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同性恋亚文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文明。中国这个古老的文化也会卷入这个潮流之中,逐步走向宽容,走向文明。正因为想到这一点,我们对这个古老文化的前景才有了信心。

简单地比较东西方两种文化对个人感情的观点,可以得到这样的看法:西方文化注重人的感情和人的欲望;东方文化则倡导存天理灭人欲,人的感情这一领域处于整个文化的阴面,被各种教义和规定所忽略。我们可以说,对同性恋现象的道德思辨,在历史上完全被忽略了。我们还可以说,这种思辨在未来不可能继续被忽略。

这是因为,在现代中国,感情、欲望这类事物的分量正在加重。比如在一个世纪之前,夫妻间的感情在社会的天平上是无重量的;而在现代则已受到重视,甚至可以作为结婚和离婚的理由。虽然社会中有很多人对此尚不习惯,但是这种趋势已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了。据此我们预言,同性恋现象再不可能长久地游离于社会的视野之外,中国人迟早要对它做出自己的判断。



在描述和讨论了中国的男同性恋现象之后,我们发现,在这个社会中,有如此庞大的一个人群和如此重要的一些事实,曾被完全忽略了。以人的视力来比方的话,这个社会的视力在人们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几近全盲,虽然在其他方面它的视力是非常之好的。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恐慌:假如它的视力有如此之大的缺陷,谁能保证它没有年漏别的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谁知道还有哪些巨大而被人们视而不见的东西?

其实,同性恋这件事意义就非同小可。假如你是一位妇女,又不幸嫁给了同性恋者,也许就会遇上冷漠、疏远、没有性生活,却完全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也许一生的幸福会因此而报销。谁能够说,这样的事还不算严重?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这样的妇女是有的。她们既不知道有同性恋这样的事,也不知道丈夫是同性恋者,还以为世上所有的男人全是这样,因此也不会抱怨什么。于是,我们认为很严重的事,她却以为不严重。可是一旦她知道了这件事的内情,定然会勃然大怒,以为受到了愚弄。

我们举这样的例子,不是要谴责同性恋者,而是要说明我们做此研究的本意。

我们不认为自己已经完全说明了中国当代同性恋现象的全貌,但是假若我们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必然会有人认为,我们揭开了社会的疮疤,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这是因为我们把被愚弄而不自知的平静,转化成自觉被愚弄的痛苦。其实这种指责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疮疤早早揭开的话,就不会有受愚弄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个研究的出发点是对这个社会视力缺陷的忧虑,以青蛙的视力来打比方,青蛙的视力也有类似的缺陷。它能够看到眼前飞过的一只蚊虫,却对周围的景物视而不见,于是在公路上常能看见扁平如煎饼的物体,它们曾经是青蛙。它们之所以会被车轮压到如此之扁,都是因为视觉上的缺陷。

尽管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存在了非常之久,但它对人类本身一些最基本的方面还一无所知。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还不知道,为什么农民非要生很多孩子不可,假如要他们自愿少生一些,应该用什么办法。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宁愿在婚丧嫁娶方面花很多钱,却不肯用来改善生活。像这样的事情多得数不过来。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我们没有好的假设可供检验;从人类学角度来说,我们对这些人的生活尚缺乏根本的了解。假如不了解这些事,恐怕有一天我们会被压到非常之扁。

同性恋研究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倘若生活中存在着完全不能解释的事,那很可能是因为有我们所不知道的事实;而不知道的原因却是我们并不真正想知道。比如我们以前不知道同性恋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是异性恋;我们不知道农民为什么非生很多孩子不可,是因为我们是城里人。人类学和社会学告诉我们的是:假如我们真想知道,是可以知道的。

王小波

注释及参考书目

布莱克(Black,K·N·):性角色与对待同性恋态度的关系,《同性恋杂志》,1984年总10期,第83…93页。

布鲁玛:《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鲍斯菲尔德(Bousfield,P·):《性与文明》,克甘保尔公司,伦敦,1928年。

鲍曼(Bowman,R。)新西兰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国际现代社会学评论》,1979年总9期,第229…238页。

卡文顿(Calverton,V。F。)等:《性文明》,麦科雷公司,纽约,1929年。

曹雷等:同性恋?异性癖?详情大披露,《人与法》,1993年第7期。

科曼(Coleman,E。)婚内双性恋妇女,《同性恋杂志》,1985年总11期,第87…99页。

大西诚一郎:《现代青年的性意识》,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

德米利(D'emilio,J。):《性政治学与性社区》,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芝加哥,1983年。

迪达森(Dixon, D。 ):双性恋和异性恋丈夫的性满足程度与婚姻幸福程度,《同性恋杂志》,1985年总11期,第209…222页。

蔼理士(Ellis,H。):《性心理学》,三联书店,1988年。

艾斯科弗(Escoffier,):性革命与男同性恋身份,《社会主义评论》,1985年总15期,第119…153页。

樊雄:《中国古代房中文化探秘》,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

费孝通:《江村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

费舍(Fishel,A。H。):男同性恋家长,《妇女健康问题》,1983年总4期,第139…164页。

福柯(Foucault,M。):《性史,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

弗洛伊德(Freud,S。):《爱情心理学》,作家出版社,1988年。

盖格农(Gagnon,J。H):《人类性行为》,斯科特和弗里斯曼公司,伊利诺伊,1977年。

古德曼(Goodman,G。)等:《回潮:80年代男女同性恋解放运动》,新社会出版社,1983年。

格兰姆斯(Grambs,J。D。)等:《性后果》,德克斯堡出版社,1975年。

格林堡(Greenberg,D。 F。)等:资本主义,科层制与男同性恋,《当代危机》,1984年总8期,第22…56页。

高罗佩(Van Gulik, R。 H。):《中国古代房内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郭玮:同性恋研究的新发现,《编译参考》,1993年第11期。

哈斯(Haas,K。):《人与性》,工人出版社,1989年。

亨特:《情爱自然史》,作家出版社,1988年。

海伯尔(Haeberle, E。J。)等:粉红三角与黄星——纳粹德国对性学的摧残及对同性恋者的迫害,《性研究杂志》,1981年总17期,第270…287页。

詹达(Jenda,L,H。)等:《人类性文化史》,中国妇女出版社,1988年。

凯查多利(Katchadouria, H。A。):《人类性行为基础》,CBS学院出版社,1985年。

凯查杜里安:《人类性学基础》,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

康特洛维奇: 同性恋争取被社会接受的斗争,《村落之声》,1975 年11月17日,第40页。

金赛(Kinsey,A。C。):《男性性行为》,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凯特(Kite,M。E。):对同性恋态度的性别差异,《同性恋杂志》,1984年总10期,第69…81页。

克里克(Krich,A。M。):《男性》,戴尔出版公司,纽约,1956年。

拉森(Larsen,K。S。)等:种族歧视,宗教信仰,容许程度和信息:关于异性恋对同性恋态度的研究,《性研究杂志》,1983年总19期,第105…118页。

劳特曼(Lautmann, R。 ) 粉红三角:纳粹德国集中营对男同性恋者的迫害,《同性恋杂志》,1980年总6期,第141…160页。

莱文森(Lewinson,R。):《性风俗的历史》哈波出版社,纽约,1985年。

拉里亚等:《人类性心理》,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李银河:《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里卡塔(Licata, S。J。 ):同性恋权利运动:美国历史一个被忽略的领域,《同性恋杂志》,1980…81年总6期,第161…189页。

林纳(Linner, B。):等:《瑞典的性与社会》,周纳森卡波出版社,伦敦,1968年。

刘达临:《中国当代性文化》,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马尔库塞(Marcus,H。):《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