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畸形屋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张国祯 译
一
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
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我所了解的就是这些;直到欧战结束,我奉命到东方去,我才了解到其他的──那就是我爱上了苏菲亚,我想娶她。
当我发现到这一点时,我们正在“牧羊人”餐厅吃晚饭。这个发现并未令我感到丝毫的惊异,倒比较象是认知到一个我长久以来熟悉的事实。我以崭新的眼光看着她──但是我所看到的是我长久以来即已熟知的。我喜欢我所看到的一切。她那一头从前额高傲地窜起的黑色卷发,那鲜明的蓝眼,那小巧、斗志高昂的方正下巴,那挺直的鼻梁。我喜欢她穿的那套剪裁得宜的特制套装,和那白色绉纱衬衫。她看起来带着清新的英国气息,让我这飘泊异乡,三年未回过家乡的人涌起强烈的亲切感。我想,没有人能比她更有英国味道──甚至我正在这样想时,突然怀疑她实际上是不是,或可不可能真的象她让人看起来那样具有英国味。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象舞台上出现的那种十全十美?
我了解的就这么多,我们在一起谈过了彼此的喜好,讨论过各人的想法,谈到未来,谈到目前的朋友──苏菲亚从未提过她的家或是她的家人。她知道我的一切(她是个很细心的听者),然而我却对她一无所知。我想,她有一般的背景,但是她从未谈起。直到目前我还不了解她的背景。
苏菲亚问我在想什么。
我照实回答:“你。”
“我明白。”她说。听来好象她真的明白。
“我们也许有几年见不到面了,”我说。“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会回到英格兰。但是一旦我回来了,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来见你,要你嫁给我。”
她听了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她坐在那里,抽着烟,没看着我。
一时之间,我担心她可能没听懂。
“听着,”我说。“有一件事我绝不会做,那就是要你现在嫁给我。这是行不通的。第一,你可能拒绝我,而我就得伤心地离去,也许为了挽回我的虚荣心,去跟某个女妖精鬼混。如果你不拒绝我,那我们又能怎么样?结婚,然后马上尝到两地相思的滋味?订婚,然后苦苦相等一段长时期?我无法忍受你这样做。你可能碰到你中意的其他人,却受到婚约的束缚,觉得不得不对我‘忠贞’。我们是活在一个匆匆忙忙,一切求快的奇怪环境里。在我们周遭,婚姻、恋爱这种事情,说合就合,说分就分,快得令人眼花缘乱。宁可你回家去,自由自在的,看看战后的新世界,决定一下你想在这世界上得到什么。我们之间必须要是永久的,苏菲亚。我无法忍受任何其他的婚姻关系。”
“我也是。”苏菲亚说。
“另一方面,”我说,“我想我有权利让你知道我——呃一-我的感受。”
“不过不带任何过早的抒情色彩?”苏菲亚低声说。
“亲爱的──难道你不了解?我一直就试着不说我爱你……”
她止住了我的话。
“我真的了解,查理。而且我喜欢你做事的怪方式。你回来后可以来看我──要是你到时还想——”
轮到我打断她的话。
“这是不容置疑的。”
“任何事情都总是有置疑的余地,查理。总是有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在。比如说,你对我了解就不多,不是吗?”
“我甚至不知道你住在英格兰什么地方。”
“我住在斯文里。”
我点点头。我知道她提起的那个闻名的伦敦郊外住宅区,夸称有三座供资本家使用的上好高尔夫球场。
她以沉思的声音轻柔地补上一句:“住在一幢歪歪扭扭的畸形小屋里……。”
我一定稍露惊色,因为她一副觉得好笑的样子,同时精心引述一句话解说:“‘而他们全都住在一幢歪歪扭扭的小屋’。我们就是这样。其实也并不真的是幢小屋子,不过倒真的是歪歪扭扭的——由木质骨架和山形墙砌成的!”
“你家是个大家庭?几个兄弟姊妹?”
“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一个妈妈,一个爸爸,一个伯伯,一个婶婶,一个祖父,一个姨婆,还有一个续弦祖母。”
“天啊!”我有点承受不了地叫了起来。
她笑出声来。
“当然在平时正常的状态下,我们并不是全都住在一起。是战争和空袭造成的——不过我不知道——”她思考着皱起眉头——“也许就精神上来说,一家人一直都住在一起──在我祖父的庇护下。他是个相当了不起的人,我祖父。他八十多岁了,身高大约四英尺十英寸,但是任何人跟他站着一比都会黯然失色。”
“他似乎是个有趣的人物,”我说。
“他是有趣。他是来自斯麦那的希腊人。亚瑞士泰德·里奥奈兹。”她眨眨眼,补上一句说:“他非常有钱。”
“经过了这场大战后还有人会有钱吗?”
“我祖父会,”苏菲亚很有信心地说。“政府任何剥削富人的伎俩都奈何不了他。他自有办法应付,反过来再大捞一笔。”
“我怀疑,”她加上一句说,“你是否会喜欢他。”
“你呢?”我问道。
“胜过于喜欢世界上任何人。”苏菲亚说。
二
过了两年多我才回到英格兰。这段时光可不怎么好过。我写信给苏菲亚,也常收到她的回信。她的信,就象我写给她的信一样,并不是什么情书。是一些亲近朋友之间的信件──谈谈一些个人的想法和日常生活的感触。然而我知道就我这方面来说,而且我相信就苏菲亚那方面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增厚增强了。
我在九月份一个阴天里回到了英格兰。树叶在傍晚的余晖中金黄闪烁。风一阵阵地吹着。我从飞机场打了一封电报给苏菲亚。
“刚回来。今晚九时于‘马里欧’与你共进晚餐。查理。”
几个小时之后,我坐着阅读“泰晤士报”;浏览着出生、结婚和丧葬专栏,我的眼晴被“里奥奈兹”这个姓氏吸引住:
先夫亚瑞士黎德·里莫奈兹九月十九日恸于斯文里,“山形墙三连屋”自宅,享年八十五。未亡人布兰达·里奥奈兹稽首。
紧接着是另一则讣闻:
先严亚瑞士黎德·里奥奈兹不幸猝逝于斯文里山形墙三连屋自宅,不孝子率众孙子女泣血。花篮(圈)请送斯文里圣文尔德里教堂。
我发觉这两则讣闻有点奇特。看来似乎是报社一时失查,因而重复刊登。不过我心里面想的尽是苏菲亚。我匆匆打了第二封电报给她:
“刚看到令先祖父去世消息。深感哀恸。告诉我何时能见你。查理。”
六点钟时,我在我父亲的屋子里收到了苏菲亚的电报:
“九点会到‘马里欧’。苏菲亚。”
想到就要再见到苏菲亚,令我既紧张又兴奋。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漫长得叫人发疯。我提早了二十分钟在“马里欧”等着。苏菲亚只迟到了五分钟。
再度见到一个你很久没见过但却一直在你脑海里的人总是一件教人感到震惊的事。当苏菲亚终于走进餐厅的旋转门时,我的感觉就好象我们的会面并不是真的一样。她穿着黑色衣服,有点奇怪的是,这令我吃了一惊!大部分其他的女人也穿着黑色衣服,但是我想到的是那是确确实实的丧服——而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苏菲亚会是那种真的穿上丧服的人——即使是为了一个近亲。
我们喝着鸡尾酒──然后过去找张桌子坐下来。我们之间的交谈有点快速而热切──彼此询问着在开罗那段日子结识的一些朋友近况。这是一些造作的对话,不过倒让我们挨过了刚见面的尴尬。我对她祖父的去世表示哀悼之意,苏菲亚平静地说事情来得“非常突然”。然后我们再度叙起旧来。我开始不安地感到有什么不对劲──我的意思是,不同于起初因再度见面自然会产生的尴尬感。苏菲亚本身有什么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