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王业2by寐语者[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又有多少人痛失至亲。

“一些人的死,是为了换回往后的安宁,让更多人可以活下来。”我轻轻握住沁之的手,“国家疆土,正因这些将士的热血洒过,才会让生命一代代传延下来,让我们的后代繁衍生息。”

这句话,是我说给沁儿听的,也说给宝宝听的——不管孩子们现在能不能懂得,将来,他们却一定会明白,父辈今日所做的一切,正是为了他们的将来,为了天下的将来。

仰头眺望遥远的北方天际,一时间,心潮涌动,感喟无际。

“对了,王妃,昨日赈济司回报,又收容了近百名老弱幼残,钱粮恐怕又吃紧了。”玉岫惴惴开口。

“人还会越来越多……”我蹙眉叹息,心中越发沉重,“仗一天打不完,流民一天不会减少。”

“这样下去,赈济司只怕支撑不了多久。”玉岫长叹,“实在不行,让怀恩从军饷里多少拨一些来……”

“胡闹!”我斥断她,“军需粮饷,一分一毫也动不得,怎能打这个主意!”

玉岫也急了,“可那些也是人命啊,一张张嘴都要吃饭,总不能眼见着人饿死!咱们好歹把赈济司建起来了,如今多少流民就指望着这一条活路,怎可半途而废!”

“玉岫!”徐姑姑喝住她,“你这是什么话,为了建这赈济司,王妃耗费了多少心血……”

“够了,不要争了。”我无力地扶了锦榻坐下,心中烦扰,顿觉冷汗渗出后背,眼前昏花。

她二人都噤声不语,不敢再吵。

当日建立赈济司,并没想到会有这般规模。

原本按规制,各地官府都设有专人赈济灾民,然而长年战乱,流民不绝,官府疲于应对,赈济之职早已荒废。如今北疆战乱,大量流民逃难南下,流失失所,若是青壮年尚可觅得安身之地,一群老弱孤残却只得倒卧道旁,生死由命。

我与宋怀恩商议后,由他下令,在官道沿途,设立了五处赈济司,发放水粮药物,收留老人幼儿。最初建立赈济司的钱粮,由官库拨出,初时我们都以为足够应对。却不料,赈济司建立之后,流民从四面八方涌来,数量竟如此之巨,不到两个月,几乎将钱粮消耗殆尽。

照此下去,只怕赈济司再难支撑。

为解赈济司的燃眉之急,我决定先以王府库银救急,其余再从宗亲豪门里筹措。

然而唤来管事一问之下,我才知道,王府库银竟然不足十万两。

是夜,徐姑姑、阿越与我彻夜秉烛,查点王府账册。

我自幼便被父亲当作男孩子教养,对持家理财全无兴趣。

大婚之后,诸多周折,及至回到王府,更有徐姑姑与府中老管事操持琐事,对于王府的库银开支,我竟是全然不知。

灯下,对着一本本近乎空白的帐册,我惟有抚额苦笑。

我这位夫君,堂堂的豫章王,何止是两袖清风,简直可说寒酸之极。

他征战多年,皇家厚赐的财物金帛,几乎尽数赐予属下将士,自己身居要职,却是严谨克俭,未曾有一钱一厘流入私囊。

他的薪俸用于日常开支之后,并无节余。

如今,即便将整个王府搜刮个干净,也仅能凑足十六万两。

这区区十六万两,对于北方饥困交加的万千流民,可谓杯水车薪。

烛火摇曳,我对了窗外发呆半晌,蹙眉问徐姑姑,“镇国公府能有多少库银?”

徐姑姑摇头,“有是有的,但亦不算多,何况王氏枝系繁杂……”

“我明白。”我喟然长叹,心中明白她的意思。

王氏家风崇尚清流高蹈,向来不屑在钱财之事上营营苟苟。

虽然历代袭爵承禄,却也惯于挥霍,加之族系庞大,开支繁杂,一份祖业要供养整个亲族,实在算不得豪绰。

“此次悠关民生,除此别无他法。”我决然回头,“况且要从京中豪门里筹集财力,王氏也当做为表率。”

王氏解囊之举,赢得朝野赞誉无数。

然而京中高门依然不为所动,从者寥寥。其中确有许多家族,迫于家道中落,财资困窘,然而也有不少世家,平日敛财成性,挥金如土,真要让他们为百姓出钱的时候,却如剥皮抽筋一般,抵死不从。想必他们也是料定,眼下边疆战乱,萧綦不在京中,我亦不愿多生事端,拿他们无可奈何。

玉岫粗略盘点,这几日从宗亲世家中募集到的银两不足八万。

她颓然掷笔,“平日里一个个道貌岸然,开口苍生,闭口黎民,到了这时候才显出真心。”

“无妨,眼下筹到的银两,也够赈济司应付两三月了。”我闭上眼,淡淡一笑,“任他们悭吝如铁,我总有法子叫他们松口。”

“那可妙极了!”玉岫喜上眉梢。

我摇头笑叹,“眼下还不是时候。”

正待与她细说,侍女进来禀道,“启禀王妃,宋大人求见。”

我一怔,与玉岫对视一眼。

“今日他倒来得早,敢情是公务不忙罢。”玉岫笑道。

正说着,宋怀恩一身朝服地进来,脸色沉郁,看似心事重重。

见了玉岫,他也只淡淡颔首。

见此情状,我心下一沉,顾不上寒喧,劈头便问,“怀恩,可是有事?”

他点头,“怀恩愚昧,本不该惊扰王妃,只是此事牵涉非小,怀恩不敢擅专。”

我从锦榻上直起身,“你我不必客套,但说无妨。”

宋怀恩抬起一双浓眉,面容沉肃,“前日例行查点,发现粮草军饷似有微未出入,看似寻常,却有可疑之处。我连夜查点,未料想,这里边竟然大有文章。”

这一惊非同小可。

水至清则无鱼,军需开支向来庞杂,下面有人略动脑筋,从中贪取些小利,已是心照不宣的事。积年陈弊,并非一朝一夕可改变。

然而如此小事,何以惊动当朝右相?

宋怀恩以右相之尊,若要惩处一两个贪污下吏,又何需向我禀报?

除非,此事背后牵出了特殊的人物。

心下立时悬紧,我直视他双目,抿紧了唇,一言不发。

宋怀恩脸色铁青,“自开战以来,有人一直对粮草军饷暗动手脚,非但挪用军需,更以次充好,将上好精米偷换成糙米送往前方。”

“什么!”玉岫惊怒直呼。

震动之下,我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分不清是急是怒,身子不由微微发抖。

“非但如此,屡次拨予赈济司的银量,更有近半被截用。”宋怀恩浓眉纠紧。

“好大的胆子!难怪下面总说钱粮吃紧,原来一半都落入了硕鼠之口!”玉岫怒极反笑,猛一拍案几,怒道,“王爷在前方征战杀敌,背后竟有人干起这等勾当!到底是谁如此胆大包天?”

宋怀恩沉默,望向我,一言不发。

不必他再说什么,我已经明了。

这个答案,让我瞬间如坠冰窖,刺骨寒彻。

——掌管军需的中郎将,正是胡光烈的弟弟,胡光远。

而负责发送赈济物资的官员,却是,子澹的嫡亲母舅,谢老侯爷。

竟然是他们。

我默默扣紧了锦榻扶手,强抑心中惊痛,不觉竟将一枚指甲脆生生折断。

胡光远分明是个耿介爽朗的汉子,深得萧綦信重,怎会是他干下这等蠢事!

而谢老侯爷却是子澹唯一的亲人,自谢妃死后,他虚有高爵,却始终闲置在野,多年不得启用。子澹登基之后,顾念母家颜面,这才给了谢老侯爷一个虽无实权,却油水丰厚的官职,让他颐养天年,安乐终老。

我猛然闭上眼,如万针穿心。

子澹,为何又是子澹——这两个人,与他虽不见得亲厚,却终究是妻弟和舅父。如今双双涉入这桩丑事,让他情何以堪,让我情何以堪!

“证据可确凿?”我缓缓张开眼,望向宋怀恩,一字字问得艰涩无比。

“铁证如山,这是一干下吏与候府帐房的供词。”宋怀恩从袖中取出一方黑色绢册,“胡光远有意求娶谢氏幼女,谢侯借机笼络,诱以婚姻之亲,迫使胡光远与之串谋行弊。”

我握拳,断去的指甲利面,深剜入掌心,却抵不过心里的痛。

“这么说,胡光远仅是从犯,此案主谋,全系谢侯所为。”我冷冷开口。

“不错,若按刑律论处,谢侯重罪难脱,应处以腰斩之刑;胡光远死罪可免,却只怕难逃刺配流放之刑。”宋怀恩垂首,语意沉重之极。

久久沉默,沉默得令人近乎窒息。

“那你还等什么。”我疲乏地开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纵然是皇亲国戚,也大不过国法刑律,何况是挪用军需,罪大恶极。该怎么做,你便去做,无需再来问我。”

宋怀恩默了片刻,“皇上如今尚不知情,若是处斩谢侯爷……”

我霍然起身,再抑不住满心伤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