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屡屡拒不受命不肯回长安。越是如此,李渊越是心疑,便要发圣旨改令元吉为帅。大唐众臣惶恐担心临阵易帅会令军心大乱,在朝中力争令得李渊犹疑不定。
寇仲于此时发大军进攻,同时放出风声,说是少帅军故意要给李唐造成压力,令李阀不敢临阵易帅,以确保李世民的军权不被夺走。
越是大军压境,李渊越是心焦,一边不断下令召李世民回京,一边不断下旨加大李元吉的权利。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一旦他反出李唐则李家休矣。所以李元吉受命要死死抓住军权绝不让李世民控制。李世民也知道情势危急,无论如何不肯放手,每每与元吉相争,更加令李渊等人怀疑。
而此时,寇仲的大军已兵临慈涧。
李世民以往的安排极尽兵法之妙,城池之间互为呼应,彼此缓助,极难攻城。可是李渊将守城的李世绩李靖程咬金秦叔宝等将调回京,又将长孙无忌庞玉尉迟敬德等李世民的心腹从洛阳四周的几大重镇调回洛阳,再让李元吉安排他的心腹梅洵冯立本宇文宝秦武通去驻守诸城。李世民越是阻挠越是令他们认定李世民与寇仲早有协议,李渊一再以圣旨施压。李世民心中虽焦,却也不便公然抗旨徒乱军心,自己坚不受调回京已是最大的反抗,要再加争取其他,只怕会令父兄对己提前动手,到时少帅军未至,唐军先要自相残杀起来。只得无奈任元吉布置。
寇仲大军急袭慈涧,梅洵苦守,同时向李元吉求缓。李元吉不理李世民的劝解,强令镇守其他数城的冯立本宇文宝秦武通领军援助,要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四面合围,以攻击少帅军。分别自龙门河内洛口星夜行军而至。谁知寇仲一早安排下人马以逸待劳,冯立本的军队星夜疾驰,疲不能兴,尚未喘得口气,已被早已埋伏的少帅军一阵围杀,死伤无数。寇仲亲自入阵,斩将夺旗,梅洵出城欲救,又被早已安排好的白文原领骑兵一阵冲击,冲散了阵势,使得两军不能呼应,只能陷在少帅军包围中苦苦支撑。乘着慈涧之上无人坐镇军心散乱时,久经训练的宋家军在宋法兴的带领下攻陷了慈涧。
冯立本与梅涧见大势已去,只得领着残部突围而走,仓惶而逃。路遇上另一支正在缠战的队伍,却是宇文宝的军队被宣永当头拦住。因少帅军的大部队都在慈涧城缠战,宣永所领人马较少,但凭着他的出众才能硬是拖得宇文宝的援军不能寸进,直到冯立本与梅洵败退,宇文宝见了二将,亦知城破,立时军心大乱,本来完整的阵形立刻散乱,将士无心恋战,立刻败入山倒,一发不可收拾。唐军大败而走,又遇上另一队正赶来救援的唐军,正是镇守洛口的秦武通所领人马。洛口是洛阳的主要粮道所在地,为了确保它的安全,洛口的军队向来极为强大。秦武通所领的亦是四支军队中最强的一支,原本来对付他是件很吃力的事。可是秦武通眼睁睁看着大量己方友军丢盔弃甲奔逃而来,即不便刀枪相向,庞大的军队一时间又无法让出通路来。大军硬生生让自己人的逃兵冲乱。再加上军士们一见友军如此狼狈再想到少帅寇仲的种种声威,耳听远处喊杀之声,立时胆寒,不自觉随着逃兵退走,不战自败。唐军一路自相践踏死伤者无数。而后寇仲领少帅军中部份轻骑赶到,以三千人冲杀于四万人中如入无人之境,掳敌无数。尽显骑战之利。
该役唐军大败,少帅军轻取慈涧,大军不停,兵分三路,借着所俘获的唐军以及缴获的武器盔甲旗号,扮做战败唐军奔逃回城,轻易赚开洛口河内龙门,不费一兵一卒轻取三城。此四城失守。虎牢已然孤立,再加上洛阳城中李世民情急要亲自指挥,李元吉以圣旨相压不肯让权,使得虎牢守将无法得到主帅的指示,而增缓部队的安排也难以即刻到位,少帅军连续攻击,终破虎牢。
虎牢一失,洛阳即失屏障,龙门一破,洛阳南路被断,河内一失,北断更断,再加上洛口被破,不但东路被截,粮草供应也将大受影响。李元吉惧罪,上书李渊,只说是因为李世民处处掣肘,才令他难以用兵自如,为寇仲所败。
李渊大怒,连下三道圣旨,夺李世民的帅位,任李元吉为帅,令世民星夜回长安,不得迟误。
与此同时,少帅军分兵再攻回洛、伊阙、怀洲、甘常、管城。
李世民心急如焚,准备不顾一切也要夺回指挥权,就在此时,李渊的圣旨到了。
李世民惨然长叹,知不能再做隐忍,终于发动兵变,在洛阳城中与李元吉的亲信连番争斗终将整个洛阳控制于掌中,将李元吉软禁,把圣旨压住不发。只要他能重新控制大局,就有信心终有一日可以击败寇仲。
可是寇仲一从李阀军中的暗探那里得到消息,知道世民元吉已然对彼此动手,就知道,迟早胜的必是世民。当机立断,请杜伏威的江淮军分袭各城,使诸城守将不敢轻易带兵离城,他则领少帅军借飞轮船之速,洛水之道,绕过其他城池,急袭洛阳,乘洛阳城中兄弟相争,一举攻下洛阳周围的丘陵高地,建堡立寨同时截断洛水和槽渠的水上通道,使得洛阳再不能和处面的城池保持连系了。
等到李世民将洛阳彻底掌握,把城中李元吉的人马全部肃清时,洛阳已被寇仲围死。
这一招即使是李世民也没有想到。自古到今,进攻洛阳的人都是以强大的兵力,分别蚕食洛阳的周边城市,以断其退路,然后再一举进攻的。万万想不到寇仲竟敢在其他诸城尚有许多在李家手中时就轻攻洛阳,一旦其他诸城挥军来援,少帅军腹背受敌岂非自寻死路。
但是寇仲偏有这样天大的胆子行此奇险。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知道李世民的心腹将领如今都在洛阳城中,洛阳周围城市的守将一部份是元吉建成的心腹,一部份是保持中立只向大唐尽忠的将领。这次李渊的圣旨虽然被李世民扣住,但封德彝受寇仲之命在李渊耳边吹风,令其同时下达诏令给各城众将。令他们自今以后所有的军事布署都要有齐王手令才可行,而不受李世民节制。同时隐隐说明李世民极有可能与寇仲结为联盟,所有的敌对情况都是做出来的戏,一旦让李世民得了军权,洛阳就要被他双手送给少帅军。
这些将领们将信将疑,一来圣旨不便违抗,二来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受了父兄多少冤枉气,若说他忍无可忍,反投寇仲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众将都不便擅自行动。寇仲围困洛阳,断绝洛阳一切和外界的联系,令他们难以知道洛阳城内的虚实。同时散布流言,说李世民已擒下李元吉,在城中大杀齐王亲信,这次少帅军装出攻城的样子只是和李世民合谋设圈套,任何人领兵相救,都只会掉进少帅军和李世民的陷阱中去。
同时李元吉被李世民软禁的消息也被少数李世民没有完全翦除的亲信带回长安(当然这些人之所以能通过少帅军的包围逃走,都是因为寇仲故意放水)李渊大惊失色。立刻令人将秦王府中上下人等,还有天策府一众将士全部软禁,同时连下圣旨给洛阳周边诸城将领,要他们死守城池,不可轻易中人陷阱。
如此一来,大唐诸将都彷徨无计,难下决断,只得坐看寇仲围洛阳。
寇仲暂时少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夺取洛阳。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举凡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的城市,均是城厚墙高,沟河护城,易守难攻,能以少胜多,故以孙子的用兵如神,仍以攻城为不得已的下下之策。
寇仲亦知洛阳城池坚固难破,李世民更是天下少有的兵法家,所以也不急于立刻攻城,只是围而不攻,每日只在城下令人呐喊,今天说伊阙已破,明日说甘常已得,后天又说夏、陈、随、许、颖、尉等地皆降,以乱唐军之心。同时,不断绕城挖壕沟立木寨以防唐军突围。不须进攻,只要摆出这样打算长期围困下去的样子已足以使对外界失去联系的唐军心中打鼓,相信他真的已攻下了所以城池,才可以这样笃定。这种心理上的压力足以使唐军慢慢崩溃。
但李世民亦非易与之辈。他早知元吉主事,洛阳必危,一早已准备下足以供整个洛阳两年所用的粮食。所有的守城器械,修城沙石俱皆充足。他目光敏锐行事决断,并不为寇仲刻意所布的假象所影响,屡屡开城冲击。因为少帅军采取的是松散的包围阵形,而唐军采取的却是集中的冲击阵形,所以往往能如锥子般深入到少帅军内部去,当其他的少帅军眼见此处危急前来相助