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现在不一样了,清朝完蛋了,皇帝滚蛋了,天下烂,政局动荡,不趁此良机快刀斩乱麻的改革盐政,难道要等到承平时候么?
革命,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也是权力的分化整合,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攫取一份果实,前提是你有足够的实力。
放眼天下,如今有实力整合全国权力与利益的就是袁世凯的北洋集团,其次才轮到赵北的共和军集团,四川大部地区都已落入共和军掌握,所以,这四川利益蛋糕的重新分割、分配就只在赵北一念之间。
带着一丝惴惴,也带着一期待,这富荣场大大小小的军政人物、盐商巨贾都准时来到了大清银行的礼堂,端坐在那西洋式的长条椅上,热情寒暄、老友叙旧的背后,却藏着那无法摆上明面的尔虞我诈、落井下石。按照往年的历史经验一次的盐政整顿总会有一批失势的盐商落马,然后又有一批走对了门路的盐商飞黄腾达。
换句官场上话来讲,这叫“杀肥猪”,猪养肥了当然要杀了吃肉,吃不到肉谁会养猪?
杀了一批养肥的猪,再一批猪仔喂养,养肥之后就是又一轮的循环。
国离不开食盐国家也离不开盐税,而盐商就是这根社会链条上至关重要的一节,谁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虽然他们一向被官府视为肥猪,但官府也不敢将这些肥猪一次全部杀光。
一句话。想坐稳山。就得养肥猪。而且愿意来做这肥猪地商人热情很高!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总司令到!敬礼!”
礼堂侧门外传来一声高喊。跟着是“哗!”地一声。士兵们整齐地踏了踏步手中步枪向上一竖。这标准地持枪礼中包含着不知多少训练场上地汗水与呵斥。
原本闹哄哄地礼堂顿时安静了许多。人们纷纷站起身来。朝门口望去见一名军官带着一队卫兵先行进场。分列讲台两侧官兵均是灰军装、船形帽。腰间四指宽地牛皮腰带。电灯地光亮下。那铜制地腰带扣熠熠生辉。卫兵们肩背九龙带。右腰挎着一个硕大地枪盒里头装着传说中地“盒子炮”。据说这种短枪只装备总司令地警卫营。
片刻之后一个青年军官才带着几个参谋快步走进礼堂。一边向讲台走去边挥起右手。面向众人挥手微笑。
这就是赵北就是那位从安庆一路杀到成都的“革命先锋”,没有他,或许就不会有这次“戌申革命”。
“赵司令!赵司令!”
“是总司令!”
……
人们开始交头接耳,鞠躬的鞠躬,下跪的下跪,礼堂里又热闹起来。众人这几日虽然没有见过赵总司令的真人,可却都见过赵总司令的照片,实际上,就在前天,时政宣讲队就将一幅总司令的半身像抬进了富顺城里,那是在汉口租界特意定制的半身照,高两米,宽一米,即使高高挂在钟鼓楼上,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照片最下方那七个黑体大字也很显眼:革命先锋赵振华。
此刻,那副半身像就高悬在礼堂的讲台后侧,占据了最醒目的位置,就连原先那漆黑的幕帘也被换下,以突出半身像的细节。照片上的赵北一脸肃容,军装笔挺合身,一条九龙带斜挂胸前,由于没戴军帽,那一头“板寸”短发让人印象深刻,看上一眼就忘不了。
在众人的注视下,赵北径直走上讲台,在一张挂着黄缎面的讲桌后停住脚步,转过身面向众人,微微一笑,右手轻轻一举,示意众人安静。
“诸位缙绅、诸位父老与来宾,不必多礼,现在共和已立,咱们革命军不兴跪拜礼。鄙人就是赵北,字振华,湖广人氏,有幸参与安庆首义,后又率军光复湖北,蒙诸位革命同志抬举,蒙
统信任,此次建**征讨满清顽固派,鄙人得以亲入川西征,幸赖将士用命、百姓相助,西征顺利,四川光复,这绝非赵某一人之功,实乃全川百姓之荣!满清窃踞中华,至今已逾二百余年,蹂躏山川、苛虐百姓,早已天怒人怨,此次‘戌申革命’,我革命军顺应天命、人心,誓师讨逆,势如破竹,如今满清皇室已然让国退位,国内革命形势稳定,正是我等军民铸剑为犁、实业救国之时!赵某不才,对于经济、实业略有心得,愿与诸位川中缙绅耆老同心协力,共建美好新四川!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百姓吃饭,原就离不开食盐,然则满清无道,墨吏横行,百姓饱受淡食之苦,伪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兴,天下骚然,食盐不济,湘、鄂、、赣诸省百姓淡食甚苦,幸赖川中盐商援手,方解燃眉之急,川盐行销中原,大受百姓欢迎,无奈满清官场黑暗腐朽,吏、昏官与淮扬盐商沆瀣一气,战事方息,便大肆侵夺川盐引岸,不惟、赣引岸尽失,便是湘、鄂引岸也所剩无几,经此一败,川中盐商一蹶不振,昔日富荣繁华不再,显赫一时的‘王三畏堂’、‘李四友堂’也烟消云散,川南盐都,竟成哀鸿之地,令人扼腕叹息。若论‘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本事,当数满清朝廷第一。”
赵北侃侃而谈,句句直击四川盐商痛处,不过短短几分钟的演讲,竟引起众盐商的共鸣,礼堂里顿时“哄哄”而响,大小盐商无不为总司令的演讲而动容。
清朝的盐商分两大集团,一则以扬州盐商为主的淮扬集团,二则以富顺盐商为首的四川集团,从清朝立国之初起,这两个盐商集团就一直在进行着明争暗斗,无奈四川山高皇帝远,文化又及不上扬州,所以在朝廷之中很难找到得力帮手,结果两大盐商集团的斗争经常以四川盐商败北为告终,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沿着长江两岸,太平军与湘军连番厮杀,长江交通断绝,淮盐无法运进,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出现盐荒,百姓怨言载道,迫不得已,清廷这才准许川盐少量运销湖南、湖北,后来随着战争的扩大和持续,川盐又取得了安徽、江西等地的销盐引岸,大量川盐源源不断从四川运销各地,那些年里,不仅是川盐产量最高时期,同时也是四川盐商最辉煌的时期,所谓的“王三畏堂”、“李四友堂”就是在那一时期崛起的,当时,四川盐商的财富积累已接近淮扬盐商,在朝廷之中也开始物色到了较有实力的代言人。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长江交通恢复,淮盐再次大举运销沿江各省,并依靠多年积累的实力和人脉,迅速将失去的引岸夺了回去,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策划下,清廷卸磨杀驴,勒令川盐退回四川,不得再向湖南、湖北外销。
虽说盐商们早就习惯了朝廷“杀肥猪”,可是这肥猪也没有这种杀法呀,当年朝廷为了剿灭太平天国,派捐派饷的时候,对淮扬盐商集团和四川盐商集团是一视同仁,现在时局稳定了,为什么只杀四川盐商这头肥猪,难道就是因为这头肥猪看上去好欺负么?
朝廷大概是没有见过被猪咬伤的杀猪匠吧。
四川盐商自然不肯束手就擒,立即进行了强力反击,通过在朝廷上的代言人,开始了艰苦的引岸保卫战,那是一场惨烈的拉锯战,双方在户部、军机一连打了几年官司,淮扬盐商对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筹措军费有大功,这两个封疆大吏自然要投桃报李,极力维护淮扬盐商利益,四川盐商则搭上了左宗棠的线,为左宗棠的楚军酬饷也立下汗马功劳,双方的代言人在朝堂上都拥有一言九鼎的资格,这场官司打下来,两个盐商集团都是筋疲力尽,眼看短期内解决争端无望,只好各退一步,寻求和解。
最后,四川盐商成功取得了与淮扬盐商在鄂西大部分地区的引岸共有权,双方以宜昌为界,界限以东归淮盐,界限以西双方共享,但不久之后,淮盐自动退出了鄂西引岸,自此之后,川盐称霸鄂西,除了应城的“膏盐”之外,几无对手,不过川盐也为此付出代价,宜昌榷运局取得了向川盐征收盐厘的权力,而该局历任总办均为清廷内务府亲点,所收盐税作为脂粉钱直接供应大内,朝廷在“恤商”的同时,仍没忘了狠狠敲诈一笔。
肥猪终究是肥猪,再凶猛的肥猪也是斗不过杀猪匠的。
第217章 拆猪圈(上)
猪虽然斗不过杀猪匠,可是终究没有被杀猪匠干掉。
无论如何,食盐引岸保住了,四川盐商弹冠相庆,犹如打了胜仗一般。
但四川盐商并没有轻松太久,很快他们就遇到了新的对手——————精盐。
这个对手可比淮扬盐商难对付得多,因为他们是洋人。
中国传统食盐中口感最好的是淮盐,其次是川盐,但在外观上淮盐不及川盐,淮盐含有较多杂质,色泽不纯白,偏黄,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