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官和他的刽子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矛盾。当时,州政府正在逐渐考虑我的退休问题,也连带想物色一个合宜的
继任者。实际上唯一可供考虑的人选就是马泰依。然而即将宣布的任命遭到
了阻挠,这样的阻挠却是不容忽视的。事情不仅由于他不属于任何政治派别,
也由于本部门的人员可能表示了不同意见。另一方面,上头也不愿意让人说
他们埋没人才。这就说明,为什么约旦王国刚刚要求瑞士联邦政府派遣一个
专家去安曼协助整顿那里的警察局,苏黎世立即推荐了马泰依,而伯尔尼① 
也很快同安曼达成了协议。每一个人都宽慰地松了一口气。连他自己也很乐
意这次任命,不单是职务上的原因。马泰依当时已五十岁,他想,晒晒沙漠
上的太阳也许对身体有好处;他期待着启程,准备坐飞机越过阿尔卑斯山和
地中海,他大概还考虑到这没准是和瑞士的最后一次告别,因为他透露说,
以后要迁移到丹麦和他寡居的姐姐住在一起。他正在卡塞尔纳街州警察局大
楼清理办公桌,这时,却来了一个电话。

① 瑞士首都,这里指瑞士政府。——译注



警察局长又继续讲他的故事。电话里的汇报杂乱无章,马泰依费了很大
劲才把事情弄清楚。电话是他的一个老“顾客”从梅根村打来的。梅根村是
苏黎世附近一个小村子。打电话的人冯·龚登,是一个小商贩。马泰依对自
己留在卡塞尔纳街的最后一个下午还要处理案件实在毫无兴趣,他的飞机票
已经订好,三天后即可飞往约旦。可是我正好不在,参加一个警察局长会议
去了,最早也得在傍晚时分才能从伯尔尼返回。迫切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
无经验的人可能会坏了大事。马泰依让人接通了梅根村警察站的电话。那是
四月末的一天,窗外下着倾盆大雨,阿尔卑斯山刮来的风暴正在袭击这座城
市,然而却丝毫没有减弱使人窒息的邪恶的燥热。

梅根村是里逊警官接的电话。

“梅根村也在下雨吗?”马泰依首先不高兴地问,虽然答复是可想而知
的。他听电话时脸色越来越阴沉。然后他指示说,要不被察觉地盯住那个报
信的小贩。

马泰依挂断了电话。
“出了什么事情了?”费勒好奇地问,他正在帮他的上级清理办公室。

几年来马泰依收藏的书几乎抵得上一个图书馆,现在都要包装运走。
“梅根村也在下大雨,”探长回答说,“请你立即通知刑警队。”
“谋杀案?”
“该死的大雨,”马泰依咒骂一声代替了答话,毫不顾及费勒是否高兴。
马泰依准备偕同检察官和汉齐少尉驶赴现场。那两人已经在汽车里等得

很不耐烦了。马泰依还把冯·龚登的档案翻了一遍。这个人从前判过刑,因
为强奸一个十四岁的女孩。




监视小贩这一命令看来是个错误,因为事先不了解实际情况。梅根村是
一个小村子。大部分居民都是农民,也有一些人在下面山谷的工厂里干活,
或者在附近的砖瓦厂干活。当然也有一些“城里人”住在这里,有两三个建
筑师和一个古典派雕刻家就住在村外,不过他们都不参与村子里的生活。这
里人人都互相熟识,大多数人还互相沾亲带故。村子和城市有矛盾,虽然矛
盾尚未公开化。原因在于环绕着梅根村的那一大片林子产权归城市所有,这
个事实是每一个真正的梅根村人都不肯接受的。这种情况曾经给森林管理局
带来许多麻烦。数年前管理局还因而要求在梅根村设立警察站。问题还在于,
每逢星期天城里人潮水般拥来霸占了村子,许多人还在夜里聚在公鹿酒店闹
事。

考虑到这种种情况,村里的警察便必须是个懂行的人;另一方面他还必
须去应付那些村民。负责巡视这座村子的警察魏格莫勒很快便碰到了这些问
题。他自己也出生于农家,常常酗酒,不过总算尚有能力控制他的梅根村村
民。当然,他作了那么多的让步,我本来应该出来干涉的。但是我权衡下来,
仍然认为他身上的毛病是两害之间的轻者,尤其是考虑到我们人员的缺乏。
我不喜欢别人管我的事,因此我也不去搅扰魏格莫勒。然而在他离职休假时,
他的代理人却陷入了困境。梅根村村民把这个代理人害得好苦。虽然在属于
城市的林区里偷猎和盗窃木料、和城里来的人吵闹这些事由来已久,城里的
经济繁荣更使村民们对城市当局的传统的抗拒火焰越烧越旺了。这回遇到麻
烦的是里逊警察。他是一个笨拙的小伙子,很容易发脾气,毫无幽默感,不
能容忍村民们无穷无尽的讥讽。事实上,他比一般的人又更敏感一些。他害
怕面对村民,只要执行完任务,他总是躲起来。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当然不
可能既要监视那个小贩又不被察觉了。这位警察一旦在他向来避之唯恐不及
的公鹿酒店出现,便等于是宣告他在执行任务了。再说里逊在小贩面前坐下
来时又是那样的装模作样,这就使得村民们越发一声不吭好奇地注视着他。

“要咖啡吗?”酒店老板问。

“什么也不要,”警察回答,“我在这里有公事。”

村民们好奇地望着那个小贩。

“他究竟干了什么事?”一个老头子问。

“这不关你的事。”

酒店的餐厅十分低矮,烟雾腾腾,像一个木头搭的洞穴,空气闷热;光
线很暗,但是老板没有开灯。村民们坐在一张长桌面前,喝的不是烧酒就是
啤酒,倾泻着雨水的银色玻璃窗映现着人们的身影。不知何处传来乒乓球声,
另外一个地方又传出一种美国弹球戏的玎玲声和滚动声。

冯·龚登喝的是樱桃酒。他十分恐惧,蜷缩在一个角落里,右手靠在他
那箩筐的弯柄上,等待着审问。看样子他已在这里坐了好几个小时。空气沉
闷,一点声音也没有,充满了威胁。玻璃窗越来越明亮,雨势已渐渐减弱,
突然间阳光又重新出现了。只有风还在吼叫,摇撼着墙壁。当屋外终于传来
汽车声时,冯·龚登才算松了一口气。

“请随我来,”里逊说,一边站起身来。两个人朝外边走去。酒店外面
停着一辆黑色轿车和一辆刑警队的大汽车,一辆救护车还在路上,正往这里
驶来。村子广场在一片炫目的阳光照射之下。水井边站着两个五六岁光景的


孩子,一个小姑娘和一个男孩,小姑娘抱着一个洋娃娃,小男孩握着一根小
小的鞭子。

“请你坐在驾驶员旁边,冯·龚登!”马泰依隔着轿车玻璃窗向外面喊
着。小贩立即出了一口长气,好像这才得了安全似地坐了下来。当里逊坐上
轿车后,马泰依说道:“好吧,请你带我们去看看你在树林里发现了的东西。”




他们穿越过潮湿的草地,因为通向森林的小径已经成为一个泥潭,很快
他们就来到一具小小的尸体的身边,它躺在灌木林的枯叶当中,几乎就在树
林的边缘上。男人们默默站着。大颗大颗的雨点从猛烈晃动的树枝上滴落下
来,晶莹明亮,像是一颗颗钻石。检察官扔掉雪茄烟头,困窘地把它踩熄。
汉齐不敢瞧尸体。马泰依说:“一个警官是不能扭开头去的,汉齐。”

摄影的人纷纷打开他们的照相机。
“下过这场雨之后,要找到痕迹是很难的了,”马泰依说。
突然,那个男孩和女孩挤到人们中间来了,他们瞪大了眼睛在瞧,小姑

娘仍然抱着洋娃娃,男孩仍然拿着他的鞭子。
“把孩子们带走。”
一个警察搀着孩子们的手把他们领回到大路上。两个孩子就呆在那里。
第一批村民出现了。老远就可以认出公鹿酒店的老板,因为他系着一条

白围裙。
“封锁现场!”探长命令道。有几个警察充当警卫,站好了岗,别的警

察就在现场附近搜寻。这时第一个闪电在天边掠过。
“你认识这个姑娘吗,里逊?”
“不认识,探长先生。”
“你在村子附近见到过她吗?”
“我想是见到过的吧,探长先生。”
“给这个姑娘拍完照片了吗?”
“我们还要拍两张俯视照。”
马泰依等待着。
“有痕迹吗?”
“一点也没有,全是稀泥。”
“纽扣检查过了吗?有指印吗?”
“下了这场暴雨,别指望还会有什么。”
马泰依慢慢地弯下身去仔细地看着。“是用剃刀杀的,”他判断道。
他把散了一地的小面饼捡起来,小心地放回到小篮子里。
“是8 形面饼。”
一个警官过来报告说,有一个村民要跟他们说话。马泰依站直了身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