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5,不过36也能穿。”
大胖倒是高兴得很,开始循循善诱,教导我上场后的注意事项,并且嘱咐我抢到球后一定要及时传递到她的手里,她投篮还是颇有点命中率的。我自然频频点头。
汪严肃迅速拎来一双被踩了无数脚印的球鞋过来,“你就凑合穿吧,没有36,这是37的。”
我穿上这双大船一样地鞋蹦蹦跳跳做了一下热身运动,就被推到篮球场的正中央。
比赛细节我就不再赘述,反正就是一场混战,我也挤在里面跑来跑去,头很晕,目甚眩,我居然在篮下抢到了那个圆溜溜的物体,说时迟,那时快,一阵狂喜的我做了一个标准的三步上篮,居然投中了,而且没有任何人拦截。场边尖叫声欢呼声不断,我得意地环顾四周,却发现我们系的同学个个表情奇异,而小胖在大声呼喊,“林立夏,你投错了。”而大胖正满脸怒气地盯着我,如果目光可以杀死人的话,那我也肯定死去一万次了。
5分钟后,我被替换下场,人生唯一的一次篮球赛就是这样不光彩的结局。
我垂头丧气地晃到广播台的位置,想找到韩宇寻求一点安慰,他看见我的第一句却是,“今天你露脸了?”
我真想找块豆腐一头撞死,那么快连他都收到消息,有些不甘心,“你怎么知道的?”
他挥了挥手中的稿件,“瞧,比赛快讯,连你的名字都上榜了,为对方进了一球。你够牛的,我都没想到你还会投篮,就算不是咱们系的,你能投进篮筐已经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啊?!”
这话是安慰人吗?我怎么听得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呢?
7月份,我们再一次分道扬镳,我自然是回家,而韩宇,因为混迹于某些特殊阶层,打着社会实践的幌子,拿着学校的经费,居然要从上海出发,经甘肃,一路游山玩水到新疆天山。他兴致勃勃地给我数着沿途可能经过的景点,敦煌,月牙泉鸣沙山莫高窟,吐鲁番,天山,天池……,模样嚣张之极,看得人好不气恼。不过他最后信誓旦旦地表示,每到一个景点都会给我寄一张当地明信片,才让我转怒为笑。
我忽然想起芳菲的老家就在天山脚下,提醒韩宇说不定可以拜访一下他的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姐妹,韩宇却是一脸遗憾的表情,“芳菲现在在医院实习呢?他们现在压根就没有寒暑假!”
离开上海前,韩宇带我去了一趟淮海路开开洋荤,因为在那年的夏天,上海第一家麦当劳正式营业了。说实在话,除了对汉堡有意见,觉得不太合我的胃口,但是窗明几净的环境,悠扬的音乐,年轻帅气的店员,都让我感到即新鲜又有趣,全然忘记了分别即将来临。
韩宇和他们的精英部队比我早离开学校,开始他们漫长的所谓学生考察之旅。而我,自然是整理行装,重新投向故乡的怀抱,我开心地想到,我的那些赖了吧唧的好朋友是不是已经先于我重返故里了呢?!
和死党的相聚自然是喜悦的,不过,可能是因为我们马上都要进入大四的缘故,气氛还是在悄悄地发生改变。以前的天马行空胡吹乱侃渐渐转移了话题,大家已经开始讨论起来下学期究竟是准备考研还是寻找工作,间或有些叹气声表达对前景的焦虑。本来我和老牛都是五年制,还差两年才毕业,可是被其余这帮家伙也搞得非常扫兴,扫兴之余也开始提前进入状态,偶尔会思考一下未来。
张率在场的时候还是一如既往的尴尬,我其实非常想恢复成以前和平友爱的那种轻松氛围,因此也做过一些努力,可是真实的情形却是,帅哥同学永远都是冷若冰霜,面色铁青,无动于衷地站在一旁。往往由于我和张率的同时在场,会惹得其他家伙频频皱眉,大家都很不爽。
巴乔和世界杯
暑假过去仅仅三分之一的时间,小米同学却要去成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她不但自己前往,还把林晓军和陈文也生拉活扯地拽上,谁让林晓军和陈文是地头蛇呢!而张率同学,估计实在是腻烦看到我在老家四处晃动的身影,也报名前往。小米临行的前一天,按照老惯例,我在她家厮混,畅谈理想和人生,当然更多的娱乐和八卦。就在我们打闹之际,她的父亲推门进来,“小米,楼下有个男同学找你!你下去一趟吧!”小米的父亲对我们圈子里同混的男生,本着知己知彼的态度,还是研究得比较熟悉,他这么说,摆明是个不常见的面孔,自然有一些怪异。
她父亲刚一走出房间,我就迅速冲她眨了眨眼,“说不定会是李朔同学?”
小米的脸貌似红了一下,随即又转为苍白,其实我知道,这个脸皮极厚的家伙,以上表情演变,已经能代表她情绪的激动。
她下楼去了,我却继续躺在她的大床上,用她的walkman听歌。小米同学虽然和我一样的娱乐,但是段位却比我高好多。所以walkman里面装的是一盘英文歌曲合集,有校园广播台里最常放的经典歌曲,比如《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Hero》,《Casablanca》;《Pretty Women》,《Yesterday》,还有我最最喜欢的《Everything I do》。可是最后一首引起了我的注意,是一个男生组合,我特别沉醉于那些深沉地独白,就算没有那些伤痛而华丽的歌唱,已经让我彻底沦陷。
“Why do you play with my heart
Why do you play with my mind
You said we’d be forever sitting near the tide
How could you love me and leave me
And never day good bye”
我翻了翻封面,知道这首歌的名字,《End Of The Road》,而演唱者是由四个黑人男孩组成的一个音乐组合“Boys II Men”,我一遍一遍重复往返地听这首歌曲,感觉异常奇妙。四个大男孩在舒缓的歌中表现了无数次高难而轻松的技巧,每一次变声和华丽的旋律都像是信手拈来,《End of the road》就像让人晕眩的迷宫,充满了最美也最新鲜的生命律动。在心跳、呼吸、或心潮起伏的节奏中,一个满怀热情和勇气的家伙领受了爱的折磨,他深沉地独白、高声地祈求、分身为四个声音此起彼伏、在齐唱壮大自己的痛处,他一声声一句句、忽高忽低、重重叠叠,把混乱的心事挥舞得近乎百花争妍。
我还没有从陶醉的心绪中缓过劲来,小米同学已经气鼓鼓地回到房间,我看了看她的表情,小心翼翼地试探,“谁啊?不是某人吗?”
小米恶狠狠地回答,“不是!你还记得我对你说过的大学同学皇一伟吧?”
我饶有兴味地看着她,“记得啊,不是对你死缠烂打的追求者之一吗?”
“他居然来我们这座小城找我!”
我惊得耳机都掉将下来,“不会吧,你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把人家给打发了?你也太残忍了!”
小米同学还在那里振振有词,“本来嘛,明天我就去成都了,一会儿还要去亲戚家,他们等着给我饯行呢!”小米的家族在我们那座小城可是庞大得很,夸张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比如除夕夜晚的团圆饭结束后,小米和妹妹总是要花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洗碗善后,事毕总会向我抱怨。
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李朔同学仿佛踪影全无,而小米,却也从未再提起,让我心存疑惑,他们是否曾经有过开始,或者依旧还在朦胧中挣扎?
小米走后,世界杯足球赛却呼啸而来,我幸灾乐祸地拿着韩宇在丝绸之路的沿途寄给我的明信片替这个球迷惋惜,等他回来,小组赛铁定结束了。
世界杯决赛的那个晚上,我们二十几个高中同学全部聚集在老牛的家中,观看意大利队和巴西队的终极pk。其实我是标准的伪球迷,起哄架秧子的成分占据大多数,大概因为意大利的帅哥煞是迷人,我一直是倾意派之一。比赛时间其实是半夜,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一堆人一直靠瞎侃来扼杀时间,可是大家都不由自主的把话题从足球转向了毕业和工作,惹得我也烦躁不安到了极点,在他们无意识地谈话中,我也第n次悲观地想到了我和韩宇的未来。在这种恶劣心绪的影响下,我顺手抓起了旁边打开的一瓶啤酒,咕嘟猛喝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