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鸿这个人虽然为人温和,可一旦决定的事情便不容更改。青茗虽然反对,却也无计可施,只能送他一个“诚不余欺”的绰号来暗自解嘲。
而今之所以叫青茗忧心忡忡,是因为当年七师弟被逼走时的眼神,不是平日里那种漠然,而是毅然决然的仇恨,叫人不寒而栗。
那双眼睛仿佛在说,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我会报复你们每一个冤枉过我的人!
他多年来杳无音讯,若真回来了,天玄门将会变成如何局面,实在叫人担忧。
我问青茗,当年他十二岁,现在多大了?
十六岁,小我一岁。
说不定事情并不如你想象得那么糟糕。四年……漫长到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
青茗不信。
我说,我八九岁的时候也这样彻骨的恨过,到了十三岁,却觉得一切都海阔天空了。说不定你的七师弟也早就不再仇恨了。
青茗将信将疑。
我说的都是真的,不信你问百恭。
百恭也朝她点点头。
青茗这才安下心来,继续找她的二师兄去了。
我却叹了口气,对百恭说,真没想到天玄门中的争斗竟也和宫中一样。
百恭回答道,世间本就是一样的。
司鸿大婚那日喜庆非凡,宾客如云,然而席间我却听见有人偷偷谈论宫中之事,说的是民间谣传死了个皇子。说这事情的人一身书身打扮,听说是江湖中有名的包打听。
我假装只是好奇,凑近去听。
那人说这其实并非无端造谣生事,只不过这皇子是被另一个皇子刺杀而死,皇家面子难堪,实在是家丑不可外扬,况且若被百姓知道,容易引起局势动荡,这才封锁消息,却还是漏了些许出来。
我心头一凌,一听便知道是贺广的那个计划,真没想到,我离宫只有短短几日,贺广便已经做到这种地步。
我还想详细听下去,那书生已经转了其他奇闻轶事来讲了。旁人兴致勃勃,我却只想着如何把话题再引回来。正要开口,旁边突然插进一个声音。
这位公子可是想知道宫中之事?
我一回头,便看见一个白衣少年。我见过的美人实在不算少,却从没见过这样的。永宁的美是那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醒目,惹眼,每一处五官都是精致的,让人看了只有吃惊感叹的份。眼前这少年和他却是截然不同的类型,冷着一张脸,但那风雅,那气质,如日月入怀般,不动声色的美,叫人见之难忘。这少年必定还很聪明,我从他的眼中便已经看出,不同于心智和沉府,那是一种坦荡的单纯的智慧,是一切阴谋诡计在面前黯然失色的大智慧。
他说,你随我来。
我便呆呆的跟着去了。
24
百恭被杖打后的半个月始终昏迷不醒,由于身后伤势严重,为防止恶化,无法让他仰面躺下,只能俯卧或者侧卧,我每天守在床边,上药喂药尽心竭力,忙得不可开交,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时常在半夜里发起高烧,急得我欲哭无泪。幸而百恭命大,半个月后转危为安,清醒过来。
看到他躺在床上,虚弱却清晰的叫我的名字,朝我笑,我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走出许久不曾离开的开阳宫。直到久违的阳光洒在身上,才真真正正的感受到自己是活着的,身体里流失的温暖又回来了。
我如同诀别般忍不住流了场泪,擦干后,去见贺广。
从第二天开始,我每日都认真上早朝,看隆鸿两派朝臣如何互相倾轧尔虞我诈,学着如何应酬,如何吹捧,如何说一套做一套,学着如何巧言令色,如何圆滑世故,如何投其所好,学着如何顶着太子党的头衔拉拢亲隆派的大臣,如何在鸿的心腹间发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慨,如何暗地里游说寻找摇摆在两派中间的臣子,如何接触拉拢收买父王身边的近臣宦官妃嫔……
其实我的每一日都过得虚伪不堪,令人作呕。
然而,这是朝廷,这是官场。
若不是这样,便无法立足。
若无法立足,便无权无势。
若无权无势,便任人宰割。
姬绍熙已经没有东西可以失去了,除了百恭。
为了百恭,他什么事情都能强忍,即便肮脏龌龊如此。
所以,他只要想着如何向上攀升便可。
权力!
权力!!
权力——!!!
直到站到大宣最顶层为止!
有两个人,他们和我的计划紧密相连。
一个是贺广。
贺广本就不是一个简单人物,当朝驸马,边守大将军,手中握有兵权,虽然远在都城,却据说能影响边疆士气,颇为惊人。他的心深不可测,太子党的邀他也去,鸿那派的宴他也赴,两头讨好,却叫两边的人都觉得他心思简单,是方便利用的对象。只是我在他身旁时,却时常能嗅到浓烈的野心气息——属于危险的气息。
姬绍熙在官场中的言行举止可以说无一不是贺广授意,否则就凭姬绍熙多年来毫不受人重视的宫廷生涯,又如何积攒大量的金银买各种精巧玩意儿讨好众人?
我想的很清楚,早在我开口求他之时我便觉悟到,我们只是相互利用罢了。我利用他在宫中争得一席之地,确保百恭安全,让任何人不得肆意妄动,而他则利用我实现着他另外的野心与抱负,至于那是什么,我不在乎。
另一个,是永宁。
如果说贺广与我是互相利用,那永宁则的的确确是在帮我。因为无论宫廷争斗如何,都不会影响到他永宁侯的虚位。参与政治对身在后宫的他来说,本来便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他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相反,议事时,我一直在担心频繁的出入栎馨阁是否会引起父王的不快。
朝廷中多的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希望能借枕边风平步青云,巴结的人自然少不了,叫这些人做事,他们欢喜还来不及,而且小人做事一向无所不尽其极,效率之高,不知道省去了我们多少麻烦事。虽然这些人迟早会倒戈,但只要父王宠爱永宁这出戏在天下人面前继续演下去,便暂无后顾之忧。
就这样,两个朝廷中的红人,外加一个默默无闻的姬绍熙。
我们三人分工明确,贺广暗地出谋划策,由我出面四处盘旋,永宁旁敲侧击,利用那些趋炎附势之辈不时放些风声,共同编制这一张无形的大网。
我十九岁这年发生了许多事情。
玥华大婚,百恭被杖,然后,我开始信佛。
百恭从小呆在寺院里自然笃信神佛,从以前开始每日就总有一段时间诵经,他时而会向我解释其中的意思,但大多数经文在那时的我听来无异于念咒。
说起来惭愧,我虽然身为照玄寺少统,但真正信佛却是直到从百恭被杖后第二个月才开始。
他那时已经气色如常,除了还不太能下地走动。
我暗暗称奇,明明是那样奄奄一息叫我撕心裂肺的痛了很久,现在却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
找太医诊治的时候,他也很吃惊,仔细察看了百恭的伤势后,不得不感叹这实在是个人造化。那一百杖打下来居然几乎没有伤及筋骨要害,是以虽然百恭那日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但却能坚持挺过来了,真是不说福大命大都不行。
我这么告诉百恭,他却理所当然的笑。
我说,莫非是贺广对你手下留情?你和他是否有何渊源?
百恭说,你觉得呢?
我想了半天,只得承认不可能。百恭和贺广之间找不到任何交集,那日在大宣宫或许是他们第一次见。而且贺广下手并不轻巧,更胜之前的行刑人,是人都能看出来,不然皇后也不可能轻易放过百恭。
百恭说,你便当是佛祖见我虔心向佛有心嘉佑好了。
我说,那我也信好了。
百恭笑,怎么好端端的突然这么说?有人信佛是为了赎罪,佛人信佛是因为寂寞,有人信佛是为了来生荣华富贵,你又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