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远的牵挂(3)
当时癌痛已经把这位大科学家折磨得昏迷过去,他的夫人是许德珩先生的女儿许鹿希,周均伦对守在病床前的许鹿希说:“聂帅讲,邓稼先同志对我国的原子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听说他病重,派我代表他连夜来探望,希望他能转危为安。”
许鹿希握住周均伦的手说:“请转告聂荣臻元帅,我们一家谢谢他老人家。稼先讲过多次,他永远铭记聂帅对他的关怀和帮助。他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聂帅的好领导。谢谢聂荣臻元帅,谢谢聂荣臻元帅。”
1988年12月5日,是我国杰出的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的郭永怀逝世20周年。郭永怀早年留学美国,1956年响应祖国号召回国效力,1960年经中央批准调进核武器研究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他是有功之臣。不幸的是,1968年在“文革”的混乱中,他于飞机失事中罹难。那时父亲成为“二月逆流”反党成员,正遭受猛烈批判,但他仍然为郭永怀的不幸去世深感痛惜。后来又多次向我们谈起英年早逝的郭永怀,为他,也为我国的力学事业感到惋惜。郭永怀逝世20周年的日子,父亲题词纪念,缅怀郭永怀为我国空间技术和核武器研制做出的重要贡献。
北戴河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周恩来、邓小平都曾念叨过,要给科学家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也有个休息避暑的机会,每年不能只有领导同志来这里。父亲生前也是多次关心、牵挂这件事,他希望有朝一日,把国防科委系统的专家,以及边疆基地和基层的同志分批请来,让他们都体验一下北戴河的美好风光,下到海里游游泳。遗憾的是,父亲生前,这个愿望没能全部实现。
1993年,父亲去世一年之后,母亲到北戴河度夏,当她听说海边有一片刚建成的房子时,动开了心思。她和我商量,能不能请国防科工委把这批房子买下来,办个疗养院,好让基地、基层的同志有个疗养休息的地方。我当然赞同。但是去找当地政府联系时,才知道当地政府已经决定将这片房子卖给北京的一家大单位。母亲听说后,不想罢休。她说,基地、基层的同志太辛苦了,应该给他们创造个机会,到海边来看看,你爸爸生前多次谈起过这件事,但因为以前没有条件,没能办成,这回一定得试一试。
母亲让我陪她去找北戴河区的区长阎树德做工作。阎区长听了母亲的讲述,当即改变原来的决定,把这批房子全部卖给国防科工委。就这样,国防科工委在北戴河有了自己的疗养院。
1995年,也就是母亲去世那年,疗养院建好了。从当年开始,盛夏季节,每年都有大约3000名来自基地的科技人员和基层的干部职工及其家属来这里度夏。1998年,国防科工委改为总装备部之后,这个传统一直保持了下来。
2006年夏天,我在北戴河见到了一批批来自基地、基层的科技人员和他们的家属子女。疗养院的宋新明院长告诉我,10年来,已经有大约3万人来这里疗养,他们中很多是从边疆,从戈壁滩上,从艰苦的地方来这里的,虽然每一批次的时间只有10天,但他们尽力安排,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休息好,游览好,留下个美好的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总装备部机关的同志却没有来疗养的份儿,他们把机会全让给基层的同志。有人对我说,像这样完全面向基层的疗养院,真是太难得了!
站在海边,沐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在海水里尽情搏击和嬉闹的总装各系统的疗养人员,我的眼前不由自主地闪现出父亲当年在海水里游泳的身影,还有母亲为了建这个疗养院而奔走的情景。大海的涛声,浪花的响声,人们的欢笑声,仿佛都在告诉父亲母亲:两位老人家的愿望,早就实现了,你们放心吧……
想到他们对科技人员的那份永远的牵挂,想到他们对知识分子的那份不舍的感情,我的眼里渐渐蒙上了一层泪光……
山高水长 晚霞别样红
“你的回忆录我看了三遍。”(1)
写回忆录,是父亲晚年做的又一件重要事情。
1980年3月5日,著名作家魏巍来家里见我父亲,说中央军委已经决定,组织班子,编写各位老帅的传记。父亲传记的编写任务交给了北京军区。军区很重视,确定由他牵头,成立传记编写组。
父亲当即谦虚地表示,自己没什么好写的。魏巍再三说,这是组织上交待的任务。父亲说,他考虑一下再说。
父亲反复思考后,决定先不写传记,因为为他写传,而要他本人谈情况,这不好谈。他说:还是搞回忆录好,搞回忆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比较灵活,文责自负,我自己对历史负责。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革命,应该把看到的想到的历史经验教训写出来,供后人参考,这是我应尽的历史责任。
从此以后,两年多的时间内,父亲近百次找写作组的同志谈话,他一次次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似乎又回到了那远去的岁月,他激动、兴奋、赞叹、惋惜、痛恨、遗憾……各种情绪交织出现。那时节,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了,医生和我们建议每次谈话不超过一小时,但话题一打开,父亲就很兴奋,实际上每次都刹不住车,有几次甚至一气谈上两个多小时。
1981年11月初,父亲因病住进301医院,前后4个多月。那次他的病情十分危险,中央领导纷纷来医院探望。父亲做事历来讲要善始善终,决定了的事情他轻易不会放弃,因此,重病中,他仍然念念不忘回忆录的整理,多次向秘书交待,哪些章节应该怎么写,怎么修改,并要他转告魏巍,一定请代笔的同志抓紧写。
病情危重的时候,他对秘书说:告诉魏巍同志,万一我的病治不好,现有的初稿还很不成熟,可以作为资料,提供给别的同志研究党和军队历史时参考。
也就是说,父亲不愿意把不成熟、不准确的东西拿去出版,他要对历史负责。
还好,在301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他从死亡线上闯了过来,身体又一点点恢复了。于是,继续进行回忆录的撰写工作。他多次对写作组的同志讲:“写回忆录,一要实事求是,二要注意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还说:“我们写回忆录不要单纯讲事情经过,更不要借写回忆录吹嘘自己,而是要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初稿写成后,父亲非常认真地审查,每个章节至少看4遍。不实之处,尤其是对自己有所夸张的地方,坚决更正和删除。
那时,父亲的记忆力还很好,对事情的叙述详尽而准确,特别是对牺牲了的战友,他的记忆尤为深刻。他说,毛主席过去经常讲,我们是幸存者,是从先烈堆里爬出来的。写回忆录,不应该遗忘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能够提到的先烈要尽量提到。所以,在他的回忆录里,你可以看到大批先烈的名字和事迹,既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战士。
1983年5月,50万字的《聂荣臻回忆录》出版了。父亲在自序中说:“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以垂暮之年孜孜于此者,无非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寄热望于年轻同志,为他们学习党史军史提供一点参考而已……我写这些,目的在于总结历史经验,并不是说自己有多么高明。相反,自己在几十年的工作中,虽然自认为尚属勤勉,但仍不免有缺点错误。”
《聂荣臻回忆录》是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撰写的第一部自传体长篇回忆录。从这以后,写回忆录就成风了。父亲自己也没想到,他的回忆录出版后,反响会那么强烈,那么受读者欢迎。
1984年12月29日,胡耀邦告诉父亲:“你的回忆录,我看了三遍。”
邓小平看了,说不错,并且对别人讲:写回忆录就要像聂帅那样,注重实事求是,总结经验。
父亲85岁生日那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带领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来家,给父亲祝寿,他对父亲说:“你的回忆录我看了三遍。”还说:“过去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看了才明白。”
胡耀邦在祝寿讲话中,建议大家读两本书,一本是尼克松的《领袖们》,一本是《聂荣臻回忆录》。
那天,杨尚昆对父亲说:“上个月金日成访华,你签名的回忆录我及时转给了他。他特让我向你转达他的谢意,并说,聂帅的书,他一定认真看。”
《聂荣臻回忆录》一版再版,一共发行了40万册。1986年,还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