊背突然有种凉飕飕的感觉!

  看看眼前的任伯,隐约觉得这个老头像是在笑。

  现场确实没有任何他杀的痕迹,但张小川没有匆忙给案子定性,而是把剧团里几位资历比较老的演员、班底都叫到公安局。

  还是在自己的地头上心里比较塌实。

  “你们还记得《六月雪》吗?”张小川安排大家坐下。

  原以为他们会大吃一惊,可是张小川眼前这几个人居然眼睛都没眨一下。

  这下轮到张小川吃惊了。连戴若容都知道《六月雪》的事,这几位算是剧团的元老了,怎么会如此无动于衷?

  “袁先生,听说你也是旦行出身,对于贵团以前的几位名角儿该不会陌生吧。”无奈,张小川只得把矛头指到个人,袁先生就是中间那位老太太,“比如程金定、杜离花?”

  袁先生终于开口了:“张队长,我们团从没有过这两个人。你说的是谁,我不清楚。还有我们团十几年没排过什么《六月雪》、《七月雪》,早就忘完了。”

  张小川完全没想到会得到这个答案,一下愣住了。

  “何平,让嫂子过来一趟。”送走剧团的几位老家伙,张小川吩咐道。

  这些老家伙,看来是死了心不开口。张小川恨恨地骂了一句。

  剧团到公安局路程不算远,戴若容匆匆赶到公安局的时候,张小川正一个人在办公室发呆呢。

  “张队,小戴来了。”何平进来提醒道。

  “啊,”张小川回过神来,忙招呼,“嫂子,真辛苦你了。”

  “没什么,”戴若容还比较客气,“你是为杜老的事儿吧?”

  张小川点头称是:“你上次不是提起过你们团以前出过两位名角儿,叫程金定和杜离花吗?怎么刚才我问你们那几位老把式,居然都说不认识她们?”

  “我也觉得奇怪啊。”戴若容回答,“昨天你们走了过后,我就去查了查老戏班的资料,想给你们多提供一点信息。可是,我找遍了,也没找到程金定和杜离花的任何资料。”

  张小川越发觉得这件事蹊跷,又问:“嫂子是哪年进的京剧团?有关这两个人的事是听谁说的呢?”

  “我是省京剧学校毕业后到北市京剧团的,进来的时间应该是1990年。至于程金定和杜离花的事,倒不是在京剧团里听说的,是我母亲告诉我的。”戴若容说完,又补充了一句,“我母亲当年也算是半个梨园弟子吧,属于那种已经入迷的票友。”

  “那伯母她——”张小川问。

  “我母亲已经去世有7、8年了。”戴若容略带感伤地回答。

  张小川抱歉地说:“真不好意思,嫂子。”

  “没什么,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戴若容恢复了平静。

  “那么嫂子你在剧团这十多年就没听人说起过这两个人的事?”张小川问。

  戴若容想了想,道:“平时也没特别注意,现在想想,好象剧团真的鲜有人提及。对了,我印象中唯一一次是当年我刚进团的时候,因为练功不刻苦,曾被袁阿姨批评过一次。”

  张小川越发觉得纳闷。

  “她当时生气地说,现在的年轻人,聪明有余,刻苦不足,要是有当年杜二小姐一半的努力,早就唱到北京去了。”毕竟是专业出身,戴若容模仿那种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称得上惟妙惟肖。

  “这个杜二小姐是不是就是杜离花?”张小川问。

  戴若容回答:“应该是吧。当时我很不服气,所以就问她杜二小姐是谁。不过袁阿姨马上转开话题,始终没有给我回答。这是我印象中唯一一次在剧团听到杜离花的消息。”

  “这个袁老太婆,肯定知道事情的真相,不知道什么原因能让她十几年不露口风。”张小川道,“嫂子,你们剧团除了这几位,还有没有其他人能够提供相关资料的?”

  “这几年京剧不景气,剧团走的走,散的散,当年的好多人都早已不知去向了,就剩今天这几位是一直坚持在团里的。”戴若容颇有感触地说。

  “那么你把今天这几位的地址告诉我,我想去登门造访。”这可实在是下策,但没有办法,“对了,还有你们团那个任伯,他的地址也需要。”

  “那我回去给你发传真吧。”戴若容回答。
 郝乡乡等张小川送走了戴若容,才进门报告:“张队,我查过了。咱这边没有剧团那事的资料,好象当时根本没有立案。”

  如果真的如戴若容所说剧团连续死了两个演员,公安局怎么会不介入调查呢?

  “不过书记夫人的死有资料。”郝乡乡补充了一句。

  张小川点点头,这点他知道,上次就已经查过了,还是在交警那边找到的,重大交通事故而已。

  这几起事故一定存在联系,不然那个车牌怎么会是当年市委书记的号码,或许那起交通事故也未必真是什么交通事故。

  这几个人究竟是谁先死,谁后死呢?现在事情的关键是要弄清楚程金定和杜离花的死。剧团的人越是三缄其口,越说明这里面有问题。

  可是如何撬开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