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笑了,在我的眼里,誉满天下的皇帝竹珈,永远是个孩子。
竹珈若有所思:“凤凰台这里都是白莲,只有昭阳殿都是大红的千瓣莲。”
我握住竹珈的手:“我老了,曾经轰轰烈烈过。绚丽之极,归于平淡。倒是你身为天子,至今还没有合适的皇后人选吗?”
竹珈有几分羞赧,和他父亲一样,耳朵发红了:“母亲做主好了。”
我笑,拍他的手背。转开话题说:“韦娘不在,你在这里等两天,才可以见到她。”
竹珈浅笑:“老太太又到莫干山去了?她和伯父伯母还处得不错。伯父现在的日子真是悠哉游哉啊,宫里头都说他们自家种出的桃子好吃。”竹珈说的时候,虽然带笑,没有半点羡慕的味道。从十岁以后,我在这个孩子的脸上,只看得到作为皇位继承人的坚定。
竹珈想了一想,才漫不经心的说道:“这次我们去济南途中,宋彦碰到一个僧侣。据说酷似当年的周远薰。”竹珈的眼睛有意无意对我瞧。他从来不相信周远薰死于火中,我明了。
“相似的人多了。宋彦没有去和他搭话吧?”
竹珈说:“当然不是他。那个僧侣并不认识宋彦,他只是回答他了两句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雪踏鸿泥。”
我委婉一笑,也不再说。让竹珈跟着我到后园去,竹珈问我:“仲父身体还好吧?”我点头。竹珈长大以后,对鉴容仍然尊敬,但总是少了儿时父子般的依赖和亲昵。甚至有疏远的客套。我看在眼里,也不好强求。竹珈只是竹珈,他和他的父亲并不完全一样。就拿处理政务来说,竹珈的雷厉风行是特出的。人们说,青年皇帝轻易不动怒,一旦动怒,就毫不留情。而览的菩萨心肠,当皇帝是太累了。
我们还没有到,忆娟就迎上来:“皇帝哥哥,皇帝哥哥。”她不过十二岁,娇艳绝伦中,有纯真的活泼。也许自恃天生丽质,她行事随心所欲。
“还是皇帝哥哥好,我那个坏弟弟,一回来就霸占了爹爹。”她嗔道。
竹珈对待弟妹态度向来和蔼:“弟弟这次在北国还闹个笑话,妹妹你想知道吗?”
忆娟娇波流转。
竹珈看了看我,笑说:“弟弟走时,北国太子拉着他手,说舍不得他,要送给那个和他长得很象的姐姐一件东西。结果竹珉把礼物丢进水里,还推了小太子一把,说:你比我还小,还想当我姐夫?”
忆娟绯红了脸庞,顿足说:“皇帝哥哥也拿我逗乐,我不依。”
我圆场说:“只是说笑。太子才十岁,大约是看你弟弟太漂亮心动了。”
忆娟挽住我小声说:“我才不嫁去北朝。我爹爹眼睛不好,我要一直陪着你们。将来女儿要选自己喜欢的人。”
竹珈偷笑,我捏捏女儿水灵灵的芙蓉面:“好好好,我们就等着看你选出来的人了。”
我已经看到了竹珉,靠着鉴容有说有笑。虽然孪生,但竹珉并不和他姐姐十分相似。他更加像少年时代的鉴容。鉴容少年时候热情如同烈火,竹珉却天性淡泊内向。
绿云影里,明霞织就,海棠花树,仿佛千重文秀。却被一袭素袍的竹珉轻易压倒。鉴容老了,他的魅力没有随时光消磨。男人与女人不同,当我的容颜开始褪色的时候,他的智慧,苍劲,深刻都与他的人格融化,使他美得越发深沉。
竹珉不爱说话,他只亲近他父亲一个。他的冷艳,也来自他的个性。鉴容对孩子们都宠爱,但我想他一定偏爱竹珉一些。
因为竹珉是个有天赋的孩子。他幼年习琴,数年中出神入化。四岁学习书画,到了当今已经列入南北名家之列。虽然才华横溢,竹珉每日必定勤习书法三个时辰,我们到凤凰台后,他住处的一方小池塘就成了墨池。
如果竹珉是竹珈的身份,他不可能如此执著的追求书法的境界。他简直是个书痴,我常常看见他对着空中比划,想写出更加飘逸的字体。作为母亲,他热爱翰墨,我纵容他。但看他有时候研习书法,呕心沥血,我也忍不住心疼。
“母亲。”竹珉站立起来,他不喜表露感情。记忆中他很少开怀大笑或者潸然泪下。但我当然知道他见到父母的欣喜,他的眼睛,在叫我的时候,骤然闪亮。
“好孩子,你在长安几个月就写了那么多信。不累?”我摸摸他的黑发。
他浅笑:“不累。孩儿在北国临摹了很多魏碑,笔力有所进步。”
鉴容也笑着站起来,他的身姿挺拔依旧,他微微欠身:“皇上也来了吗?”
竹珈应了声:“仲父安好。”
鉴容连忙把脸转向他声音的方向:“竹珉和我说了你们的见闻,连我也起了向往之心。”
竹珈笑道:“弟弟说的详细,要我说起来可没那么好。”
鉴容微笑,他的棱角已经不再。但他还是有着内敛的锋芒。就像他的目光,并不因为失明而隐去。他向前迈步,竹珈不动声色的扶住他。我拉过竹珉来亲了他一下,说道:“你也讲给我听听。”
一家人吃了晚膳,忆娟拉着竹珈要他带她游荷塘去。竹珉摇头,但笑不语。我对他说:“你也去吧。”他才默默跟去了。
我和鉴容相依在凤凰台上。我笑了:“其实竹珉很喜欢北国呢。”
鉴容得意而宠溺的笑了一声:“他呀,没见过世面的傻小子。”
澄明夜空下,他对我说:“竹珈大概已经心有所属。”
我诧异:“怎么会?你怎么知道的?”我一点没有觉察出来。
鉴容把我抱紧,耳语说:“你要知道,你也不是阿福了。可我呢,我一直就很明白情的滋味。”
滚滚长江的涛声,随着凉风,传到凤凰台上。
水向东流,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我百感交集,在鉴容怀中转过了脸。
一滴泪珠,从岁月印痕的脸上滑落。
=
番外:如梦令
王览十岁的时候,还寄居在灵隐寺里。父亲带上全家,赴南郡任太守职,三年里,只在进京述职的时候,到杭州来看过他一次。哥哥王珏倒是一年来看他几趟,但是,中秋节的时候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元宵节,哥哥说过:“也许中秋节带阿览到南郡去。”可八月的月亮眼看圆了,一点音讯也没有。王览知道,母亲的病没有好。
正月底,王珏离开时,把阿榕带走了。前一个冬天,王览在通往寺庙的台阶上发现那个饥寒交迫的乞儿时,他几乎要死了。王览和僧人们照顾了他几个月,他才可以下地。阿榕约摸五六岁,不知道自己的姓氏。王览说,你可以跟着我姓王。寺里不食荤腥。王览看阿榕瘦小的可怜。就请哥哥把他带回去,给他补补元气。王览送他们下山的时候,漫天大雪,哥哥潇洒犹如玉树临风。那阿榕一步三回头的看他,泪流满面。王览反复的思考,人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痛苦?如果,没有失败,分离,欺骗,该有多么美好。比起阿榕,他自己还是幸福的吧。
王览在灵隐寺里,很讨人喜欢。小和尚们都愿意和他辨经。王览不爱当着很多人辩论。一大群少年僧人在方丈面前谈论古今的时候,王览总是在角落里,淡淡的笑着静听。似乎他的悟性和平常的孩子没有两样。私下里,他常和一两个小僧人在树荫下,山谷里席地而坐,如朋友谈心一样讨论生命的哲学。他几乎总是赢的一方。可输掉的孩子也很高兴。因为,这事过后的几天之内,输掉的人总是会收到一个新鲜的水果,一枚纂刻的印章,或者一幅好看的图画。收到这王览悄悄放于自己的案上的礼物,无论是谁都会开心的笑起来,仿佛王览那个宁馨儿如玉的笑脸就在面前。
灵隐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王览听寺里的僧人说:“咱们寺里的桂子,可是月宫中的种子。中秋夜捡到的,吃了可以使人延年益寿。”王览期盼母亲的病能好起来,为此不知道去许了多少愿。他已经有五年没有见过她了。他的母亲,是最美的女人,有着荷花一样秀丽的面容。他的父亲王铭,少年时就以文采风流名闻遐迩。曾经描绘年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