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下,人的上眼皮和下眼皮便不自觉的打架,恨不得一觉睡到下午三点钟才好。
“是我错的太离谱,我道歉好不好?”他满脸憔悴的抓住她的手,低低的说,“只要你开口,我立即赶花解语走,我们以后还能有别的孩子,生……女儿好不好?”
然后,他一把圈住她,把头埋在她的长发中深深吸一口气,同她说他爱她,同她说他是今日才知道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只希望她能够原谅他。
只是那时候的她已经再也无法去相信他,只是那样无情地推开他。
往事已然不堪回首,要怪,只能怪那时候太过年轻。
“性格即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悲剧的结局不一定是悲剧。”顾夕颜只是轻轻道,“你呢,你打算怎么做?”
朱天白摇一摇头:“我也不知道。”
“不如你去金门岛吧,顺便帮我把一个东西给金门防卫司令明清远,他——他才是梦远的父亲。”顾夕颜打开抽屉,本来是想拿那个二十年前就已经封好的信的,可是忽然之间,她怔住了。
她见到一角破纸。
那是什么呢?
小心翼翼地拿起,这是一张宣纸,因为时间已久,纸质已经发黄变脆,但是上面的簪花小楷的墨迹犹浓。
纽约曼哈顿康文特大街九十三号——这是当年爱恨都纠缠成死结的时候,他写给她的地址,要她去美国寻他的大哥。
可是在美国的那些年,她从来就不曾去过这个地方,也许是因为无情,又也许,心中始终念着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从彼时到现在——竟然已经二十多年了吗?
她的思绪飘忽至老远,怎么收也收
不回来,回想起当初他在窗边为她画眉的样子,修长纤细的指拈了眉笔,墨色浸染开来,她忍不住浅浅的笑了。
——曾经的约定,从前的美好。
只是所有的一切都已经随风而逝,顾夕颜忽地如梦初醒,从抽屉里拿出一封封好口的信交给朱天白:“你把这个拿给明清远,他一看就明白了,一定会好生照拂你的。”
“伯母,您不去吗?”朱天白奇道,“您和梦远的父亲隔海向望,也够苦的了,不如我们一起去金门岛?”
顾夕颜摇头:“不去了,是我对不住他。”
待到朱天白一走,顾夕颜连忙寻了一个黄梨木小匣子,将这张纸头放入小匣子中,之后拴以一把黄铜锁,生生锁死,藏入衣柜的最里面去。
不知怎地,在这个新社会里,她连一丁点的安全感的都没有,同时代的人亦是这样,活得战战兢兢,因为一个不小心,也许就成了大You派,就成了Fan革命。广大的人民无从选择,更无从逃避。从前民国的时候,政府任人骂也不要紧呢,那安徽大学的教授刘文典飞踹蒋介石的□也只是因为斗殴罪被关了七天,出狱后照样当他的国文教授,还去了清华大学。现在的人们可不敢造次,满腹怨言生怕让人听去一个半个字,否则后患无穷。
顾夕颜飞快地左右一瞥,这一瞥,竟在镜子中见到一只惊弓之鸟。
真的老了,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在昏暗的房间里看起来竟如同见到鬼影,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她只能用指头拭去未落的泪。
作者有话要说:不知为什么,从前写那么多纠结段子的时候都没什么,可是写这一章的时候居然哭了……
话说,求打分,求评论~~~
☆、第四章 玉匣清风不复持(下)
这个时候,金门岛上的驻兵达到史上最盛,常备兵力高达十万,随时为光复大陆做着准备。
官兵们每天早上起来都要高唱:“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我们要反攻回去,把大陆收复。”或者唱:“反攻的时候到了,动员的号角响了,响应领袖的号召,服从领袖的领导,莫忘记,四万万同胞,在铁幕里煎熬,五千年文化在怒号,军民大团结,全国总动员,农产的马达怒号,农产年年增高,去除俄罗寇,消灭□,把中华河山再造,把中华河山再造。”
唱完,齐齐喊口号道:“解救大陆同胞,复兴中华民国!”或者是:“反共抗俄,恢复山河!”
只因为“狐狸”这个名号,以至于自古宁头、大二胆两役之后,厦门共军一连数年都不敢打台湾岛的主意。
除了保卫台海之外,明清远于民生方面也颇有建树。
金门岛本是穷山恶水,水源极度缺乏,该岛土地多为旱地,无法种水稻,农民只能种豆薯和花生,以此为主食,燃料亦是极为匮乏,百姓只能割杂草晒干后,用为燃料,甚至挖掘草根,造成水土流失。于是明清远鼓励百姓改种高粱,并规定百姓用一斤高梁可从部队那儿换取一斤米,百姓们为了吃米,自然踊跃种高粱,加之高梁杆还能用为燃料,所以这除了解决百姓吃粮和部份燃料问题外,还保护了岛上的生态环境。
至于这高粱换来后怎么处理?明清远早有计划,他在岛上开办了一家酒厂,利用岛上宝月泉的水来制酒,很快就成了名牌产品,后来酒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连金门岛上生产的高梁都不够酒厂一个月用,必须购买泰国和大陆的高梁。这便是享誉中外的金门高粱酒的由来,这金门酒厂每年为金门岛赚进大量外汇,至今仍是金门岛最大的自筹财源。
为了改善民众的生计,增加农民收入,明清远还向农户发放无息贷款,鼓励他们积极养猪。因为台湾海峡风浪极大,大量猪仔在半道就晕船昏死,损失很大,明清远居然在那段时间不准人员搭乘飞机,只用来载运猪仔,自农户开始养猪后,市场猪肉增多,农民收入增加,同时也解决了军队的肉食供应问题。
除此之外,明清远还动用兵力,命令官兵在金门岛大规模种树。他刚刚驻守金门的时候,金门岛上树木极少,群众都砍杂草晒干当燃料煮饭,以致长年风沙弥漫,沙石飞舞。为了绿化金门,明清远不断尝试种树的方法,经过无数次失败才找到了解决办法,即从台湾将树苗连花盆一道运来,先挖一个大洞,放上有机肥,再把盆打破,直接植入坑中。大量造林改变了金门的生态环境
,现在金门处处绿树成荫,变成了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为此,金门的老百姓都亲切地唤他为“金门人的恩主公”、“我们的司令官”,台湾岛内又有人唤其为“金门王”,当年胡宗南也有个外号,叫做“西北王”,但是在民间却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因为明清远在驻守金门期间不但把金门岛建成海上战斗堡垒,还推行一系列的行政措施,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改造,所以后来台湾军史学家王禹廷是这么评价他的:“明将军在金门的诸多作为,在当时兵荒马乱,民窘财尽的艰苦状况下,能把它一一举办起来,的确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我敢放肆的说一句,当今之世,除了明将军,恐怕还找不出第二个具有那种傻劲、狠劲的人,做出那番事来,那种‘苟利国家’,不计毁誉,大刀阔釜,一意孤行的精神、气魄和做法,诚足挽颓风而励末俗,无疑是值得赞叹的。”
金门岛被明清远搞得有声有色,西元一九五八年的八月二十一日,这一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蒋介石和时任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蒋经国亲临金门,登太武山顶对大陆进行观察。
登上太武山顶环顾四野,便可觉杀气腾腾,直上云霄。
金门岛孤悬海上,且是距离大陆最近的岛屿,并没有盘弓弯马的余地,一旦同共军交战,必然是硬碰硬的重量级拳击赛,防守一定要做得极好。到底是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明清远想到所谓的马其诺防线、齐格飞防线虽有钢筋水泥堆积,但终究是软化在希特勒、艾森豪威尔的重磅炸弹之下,碰巧金门岛石山嶙刚、黄土深厚,倒不如尽最大的可能,把有关设施向地下作掘建。
每日开山凿洞不止,终于构筑了完整的环岛防御体系——环岛纵深防御体系由前沿基本阵地、中间阵地、核心阵地组成。水际滩头设有绵密的障碍物,如轨道砦、铁丝网、围墙、阻绝壕、地雷场,水下设三列雷阵。前沿阵地筑建地堡群,防御支撑点,反空降高堡等。纵深地域高地上,筑有大型坑道,配置大口径火炮阵地。各式高射兵器,组成了高、中、低立体三层对空防御火力。以平射、侧射、反射火力构成了三面三层火墙。基本上达到了“岛屿要塞化”、“驻地战场化”、“战场堡垒化”及“一人一坑”、“一车一坑”、“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