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一失利,后悔就来不及了!”。
李世民笑了笑,说:“那你就在这里等我的好消息吧!”。
李世民来到突厥阵前,与颉利可汉、突利可汗对话。他胸有成竹,因为了解两位可汗的情况,也知道他们之间存在矛盾,所以,据理阐明利害,认为以和为贵,句句话说到突利可汗的心里,加上逢连雨天,不宜交战,突利可汗便让叔叔思摩到唐营议和,并表示愿同李世民结为兄弟,于是,突利可汗撤兵而回。
颉利可汗见突利可汗收兵,觉得自己力量太弱,打也赢不了,也只好退兵。
豳州退敌兵,李世民不伤一兵一卒,不用一枪一刀,仅凭一番话,就达到目的,其智其勇,非一般人能比,使朝廷上下的人无不为之叹服!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的一天,李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喝酒,几杯酒下肚,李世民突然肚子剧痛,回到自己住的西宫以后,吐起了血。御医给他服了药,才渐渐好了。
李渊得到消息,猜想是大儿对二儿下了毒手。尽管如此,仍然不忍心废掉太子,又不想让二儿再受伤害,想了一个他自认为两全其美的办法:派李世民去洛阳,管理陕州以东的州郡。李世民觉得这样也不错,就答应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紧张,认为让李世民去洛阳是放虎归山,便找一些大臣向皇帝上书,说李世民去洛阳不会回来,有分裂国家的危险。李渊一听觉得有理,再次出尔反尔。
李建成、李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拉拢李世民手下的亲信将领。首先看好尉迟敬德,李建成派心腹送给敬德一车金银珠宝,说明来意,尉迟敬德说:“秦王对我有再生之恩,敬德当以身相报,若贪财而对秦王存有二心,那就是见利忘义之人。这种人对太子殿下又有什么用呢?”。
尉迟敬德拒收金银,送走来使,便向李世民报告了。李世民说:“将军从今以后要处处留神,他们不会饶过你的!”。
果然,当天晚上就有刺客来到尉迟敬德住处,但见房门大开,知有防备,吓得没敢进屋就跑了。
暗的不行,就来明的,李建成在皇帝面前诬告尉迟敬德,给关进监狱,准备杀害,李世民在父皇面前慷慨陈词,历数尉迟敬德的功劳,李渊只好把他放了。
李建成想扫除李世民及其亲信,达到冲刺阶段。各种手法一起使用。收买这一招失灵后,并不气馁,又向皇帝密告李世民的天策府谋士房玄龄、杜如晦行为不轨,逐出天策府;派李世民部下大将程咬金去康州今广东省德庆任刺史。
程咬金虽是武将,却也粗中有细,看出问题,他对李世民说:“我至死不去康州,要保护大王。大王的羽翼一旦除尽,就该谋害大王了,请大王尽早决断!”。
李世民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召集天策府文官武将商讨对策。
这时,边境传来消息,突厥又来入侵,李建成荐举李元吉率兵出征,并调李世民部下尉迟敬德、程咬金、秦琼等大将随征。
这天夜里,东宫官员王向李世民报告,太子建成准备在昆明池为齐王李元吉饯行,请秦王参加,趁此机会谋杀;同时将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大将一齐杀掉。
李世民将此事告诉李渊,李渊要第二天亲自审问,让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同时参加。
李世民一次次地忍让,达到了极限。现在不仅是个人生死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唐朝江山将来落在谁手、向何处发展的大问题,他决定狠下心来反击了。
当天深夜,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将士埋伏在玄武门下。天刚蒙蒙亮,李建成和李元吉骑着马进宫,觉得四周情形与往日不同,李建成回马要走,李世民从墙后出来招呼他。李元吉做贼心虚,想先下手为强,摘弓搭箭,射李世民。可是,李元吉连发三箭,箭箭射空。
李世民不再迟疑,对准李元吉拉满了弓,李建成见状高喊:
“四弟小心……”话未说完,李世民射出的狼牙箭直奔他而来,李建成猝不及防,咽喉中箭,从马上掉下身亡。
与此同时,喊声四起,尉迟敬德率领70名骑兵如从天降。李元吉打马便跑,尉迟敬德张弓一箭,射中他后心,当场毙命。
这就是着名的玄武门事变。李渊知道消息,也无可奈何,在这种情形下,只好立李世民为太子了。
李世民手下的部将,怕有后患,便同时将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们全部杀了。
魏征是李建成所在东宫的官员,经常给李建成出谋划策,此时被抓到李世民面前,将领们准备让李世民审问完然后杀掉。魏征在李世民面前,大义凛然,无所畏惧。李世民佩服他的胆略和才能,没有杀他,而且还让他在东宫做官;对前东宫和李元吉齐王府的官员都不追问,使这些官员感激涕零。
此时唐朝大权已掌握在新太子李世民手中。李渊于当年八月,主动传位给李世民,李世民推辞不过,只好同意。于是,在东宫显德殿举行交接仪式之后,李世民即位当了皇帝,即唐太宗。李渊被尊为太上皇。
李世民是年28岁,改元贞观,次年为贞观元年。从此,唐朝开始了兴旺发达的历史。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33。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改年号为贞观。太宗总结历代王朝兴衰弱的经验教训,虚心听取臣下意见,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治较为清明,民族团结和睦,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人们称唐太宗在位时的清明统治为“贞观之治”。
多年的内乱使就会经济凋敝,土地大量荒芜,人口流失严重。为了恢复发展,太宗实行“抚民以静”的政策,休养生息。
他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他还改进了隋代的仓储制度,在京师设太仓,各州县建立社仓和常平仓,储粮备荒;为了发展生产,还奖励婚嫁生育、兴修水利工程等。
为巩固国家统一,太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权机构上,太宗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因此中央官制中的相权较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减少了中央政令的疏误。三省又互相牵制,避免了个别宰相专权。太宗重视官员的培养与选拔,大力发展与健全科举制;注重官员的质量,精简政府机构;并制定宽简的《唐律》,废除苛法酷刑,实行严格的死刑复核制度,严以执法,宽仁慎刑。《唐律》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对亚洲很多国家产生过影响。唐太宗又改幕府兵制度,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唐太宗特别重视人才和善于用人。为求贤纳才,他增设科举考试的科目,鼓励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做官,还要求大臣们注意选拔人才,做到外不避仇、内不避亲。太宗深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因此不拘关系的亲疏和资格深浅,广招贤才。他任用原东宫旧属魏征、韦挺等人,不记旧怨;又任用出身寒微的人,如提拔农民出身的士兵薛仁贵为将军。唐太宗用人能够舍短取长,知人善任。大臣房玄龄不善于理狱而长于谋略,杜如晦短于处理琐事而长于临机决断,太宗使他们各得其所,人称“房谋杜断”。贞观时期君臣的纳谏和直谏是历史少见的良好政治风气。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为鉴,虚怀阵纳,从谏如流,大臣们大多能直言极谏。魏征就以犯颜直谏而名垂青史。他向太宗进谏二百多件事情,常提醒太宗居安思危。太宗曾准备征发不满18岁的中男当兵,敕令已下,魏征就是不肯签署。太宗大怒,魏征毫不畏惧,据理力争,认为太宗不讲信用,不按制度规定的年龄征兵。太宗被说服,还赐他一个金瓮。魏征病逝后,太宗痛感失去了一面知得失的镜子。
唐太宗偃武修文,提倡儒学和文化。他尊儒崇经,规定在长安专门设立孔子庙堂,并下令全国建孔子庙,对其他文化学术也采取兼容并蓄政策。唐代的各种艺术因此繁荣昌盛,四方学者也云集长安,日本、百济等都遣子弟来唐。唐太宗又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成了“胡越一家”的盛况,唐太宗因此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在世界的东方出现了一个国力强盛的唐朝帝国。
唐太宗和他的文臣武将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贞观之治也成为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34。玄奘西行历险
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主要描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